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327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一个唯一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季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古时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先民观察总结的物候不只是偶然挑选以做记认岁月时令的符号,在与人类共生的历史里,也以其物性与众不同,进入了人文殿堂。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它因有漂泊无定之意而常被用作感慨人生如白衣苍狗。张岱《夜航船》中说“布谷即斑鸠。”谷雨时节,布谷鸟若不梳理羽毛,则可能说明农作物歉收,天地不洽,便难以政通人和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却将布谷与亡国相连,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戴胜鸟降于桑树,提醒人们养蚕,如若不落,政令教化便会落空。于是,戴胜便成为吉祥鸟,也是春暖大地的象征。沿节气行走,谷雨在知性的诗中跳跃,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在农人的梦里浸润。或许,只有在茶的清香中,谷雨的另一个阐释才具有说服力。古文字中,“谷”“浴”最初的读音与意义并无二致。( ),无数从寒冬蜷缩过来的脊梁都期待着酣畅淋漓地释放。

【小题1】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是唯一一个将物候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
B.不仅浮萍是一味中药,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
C.诗人们更是移情于物,将布谷与亡国相联,在它身上寄托无限哀伤。
D.谷雨在农人的梦里浸润,在知性的诗中跳跃,更于雅士的茶杯中飘溢。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场透雨真正的浇濯对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B.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
C.一场透雨把我们当成真正的浇濯对象,这又何尝不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D.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被一场透雨浇濯的真正对象,就像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
【小题3】文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进行替换的一项是
A.与众不同(异乎寻常)B.白衣苍狗(白驹过隙)
C.政通人和(国泰民安)D.并无二致(相差无几)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小题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姿势,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主要从事掌管典礼、撰述等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支持诛杀种谔、并建议立即将土地和归降人还给夏国。
D.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下太平

莫言

小奥,大名马迎奥,但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叫他的大名,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小奥。

星期天上午,因为下雨,没法放羊,爷爷让小奥在家学习。他趴在炕沿上,翻了几页课本,心中感到厌烦。又看了一遍那几本看过很多遍的儿童绘本,更烦。他的目光盯着墙上一只壁虎看,突然,那壁虎向一只蚊子扑去。蚊子到嘴时,壁虎的尾巴一声微响,断裂了。另一只壁虎从黑暗中蹿出来,把那条在炕席上跳动着的小尾巴吞了下去。小奥大吃一惊,蹦了起来。他很想把奇迹告诉爷爷,却听到了爷爷响亮的鼾声。

他悄悄地从爷爷身边绕过去,顺手从门后抓起一个破斗笠扣在头上,然后轻轻地穿过院子,蹿出大门。雨下得不大不小,新用水泥铺成的大街上汪着明晃晃的雨水。他一边跳踩着水洼,一边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小鳖他老姐,最爱把气生。哭了一整夜,天明不住声。圈里母猪黑,窗上玻璃明。养猪发大财,全家进了城。”

村街上没有人,一只麻雀叼着一只知了从很高的空中飞过。那知了尖利地呜叫,拼命地挣扎。小奥听出了知了的愤怒和不服气,这么大的知了被小麻雀儿擒住,它怎么能够服气?果然,那知了挣脱了麻雀的嘴;尖叫着钻到天上去了。那只失去了猎物的麻雀,筋疲力尽地落在张二昆家的门楼上。

张二昆家的大门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大门,在大门两侧白色的墙上,右边写着“改建新式厕所”,左边写着“享受文明生活”。张二昆当村支书,是村子里最大的官。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传口号写到自家墙上,二昆说那就写到我家墙上。张二昆当村支书两年就把这个乱得出名的村子治理得服服帖帖。张二昆让村子里的人都坐上了马桶。张二昆说农民坐着拉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小奥想到刚开始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过了几天爷爷坐到马桶上夸二昆。张二昆当官前是村子里最大的刺儿头,他曾经将他的前任拖到村西头那个大湾里。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那个官不会游泳,在湾里挣扎,喝湾水把肚子都喝大了。那个官刚爬到湾沿上就被张二昆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后来那个官哭着说:“二昆,爷爷,我承认了还不行?”张二昆说:“你大点声说,让大家伙都听到,你承认了什么?”那个官说:“乡亲们,我承认,我将黑青铁路占咱们村的公留地的赔偿款挪用了一点点。”

