1.选择题- (共1题)
______20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是否能够生存发展,环境急剧恶化、局部冲突不断,贫富差距拉大、过度追求物质享乐等等,这不能不促使人们警觉:地球怎么了?未来路在何方?是继续沿着彼此对抗、唯物质享乐是求的旧路走下去,还是______,走上包容和谐、互尊互利的康庄大道?这是亟需全人类共同思考的现实命题,也是不同文明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大会2016年明确提出;我们尊重不同文明,我们向往天下大同,我们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世界和未来,大会发出开展不同文明间的互动和交流的倡议,最终目标是推动构建“______”,“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湮没了对精神的追求,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彼此不信任,造成了世界的不平静。这样,现实离人类的美好理想______。在当下这样一个大格局大演变的形势下,( )。社会的发展、国际的挑战、中外对比的现状启示我们,中华文化的弘扬已经到了______的时候,应该自觉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人类社会秩序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20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事件令人痛心 |
B.20世纪以来,种种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事件令人痛心 |
C.20世纪以来,不断发生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规律的种种事件令人痛心 |
D.20世纪以来,令人痛心的违背生存发展和大自然平衡的种种事件不断发生 |
A.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 |
B.中华文化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 |
C.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要有自信和勇气 |
D.中华文化要提出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有自信和勇气,要敢于直面大国霸权主义 |
A.标新立异 和光同尘 南辕北辙 刻不容缓 |
B.改弦易辙 和而不同 渐行渐远 刻不容缓 |
C.标新立异 和光同尘 渐行渐远 迫在眉睫 |
D.改弦易辙 和而不同 南辕北辙 迫在眉睫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①。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何逊:南朝著名诗人。他在扬州做官时,曾写下《咏早梅》一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迪登东亭写梅花诗赠给诗人,诗人被这份情谊深深打动,便写了此诗回应。 |
B.以南朝著名诗人何逊来比裴迪,足见诗人对朋友才情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
C.诗人对朋友没有折一枝梅花寄来感到遗憾,但梅花却触发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
D.诗歌从想象对方赋诗情景起笔,以抒写诗人的感慨收束,题旨集中在早梅伤愁。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毕自严,渴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松江推官,年少有才干,征授刑部主事,迁淮徐道参议。内艰阙,分守冀宁,天启元年四月,辽阳覆,廷议设天津巡抚,专饬海防,改自严右佥都御史以往。置水军,战舰,备戎器。用继光遗法,水军先习陆战,军由是可用。魏忠贤令锦衣干户刘侨逮天津废将,自严以无驾帖疏论之,报闻,初,万历四十六年,辽左用兵,议行登、莱海运。明年二月,特设户部侍郎一人,兼右都御史,出督辽饷,语详《李长庚传》。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邴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京师数地震,因言内批宜慎,恩泽宜节,人才宜惜,语甚切直,自严在事数年,综核搏节,公私赖之。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明年正月,改户部尚书。忠贤议鬻南太仆牧马草场,助殿工。自严持不可。崇横元年,召拜户部尚书。自严以度支大蚰,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停蓟、密、昌、水四镇新增盐菜银二十二万,俱报可。又疏言:“最耗财者无如客饷。诸镇年例合三百二十七万,而客饷居三之一,室大截省。其次则有抚赏、召买、修筑诸費,皆不可不节,”帝褒纳之。其冬,京师被兵,帝忧劳国事,旨中夜数发。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肿,事幸无乏。明年夏,以六罪自劾,乞罢,优旨慰留。先以考满加太子少保,叙遵化、永平克复功,再进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自严不能止。又以兵饷日增,屡请清核,而兵部及督抚率为寝阁。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
(节选自《明史·毕自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
B.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
C.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
D.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
A.内艰,古代遭遇母丧的一种说法,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则称为外艰。 |
