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1)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中,作为父母辈的四个人,几乎把全部心血都__________在孩子的身上。
(2)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美国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__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3)对于什么时候去银河广场参加公益活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令全班同学__________。
A.灌注 遏制 无所适从 |
B.贯注 遏制 莫衷一是 |
C.灌注 遏止 莫衷一是 |
D.贯注 遏止 无所适从 |
A.2014年12月17日,奥巴马与劳尔·卡斯特罗共同宣布,两国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和古巴之间半个世纪的恩仇涣然冰释? |
B.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熟视无睹。 |
C.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
D.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因为时间关系,平时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对平时的练习不以为意。 |
A.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感情,”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
B.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
C.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
D.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 |
岁月逶迤而来,蜿蜒远去,……。我们依旧喜欢翻阅那迷人的风景,……,因为我们都曾拥有那无悔的青春,那不灭的希望。
①迷人的季节总是如期而到
②迷人的季节总是匆匆地走了
③没有人拒绝,没有人推让
④很多人拒绝,很多人推让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B.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
C.中国倡导的“一带-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
D.在不知电脑为何物的年代,他常常用手绘的方法画出诸如取材、制作、工艺等过程,为的是让众多不识字的芸芸众生掌握求生的本领。 |
A.漫溯(sù) 火钵(bō) 殒身不恤(xù) |
B.袅娜(nuó) 芜杂(wú) 混混沌沌(hùn) |
C.踌蹰(chú) 悚然(sǒng) 休戚相关(qī) |
D.惩罚(chěng) 专横(hèng) 稍纵即逝(jì)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
(2)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渉江采芙蓉》)
(4)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5)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诗歌鉴赏- (共2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此词丄阕写九月九日重阳节由白昼到深夜的生活感受,用洗练、本色的语言抒发独居的寂寞情感。 |
B.“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半夜凉初透”“凉"不仅写秋气萧瑟,更写出心境凄凉。 |
C.此词下阕着重写重九黄昏东篱赏菊的一个生活片段,显示怀人之情之余,更要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
D.此词上阕“愁”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下阕“瘦”将“愁”具体化,也深化了,因“黄花瘦”而触及自己瘦,物我交融。 |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小题1】解軽文中加点字。(1)方蔺相如引璧睨柱 (2)相如一奋其气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夜縋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泰,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项王按剑而跽曰 |
B.越国以鄙远 君何以知燕王 |
C.行李之往来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A.烛之武善于辞令,去说服秦伯,目的是求和,但不露乞怜相。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是烛之武表明为秦着想立场的话,无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 |
C.烛之武先分析秦国“越国以鄙远”的难处,继而指出晋国强大就意味着秦国势力削弱。 |
D.烛之武站在秦国立场,为秦国未来着想,秦伯最终为烛之武的诚意感动,退兵助郑。 |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自诩
契诃夫
有这么一位聪明的受人敬仰的警察区段长。他有个坏习惯:同许多人在一起时他喜欢吹他的天赋(应当十分公道地为他说一句:他确有多方面的才干)。他吹噓他的智慧、刚毅气力、思维方式,等等。
“我力气大!”他说,“如果我想要,我就能把马蹄铁折断;我想要,我就能一口把人吃掉……能捣毀迦太基①,我能一剑劈开高尔丟斯结②,瞧,我有多棒!
他自吹自擂,大家也对他感到惊讶。可惜,这位警察区段长从来没有好好学习过,也没有读过什么道德书籍。他不知道,自诩和骄傲乃是一种与高尚心灵不相配的毛病。但有一件事却开导他。有一天他到老朋友老消防队长家去。他看见那里人数众多,不禁吹嘘起来。他三杯白酒下肚,瞪大眼睛说道:“渺小的人们,你们看一看,你们想一想!太阳,天上的、与其它许多星星云彩在一起的太阳,这太阳的走向是由东向西,没有人能够改变它的路线!我呢,我能够!我能够!”
老消防队长端给他第四杯酒,友善地说道:“我信,先生!人的智慧无所不能,它胜过一切。它能把马铁折断,能把消防嘹望台筑到天般高,能收取死人的贿赂……什么都能。但是,彼得。叶夫特罗佩奇,我斗胆补充您一句,有一样东西,别说人的智慧不敌它,就连您的力气也不行。”
“这又会是什么东西呢?”自诩者鄙薄地冷笑一声。“您能战胜一切,但不能战胜您自己。是的,先生!古人说:‘要有自知之明。’……而您呢?您既无自知之明,也不能战胜自己。违反天性是行不通的,是这样,先生!”
“不对,我能行,我也能战胜自己!”
“噢,您绝对战胜不过,请相信我老头子的话,绝对战胜不过!”
一场争论开始了。结果还是老消防队长把傲气十足的人领到了一个小货摊前,他说:“现在我来向您证明……这位小摊主的钱盒里有一张十卢布的钞票。如果您能战胜自己,您就别拿这钱!”
“我决不会拿。我一定能战胜!”
傲气十足的人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了一场同他自己的较量。他争斗了好久,他痛苦。半个钟头里他瞪着眼睛,涨红了脸,紧握双拳。最后,他顶不住了,机械地将手伸向钱盒,抽出一张十卢布钞票,忙乱地塞进他的衣袋。
“是啊!”他说,“现在我明白了。”
打那时起他再也不吹嘘他的力量了。
[注释]①古代的北非国家。②古希腊传说:弗利吉亚国王戈尔季打了一个结子,并宣布亚细亚之王。后来亚历山大。马其顿用剑劈开此结。
【小题1】请概括彼得·叶夫特罗佩奇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小题2】鉴赏小说中的画线句子。
【小题3】列夫·托尔斯泰称契诃夫是一位“一流的幽默作家”,《自诩》正体现了这位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幽默讽刺的风格。请问这篇小说讽刺了什么?小说中“高尚心灵”指什么品格?
6.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