张二昆说:“大家伙儿都把手机拿出来录视频,你大点声,当着大家的面说清,说你贪污了多少,怎么贪污的。说不说?不说你今天就在湾里泡着吧。”小奥记得那是前年二月里的事儿,湾里的冰刚刚融化,水很凉,小北风一吹,站在湾边的人都忍不住打哆嗦。大家都开了手机录视频,那个官站在湾沿,浑身流着水,嘴唇发青,哆嗦着交代罪行。张二昆说:“乡亲们,把证据保存好,千万别删了。我去投案了。”乡亲们说:“二昆,我们联名保你。”

小奥路过张二昆家大门口时,一扇大门嘎嘎响着打开了。张二昆跟随着一个五大三粗的黑汉子走出来。张二昆与那黑汉子握手,脸上挂着笑,嘴里连声说:“您尽管放心,袁武的工作我去做,不整改就关闭他的!”小奥不认识黑汉子,但他知道袁武是他的同学袁小鳖的爹,是养猪场的场长,这几年发了,但也让大湾渐渐地成了一个污水坑,井里的水,也散发着刺鼻的臭气,不能吃了。黑汉子钻进黑色轿车,张二昆对着车招手,目送着车沿着湾边的公路右拐北去。这时,他才像突然发现了似的,惊讶地问:“小奥,你在这里干什么?”小奥指一指门楼上的麻雀,说:“知了飞了。”张二昆道:“什么乱七八糟,回家写作业去。”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张二昆虎着脸说:“看什么?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我们太平村要干大事,不用出去打工了。”

(节选自莫言《天下太平》,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小奥的大名叫“马迎奥”,乡亲们在大湾围观前任村支书被打时用手机录视频,这些情节展现了人物生活的背景,凸显了故事的时代特往。
B.小说开头关于小奥看两只壁虎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奥厌烦无聊的心理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塑造了小奥这一质朴的农村少年形象,真实而鲜明。
C.小奥蹿出大门后念叨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这看似随意的念叨,暗示袁武养猪发财的同时给家人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构思巧妙。
D.前任村支书贪污挪用村里公款的丑恶行径,“五大三粗的黑汉子”钻进轿车扬长而去的官僚作派,对塑造张二昆的形象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
【小题2】张二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A.
【小题3】小说始终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这种行文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简称5G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被称为是一种“量子跃迁”,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未来的新闻故事会根据时间、读者所在地提供交互性、沉浸性的3D流媒体影像,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新闻。5G将给“增强现实/混合现实”(AR/MR)技术带来新生。只有5G的速度能让这种技术走出体验区,形成产业规模。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5G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这种科幻般的技术只能在5G时代实现,原因正是5G信号“不断片”。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过去30年网络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王超《5G时代将引爆哪些颠覆性场景》,《科普时报》2019年3月29日)

材料二:

中国的移动生态系统在2018年为中国经济创造了5.2万亿元(7,500亿美元)的附加值,相当于2018年中国GDP的5.5%。预测2025年中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位列全球第一。中国的移动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融合和现代化的主要引擎。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中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目前,77%的连接运行于4G网络,4G的普及率将在未来几年达到顶峰,并随着消费者转向下一代移动服务后逐步下降。



(摘编自GSMA(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政府已将5G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对5G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并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向未来,中国和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模表示。

调查机构预测显示,到2025年5G网络将在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起成为全球前三的5G大国。届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四个经济体将占据全球70%的5G市场,拥有9亿多用户。同时,巨大的5G市场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芯片、电子元器件、软件、智能硬件等领域也将进入快速升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5G商用还将极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在5G网络环境下,超高清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裸眼3D等高速率应用将得以实现。5G商用将有力推动远程医疗、工业控制、远程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多种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摘编自王萌《5G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5月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2018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总数呈总体递增态势,截止到2018年,我国拥有的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占总人口的82%。
B.到2018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后续增长空间相对变小,2019~2025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增速将明显放缓。
C.预计2020~2025年,我国5G人口覆盖率与采用率将持续增长,到2025年底,我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位列全球第一。
D.未来几年,我国4G普及率将达到顶峰,4G、5G网络会长时间并存,因为我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且都运行于4G网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所带动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更新换代,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发社会生活方式的革命。
B.5G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焦点,各国都在加紧推动部署5G计划,到2025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实现5G商用。
C.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与美日欧三个经济体共同占据了5G市场的大多数份额,拥有9亿多用户。
D.5G使“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将推动远程驾驶、智慧家居等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小题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5G的特点及其发展意义。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史料出发。与传统儒家哲学研究有所不同,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的范围更为广泛。过去研究儒家哲学,史料范围一般是《周易》经传、四书系统以及历代哲学家文集等。研究儒家生态哲学。史料范围必须扩展到《尚书》《春秋》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周礼》《仪礼》《札记》、二十四史等。两汉时期除董仲舒、王充外还需扩展到郑玄经学,何休《春秋》公羊学、《白虎通》等。对于宋明时期哲学家如周敦颐、二程、朱熹、王阳明、黄宗羲、戴震、王夫之等,则须从生态的视角作出新的理解。例如,朱熹的“豁然贯通”过去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神秘主义直觉,但是现在放在生态视角下去理解,它就是对人与自然、物理与人心的联系性的领悟。