B.巡抚,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巡行天下,抚军安民,掌管数省军政、民政。 |
C.驾帖,古代逮捕犯人使用的凭票,明代厂卫捕人,必须将案由上报,签发驾帖。 |
D.考满,指官员的考绩期限已满,一考或数考为一任,故考满也常为任满。 |
A.毕自严治军有方,颇见成效。他到天津后,设置水军,修造战舰,准备武器,用戚继光留下的战法,让水军先练习陆战,使军力大为增强。 |
B.毕自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魏忠贤派人逮捕被免职的将领,毕自严上疏议论;魏忠度主张卖掉南太仆寺牧马草场,毕自严又坚决反对。 |
C.毕自严精心筹划,为国理财,他提出停征蓟州等四镇盐菜银的建议,又建议节省客饷,抚恤赏赐、采办购买等费用,为国家聚总核算,节省用度。 |
D.毕自严勤勉国事,严于责己,京师受到攻打,他为了及时奏答皇帝旨意,不敢安睡;他因为未能阻止增加田赋,弹劾自己六条罪状,请求免官。 |
(1)自严以度支大绌,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
(2)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远方
芦芙荭
冬日的中午,奶奶和孙子躺在房山的花躺椅上晒太阳。
天气好暖和。太阳就像那狗的舌头,一点一点地从他们的身上舔过,舔得他们身上的毛孔都一个个舒展开来。
远处的山一座连一座,也极舒服地蹲在那儿晒太阳。
奶奶真的老了,和孙子正说着话呢,眼睛就眯上了,随即,发出了轻轻的呼噜声。
孙子觉得很无趣。以前爸妈在家时,院子里可热闹了。吃饭时,只要在场院里摆上桌子,那鸡呀狗的,都欢叫着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时候,那做生意的就把车停在场院中,村子里的男男女女,买货不买货,都会围着那蹦蹦车叽叽噎噎地说个不停。可现在,那份热闹一去不返了。爸爸妈妈去了远方,门前的树上连只鸟都不落了。孙子将手里握着的土坷垃掷向树时,听到的只是“叭”的一声响。
孙子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跑到场院边对着一棵树撤了一泡尿,再用脚将一粒石子踢飞出去,那粒石子就像一只鸟一样在空中飞了好远好远,突然就中了弹一样,一头栽在前面一座楼房的房顶上。孙子不害怕——就是那石子砸中了那楼房的玻璃,也没什么可怕的,他知道,那也是一座空楼房——房子的主人也像他的爸妈一样,出远门了。
孙子孤寂地坐在躺椅上,眼睛迷惘地向远处的那座山看去,很无助的样子。突然,孙子的眼睛亮了一下,仿佛黑夜里飞起的一星火。他连忙摇醒了奶奶。“奶奶,你看那山上是啥?”孙子其实还很小,对啥事都有些好奇
奶奶睁开昏花的眼睛,脑袋还有些迷糊。太阳有点耀眼,她就手搭凉篷向孙子指的方向看去。
奶奶说,那是寨子,从前住土匪的;后来土匪走了,村子的男人就去那里躲抓壮了……
孙子有些急了,说,不是,不是。那我知道,你都给我说一百遍了。我说的是那儿,你看,是那儿。奶奶再次抬起昏花的老眼,这次,她顺着孙子指的远方看了好久。
噢,你问的是那东西。那是炼铁炉。1958年,全村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大炼钢铁,吃共产主义饭呢。
不是不是,这你也说过了。奶奶,我说的是那东西。
奶奶这次看得很认真。山里的许多事,是给孙子讲过的。但讲过也就忘了,再有机会,她总会又讲,过去的事她记得太清楚了,眼前的事,她反倒有些记不住了。再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山那边去了,寂寞了总得说点什么吧。
奶奶看了一会儿,忽然间恍然大悟。
对了,对了。你问的是那东西?我以前怎么就没和你讲呢?那是碑。那年修从山里到山外的公路时,半拉子山崩了,死了好多人……这次,奶奶讲得很投入,她讲着讲着,老花的眼里意然有了泪。
孙子有些不耐烦了,可当他看见奶奶眼里的泪时,口气软了许多。
奶奶,你怎么又哭了?每次你一讲到那碑,那公路,你就哭。
其实,在到奶的心里,她恨着那条路呢。那条路夺去了她丈夫的命,又是那条路,让她的儿子和媳妇背井离乡去了山那边,丢下年迈的她和年幼的小孙子。有时她想,人要那么多的钱做什么?一家人在一块儿多好哇!可儿子和媳妇不那么想。他们和村里的那些年轻人一道,年初出去,年尾才回来。
孙子有些不依不饶。奶奶,我是问那个地方的那个东西。
奶奶用手抹了抹泪,只好又抬起头向远方看去。奶奶根本就看不清那远处的东西,地老眼昏花的,常常把眼前的树当做人呢。她之所以能把远处每一座山上的东西说得清清楚楚,是因为那每一件事她都经历过。她是凭着记忆向孙子述说呢。
奶奶看了好久好久,当然什么也没看清,终于有些泄气了。孙子呢,他一直以为他看见的是从山那边走来的人呢,看了许久,才明白,那不是。他也有些泄气了。
奶奶的呼噜声再次响起时,孙子也睡着了。
太阳很暖和,一串口水正从孙子的嘴角淌下来,有一瞬间,太阳光刚好照射在上面,竟然是那么晶莹透亮。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奶奶和孙子晒太阳起笔,以阳光下口水从孙子的嘴角淌下作结,看似充满温情,实则表现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孤寂。 |
B.“孙子有些急了”“孙子有些不耐烦了”“孙子有些不依不饶”等,这些情态的描写,引出一段又一段故事的讲述,颇具匠心。 |
C.奶奶有些泄气了,是因为看了好久好久,也无法看清远处的东西;孙子也有些泄气了,是因为想看到从山那边来人的希望破灭了。 |
D.小说选取乡村生活情景,用家常闲话表现人物的真实心理,反映当下乡村生活的悲苦忧愁,蕴含了作者严肃的思考、深切的担忧。 |
【小题3】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我们的祖先按照生活的自然环境,创造了民族文化,随着经济、政治情况的发展而分化为“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上层文化只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个部分还是从民间文化这个基础里去提取、升华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隶属于民间文化,在历史上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但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成为民族艺术的元气。
