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 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 。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 :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坚立标牌,等等。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 ;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月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 |
B.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 |
C.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 |
D.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
A.井井有条 功德无量 数不胜数 风靡一时 |
B.井然有序 功不可没 数不胜数 蔚然成风 |
C.井井有条 功不可没 擢发难数 风靡一时 |
D.井然有序 功德无量 擢发难数 蔚然成风 |
A.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
B.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问题,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
C.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 |
D.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现象,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 |
2.诗歌鉴赏- (共1题)
牧童词①
张 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赋的性质。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判与文化的创新。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基本特征。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首先是倡导,应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新的文化高峰。
(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
B.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 |
C.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 |
D.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 |
A.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文化是如何生成的。 |
B.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
C.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
D.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的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 |
A.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 |
B.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
C.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
D.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
官舱里
茅 盾
忽然船上的茶房在太阳晒不到的一边舱外支起旧蓝布的遮阳来了。
就有一个柔软的声音:“怎么晒不到的地方倒要遮阳?”发言者是女性,二十岁不到。太阳脚落在她的颈脖上,这虽有颇厚的电烫头发给遮住,可是头发里好像有些小虫子爬着,她时时举手到耳后掠一下。她这一句话是对同伴说的,同伴是男性,不过二十岁模样。“就要出‘塘’了,出了‘塘’这边有太阳。”对面的一位老者解释着,顺手理一理灰黄的八字须。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模八字须,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这立刻在两位年青人的心里留下了蔼然可亲的印象。
“啊!是,是。”男的恭恭敬敬回答,“尊姓?”
“黄。草头黄。”
内河小火轮的官舱中,旅客们大都是有“身份”的,往往不像客舱里的朋友们,凳子还没坐热就前后左右攀谈过。
老先生自然是“中装”,蓝绸大褂,老式花样。老先生是吸烟的,他那枝旱烟管是湘妃竹的,红润如玉,白铜斗儿,象牙咬嘴,挂着一副白银的剔牙杖,不过盛旱烟的荷包却是外国人用来装板烟的橡皮袋儿。
老先生极健谈,现在他已经从“今天天气哈哈”转到了当天上海报上登的叶海生案审判的情形。
他的老伴,很清秀很文雅的眉目,一点不见老态。估量她总有五十岁,因为她的脚是地道的三寸金莲,而她的谈吐举止却叫人想到三十多岁年青时她大概是“维新派”。
即使她穿一身时髦的衣服,着实也并不“怪样”,比她身边那位女青年自然些。那位女青年当然是又窄又长的旗袍,又硬又高的领子,三寸高跟皮鞋,面颊上涂着两团“健康色”,手指上是鲜红的蔻丹。
男青年是穿洋服的,两个假肩头实在太阔,又翘得太高了,叫人看着难受;一双尖头皮鞋太尖了,不输于那位老太太的小脚的鞋尖。他也吸烟,衔在他嘴里的是一枝五寸来长银镶头的电木烟嘴。
这样的两对越谈越投契了,不知怎样一来谈到“文艺”方面了。
女青年这时忽然低声说:“巴金的《家》很好吧!”“唔!”老先生喷出一口浓烟将脑袋一侧。
男青年赶快拿下他的太长的卷烟咬嘴,带点忸怩态度说明:“新出的,一部哀情小说。”
“哦!”老先生和老太太几乎同时叫了起来。“也是家庭小说。”那位女青年又低声说。
“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楼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
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
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
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桐油涨得太猛。
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
一九三六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官舱里旅客交谈的场景,表面上写得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
B.小说通过对官舱里老少两对夫妻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揭示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如“颇厚的电烫头发”反映出了女青年追求时髦。 |
C.小说集中笔墨叙写了老少两对夫妻的攀谈,直到文末才出现两位学生关于“南瓜棚”的“国防”意义的争论,点出时代背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
D.小说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寓批判于叙写之中,特别是对官舱里的人们,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因为他们大都是有“身份”的。 |
【小题3】茅盾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材料一:
2019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作为团队代表,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证书。以梅宏团队为研究主力,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研发的“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白盒”互操作技术思路,提出颠覆式的数据互操作技术途径—“黑盒”思路,通过揭示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计算反射机理,发明了通过系统客户端外部监测与控制实现业务数据和功能高效互操作的整套技术及平台,突破了信息孤岛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高效互操作这一制约大数据价值链上下游的“卡脖子”技术,使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事实上,对于互操作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传统互操作技术采用“白盒”思路,需要在全面了解信息孤岛内部实现细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用修地铁挖隧道打比方,“白盒”思路是把地铁沿线道路全部“打开”,做“明挖”,效率低、成本高、风险难控。因此,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寻求互操作技术的突破。
梅宏和同事黄昰教授、张颖副研究员、刘譞哲副教授、郭耀教授、熊英飞副教授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基于十余年系统软件研究,发现了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反射回路,发明了“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科研团队颠覆传统“白盒”路线,将信息系统视为“黑盒”,通过对系统客户端的外部监测与控制来实现系统业务数据和功能的高效互操作,消除了系统源码、数据库表、后台权限、原开发团队等“白盒”依赖,从而将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平均提升两个数量级。类比挖隧道用盾构机来替换传统开路挖地一样,这项“黑盒式”互操作技术就像盾构机,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就可以构造出连通不同系统的数据管道。如同水在水管、燃气在燃气管流动一样,各个系统的数据就在这些对应的数据管道中有序流动,实现了高效的互操作。
1992年,梅宏来到北京大学,师从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杨芙清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依托北京大学建设的“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梅宏担任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成立的第二年,他带领的团队便以“新型构件化应用服务器PKUAS的研发”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实验室在教育部评估中被评为信息科学领域优秀重点实验室。
(摘编自柴葳《“黑盒式”互操作技术连接信息孤岛——访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梅宏团队》)
材料二:
黑盒式互操作技术原理
(信息来源:科技部)
注: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传来的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输出,或者存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材料三:
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有“龙头”牵引。企业必须发挥主体作用,以产业需求引领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着力打通科技成果精化“最后一公里”。以“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的研究项目为例,打破信息孤岛是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大需求,因特睿团队将北大的这一基础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能力,他们共同研发的“燕云”技术及产品,累计打破数千个制约“互联网十政务”发展的信息孤岛,成为支撑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项共性关键技术。
这几年,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取得了很大成效,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也有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围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主线,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不断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激发创新这个发展新引擎的最大驱动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摘编自余建斌《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要有“龙头”牵引,要有“先手棋”意识》)
【小题1】对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互操作技术采用“白盒”技术思路,需在全面了解信息孤岛内部实现细节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效率低、成本高、风险难控。 |
B.“黑盒”互操作技术不必依赖系统源码、数据库表、后台权限、原开发团队等,将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平均提升两个数量级。 |
C.各国对于互操作技术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互操作技术的突破,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D.因特睿团队发挥“龙头”的作用,成功地将“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转化为“燕云”技术及产品。 |
A.材料二将系统客户端比作感应器与效应器,将系统客户端与云端互操作接口比作反射回路,将深奥的科技原理变得通俗易懂。 |
B.材料二将黑盒式互操作技术中的云端系统比作中枢神经系统,形象生动地说明云端系统是黑盒式互操作技术的关键所在。 |
C.早在2008年,梅宏及其团队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9年1月8日,梅宏又带领他的团队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D.近几年,我国进一步改革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不断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了优势。 |
4.情景默写- (共1题)
(1)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赞美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5.材料作文- (共1题)
材料一:
路遥在《人生》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每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材料二:
鲁迅在《导师》中寄语青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材料三:
青年***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任意两则材料为基础立意并恰当引用,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主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