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哲学受西方哲学范式的制约,后者对中国哲学具有“预言”性,即采用哪种西方哲学作为方法论,哪种西方哲学的结论就会在中国哲学中得到“发现”。采用生态范式的研究如何避免这种现象,使得儒家生态哲学具有“中国”特点,与当代西方生态哲学开展深度对话,成为中国生态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难题。为此,须采取“从根源出发的语境还原法”“视界移置融合的诠释法”两种新方法。

“从根源出发的语境还原法”的目标是显示概念、命题或思想在原语境状态下的意义,从而回归到儒家哲学本身,即从根源出发,确立儒家生态哲学的话语体系。这种方法要求尽量摆脱各种方法论框架的影响。以呈现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凸显儒家生态哲学的特点,为建立生态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奠定基础。迄今为止,中国哲学研究大体是笛卡尔以后主客对立的思维框架。生态哲学研究应把材料置于固有的语境之下进行理解。以朱熹生态哲学为例来说,可采用这样的步骤逐步还原其原貌:由哲学至理学(狭义的)、由理学至道学(包括心学)、由道学至经学、由经学至儒学,这样可以不失其特点地展示诸子哲学的内容。前述“豁然贯通”就是语境还原的结论。

诠释学在西方一直存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对其进行了新的发展。伽达默尔继承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思想,认为“理解”也是“对话”,是理解者和被理解者之间的“视界融合”,真理即产生于这一融合过程。诠释学对中国生态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视界的移置融合”。古人有生态体会,但其关注的重心或者说他们的“视界”并不一定就在生态。孟子以牛山之木容易被毁来说明人心善性培养的不易,他的“视界”在性善论。可是,他借用的例子表明他对于林木的生态性生长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可以把“视界”离开性善论,而注视于生态论,从而发现孟子的生态思想。这便是视界的移置融合。

(摘编自乔清举《儒家生态学的史料与研究方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儒家哲学与儒家生态哲学的研究内容有交叉重复,但后者派生出生态理论。
B.相同的研究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哲学作为方法论,就会得到不同的哲学结论。
C.选择何种方法论与西方生态哲学完成深度对话,仍是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的难题。
D.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思想进行了“视界融合”,把“理解”等同于“对话”。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生态哲学主要采取“语境还原法”和“视界移置融合的诠释法”研究相关史料。
B.文中用朱熹生态哲学为例论证生态还原法,即把哲学概念还原到儒学语境下的本义。
C.作者以孟子牛山之木容易被毁证明孟子当时虽然有生态体会,但其视界不在于生态。
D.文章首段界定儒家生态哲学的史料范围,然后用总分结构,分别论述两种研究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态视角观照儒家哲学,有助于我们对哲学先贤的一些观点产生新的理解。
B.如果儒家生态哲学不能摆脱西方哲学范式的制约,那么它就得不出合理的结论。
C.由于受特定方法论的影响,很多哲学概念、命题或思想已全然失去了原语境意义。
D.“视界移置融合的诠释法”属于西方哲学方法论,不适合儒家生态哲学研究借鉴。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_______________”,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3)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日,粗茶淡饭;现在,丰衣足食。昔日,小伙伴自制沙包一起玩耍;现在,商店里电动玩具琳琅满目。昔日,医生治病常凭多年经验,望闻问切;现在,检查身体多用医疗器械,检验化验。昔日,书信往来,时间颇长,等待中有期待;现在,微信问候,瞬时即达,快捷中有快乐。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舒适与富足,同时,也有一些东西在慢慢远去与逐渐消逝。读了以上的材料,你会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1题)

9.
下面文段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分析其错误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甲同学说:“工商管理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乙同学说:“我报的是法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律师的梦想。”丙同学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丁同学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很难说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他(共1题)

10.
下面是某学生社团一则录用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感谢你对我社的垂爱,仰赖你在新人招募面试中的出色表现,我们决定征召你入社。请你于周四上午9点准时参加社团年度工作会议。真诚期待你的加盟。特此正告。
   改成
  改成
  改成
  改成
  改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