民间艺术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歌颂生殖繁衍。这是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来的,譬如半坡出土的人面双鱼纹彩陶及陶盆边上的等距纹饰,是否就是以鱼形图案表现一阴一阳相合的太极图的雏形呢?是否与相传是伏羲所制的八卦符号有着联系呢?又如甘肃出土的葫芦瓶等,即是“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这一古代与葫芦有关的人类繁衍传说的体现,而葫芦又与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有关。由此可见,民间艺术的思想明显地传承自古代哲学。
随着社会阶级的产生,部分民间工匠被吸收为上层社会服务,参加上层艺术的创造,形成了所谓“上层艺术”。先秦两汉的宫廷显贵兴建祖庙祠堂、宫室楼阁,在厚葬风尚影响下制作青铜器、陶器、墓室壁画、砖雕石刻等。这些非民间艺术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因为创造者来自民间,在内容与造型上仍具有民间艺术朴厚、阳刚的风格,充满了宏大的生命力。在上层社会的需求下,部分工匠向专业化发展而成为技师,这些专业技师的作品,其内涵及审美意识显然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民间工匠的作品则仍保留民间艺术的趣味和造型风格,民间艺术与广大平民共存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进行创造,发展成一套深厚而丰富的艺术系。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五色观进行组织配搭的,历代百姓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突出某一种颜色,以表达审美上的追求。如喜事的民间艺术品尚红,丧事的尚白;也有个别作者的主观用色更自由、更意念化。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生理及物理的科学属性,是一种不受限制的自由创造;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造、变形或组合。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葫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手法多样;有象征,有谐音取意,有会意,有直喻,有隐喻。
作为中国艺术之源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传说、音乐、舞蹈、歌曲、戏曲、工艺和美术,构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是民族艺术的元气、精华所在。珍惜它,发扬它,是严肃而迫切的课题。
(摘编自杨先让《追寻中国民间艺术的源与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民间艺术与平民百姓相伴共存几千年,虽没被正史记载,却是民族艺术的元气。 |
B.上层文化从民间文化基础里提取了大量的营养,并加以改进,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
C.民间艺术品与非民间艺术品在内容与造型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工艺上后者要求更高。 |
D.社会发展带来了民间工匠的分化,部分成为专业技师服务于上层社会,部分仍在民间。 |
A.文章从主题、工匠、色彩、造型四个方面论证中国民间艺术的特点,论证结构清晰。 |
B.文章第二段以较多的实例论证民间艺术的主题源于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 |
C.通过分析民间文化和上层文化、民间艺人和专业技师的区别,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
D.文章论证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指出了珍惜它、发扬它的重要意义。 |
A.先秦两汉的青铜器、陶器、墓室壁画等工艺精湛,风格质朴、浑厚,是民间艺术珍品。 |
B.民间艺术所创造的形象接近生活中的客观物象,体现了创造者的意念,观赏性强。 |
C.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民间艺人的作品在内涵和审美上无法与专业技师的作品相比。 |
D.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主题明确,色彩丰富,造型手法多样,体现出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________”一句写占地之广,“________”一句写宫殿数量之多。
6.材料作文- (共1题)
1948年5月25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的生命之花绽放在炮火里,那一年,他19岁。
1962年,塞罕坝是一片荒漠,来自全国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用了整整55年,把荒漠变成了林田。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歼一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十多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他实现了自己航空报国的诺言。
2017年,13岁的女孩果果突患重疾,生命进入倒计时。女孩离世后,她的父母将女儿的器官捐赠给五个生命,这对平凡的父母解除痛苦的方式是付出更多的爱。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云鹤,一生致力于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今年已80高龄,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中国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 (共1题)
一别二十载,共叙同窗情。受筹备组交代,特向大家发布高中毕业二十周年聚会相关事宜。时间:2019年5月4日上午9时。地点:学校大报告厅。要求同学们暂时放下繁忙工作,抽空莅临母校,与青春再次相逢。我谨代表筹备组发出诚挚邀请,请同学们务必参加。
8.小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