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22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7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不带孙子,是个家庭伦理和习俗问题。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 的事,殊不知这并非法定义务,而儿女赡养老人则是法定的,二者并不是交换回馈关系。老人把子女抚养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按人类社会接力式延续的规律,“不管隔辈人”并非道德缺陷。再者,爱孩子有多种表现方式,没天天待在家里带孙子,并不等于不疼爱孙子。

让老人带孙子这类“家务啃老”已是社会上   的现象,(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力分担家务和带小孩,也是事实。老人与孙子孙女之间毕竟血浓于水,帮忙带小孩也是亲情使然。但是,毕竟父母年纪大了,精力也有限,他们有权享受生活,子女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老人不愿意带孙子辈,其实也是对子女责任意识的一种呼唤。

作为家庭成员,要认清各自的法定责任。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涵养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来审视习惯,看清道德的边界。老人乐意带孙子孙女是人之常情,不愿意带也 。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孙子,做子女的也不该突破法律底线,用过分的话对老人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天经地义 平淡无奇 无可厚非 冷嘲热讽
B.顺理成章 司空见惯 无可厚非 反唇相讥
C.天经地义 司空见惯 无可非议 冷嘲热讽
D.顺理成章 平淡无奇 无可非议 反唇相讥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情理和伦理的角度看,这类现象有存在的合理性
B.这类现象的存在合不合理,取决于其合不合情理、伦理
C.但是,这类现象十分反常,既违背情理,也不合伦理
D.但客观地讲,这类现象的存在合情理,但不合伦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B.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相冲突,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C.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却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D.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注]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和目的。“留别”是诗人写诗赠给离别的人以作纪念。
B.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有难舍之情,突出为离别而感到愁苦。
C.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小题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D.致仕,指获得官职,致指给予,仕指做官。文中指担任左羽林军大将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王审琦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镇子安定。
C.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2)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辩。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壁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节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需要的是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不仅仅是依靠外观的雄伟壮丽。
B.建筑如果失去了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是赝品,只能附在别人的文化表层。
C.中国的建筑风格大体上是兼容并蓄的,不拒绝“洋建筑”,在借鉴中呈现文化主体意识。
D.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引起质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的盲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B.文章先分后总,指出建筑要植根于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融合的新思路。
C.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建筑在借鉴西方与古人时,要立足于本土、历史与文化。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植入,建筑才能成为精神家园。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
B.西式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仿古建筑热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文章对二者都作了否定。
C.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贈、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综合整治保护。
D.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仿效古人、借鉴西方,如此才能有发展有创新。

5.情景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两句是:“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来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四十年来,一个乡村里的老人一直制作杆秤。

老人选材必定亲为。一把砍刀,一双慧眼,不消半日,数十根酒盅粗细杆秤原料即在屋角摆放整齐,阴凉风干。山间不乏杂木,枣栗之类皆为自生,坚实木质为杆秤上好原料。老人喜好选取杂果木材,说是,果木无毒,戥金秤银无忧,称米称面照吃。

老人每日在堂屋内制作杆秤,一把杆秤,从打磨、定星到出售,常需月余。制作周期过长自会影响产量,除却时光耗费,收入亦无多少。老人却始终固守杆秤精准,不作任何苟且销售。杆秤作为国人主流衡器时代,老人未曾标明品牌的杆秤甚是抢手。偶遇异心商贩高额定制偏心杆秤,均遭严词拒绝。方圆几十里,称量物品时,使秤者通常只须说出杆秤出自老人之手,对方便无需校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7.
下面是某省气象台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省气象台24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强冷空气不断影响,估计今天夜间至26日,我省将出现大风和很冷天气。气温将明显下降,过程降温幅度大:内陆地区-8℃左右,沿海地区-6℃左右。要求全省交警密切关注天气和路况,及时打开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风险。
8.
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牛挤奶

(1)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文字除外)。(不超过45个字)
(2)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5个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