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那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
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
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
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制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
D.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的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 |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③①②④⑤⑥ | B.④③②①⑤⑥ | C.④①③②⑥⑤ | D.③②①⑥⑤④ |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②是储能的分子③生物体内脏器官的保护层④是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②是储能的分子③生物体内脏器官的保护层④是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要急着让生活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一等。你向空谷喊话,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要急着让生活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一等。你向空谷喊话,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2.诗歌鉴赏- (共1题)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小题1】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 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小题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迁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
注:①栗里,地方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属文。 属:写作 |
B.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 要:通“邀” |
C.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征:征召 |
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到达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
A.《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
B.《滕王阁序》属于诗文之序。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就这个特点来说,《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是相同的。 |
C.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写作风格对后代有巨大的影响,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可以说是直承《庄子》。 |
D.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汉语“新词”漫议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的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报道就曾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连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B.是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言或流行语。 |
C.以“体认”“愿景”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
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
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的“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 |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 |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 |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
被 骗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双倍付钱呢,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
“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由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取暖器打开,要是不管用的话,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好像是出租车啊。
“我是去切尔塔诺沃啊,那可挺远啊!”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性,“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地暖和了起来。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大孩子也才上学!”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
“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
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在巴利阿里群岛的那段生活。有时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
“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那谁有时间呢?在哪读的呢?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这么回事了!所以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呆了肯定不止十年。咳!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的时候,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又看了看计价器。确实是我家门口到了,而计价器上的车费比往次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我想到这儿,小心翼翼地把钱递了过去,想尽快从车里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别开车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
“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真的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
我正发呆的时候,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的问:
“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无助地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车开动了。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
(选自《青年文摘》)
【小题1】根据全文,分条写出“我”怀疑司机是个坏人的理由。(3分)
【小题2】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的含义。(4分)
又有一个人“落网”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中司机这一形象的特点。(3分)
【小题4】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特色。细读全文,请梳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5分)
【小题5】有人把小说的结尾三段作了如下改动: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一股暖流涌上心间。是的,生活中也许需要警惕,可是毕竟还有善意。我为自己一路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又有一个人急匆匆地朝车跑了过去,我知道另一个相同的故事即将发生。
善意遍洒人间,真好!
请你从小说主题和情感的角度谈谈哪一个结尾更好,并说明理由。(5分)
活一天就要做一天新闻
董岩:新闻摄影的原则给摄影记者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唐师曾:新闻摄影不要求拍得如何美丽,而应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思想。把主流社会不在意的真实展示出来,提供给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读者领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依据这一原则,摄影记者不该给被摄体描眉画眼。心中的“至美”首先是自然,自然第一。摄影记者应该发现“至美”,再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记录“至美”。是“记录”而不是夸大一点的“宣传”“工程”。摄影记者应该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建议“被摄者”顺应自然规律,同时参照时下的审美价值。
董岩:您曾先后五次去中东采访,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危险。
唐师曾:困难、危险的地方才有真实而有价值的新闻。我已经无法回忆多少次我和我的大吉普陷在沙漠中,被恐怖分子围追堵截、被士兵扣留、被难民包围,以色列南方军区曾动用M113装甲车和AH— 60“黑鹰”直升机在沙漠中追踪我……
董岩:在很多人眼里,您是一个勇敢的战地记者。
唐师曾:我不喜欢这个称呼,这是记者应该做的。其实危险性最大的是战争摄影师。我最佩服的人是卡帕。卡帕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所有战争。他是靠诺曼底登陆的照片出名的,别人站在船上拍,卡帕跳下去自己拍。他的镜头都是简单的、平视的,不是仰视或者俯视的,这一辈子他只给自己打工。
董岩:采访时,您曾把口袋里所有的钱和食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也曾把身上背的活命之水全部送给了帮助过您的骆驼队。在很多人眼里,您“唐老鸭”是真诚、热心的。
唐师曾:记者的魅力首先在于诚实、不装孙子。好记者就要像卡帕那样,四海为家,有一颗博爱之心,胆子比我大,能如实、客观地记录那件事,不惜生命。被地雷炸翻还按一下快门,没有任何人能阻止。
董岩:作为记者、作家、探险家,您如何评价自己?
唐师曾:我觉得最称职的、最看重的还是记者,别的所得都属于记者的附属产品。我有一个优秀记者所应具备的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品质,这品质出于天性,更多的是出于后天的历练。总结起来说,当记者,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
董岩:为了新闻采访,落下了一身病,几乎搭上了命,想想自己,亏不亏?
唐师曾:不后悔,我认为值。生命一闪而过,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亲历了那么多大事件,很幸运。况且记者这份职业还培养了许多技能:开车、语言、写作、摄影……有这么多收获,你还说亏吗?我是为新闻而生的,活一天就要做一天新闻。为此永远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
董岩:会有这样一天,您开始厌烦摄影,并最终扔掉手中的相机吗?
唐师曾:不可能。因为我现在拍的片子均是一些富有挑战性甚至是很危险的题材,置身于这样的工作环境,我的激情和创造欲望不仅不会消减,反而会得到强化。但我确实期待着像卡帕那样,在临死的一瞬间还能最后一次按下快门。而您所说的“那一天”估计也将与我终生无缘——您说,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很惬意的事吗?
【小题1】下列对文中提到“卡帕”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卡帕几乎经历了他那个时代的所有战争,哪里有战争哪里就可能有他的身影,他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
B.唐师曾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提到卡帕,强烈表达了唐师曾终身从事新闻摄影事业的愿望和永不放弃的追求。 |
C.卡帕一辈子只给自己打工,意味着他不屈从外界压力,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个性。 |
D.卡帕在临死前的一瞬间还能最后一次按下快门,这充分表明,为了新闻,卡帕可以不惜生命,新闻是他生命的全部。 |
A.访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闻摄影的原则与要求,一是唐师曾从事新闻摄影的经历与体会。 |
B.董岩的采访言简意赅,能将对话步步引向深入,最后一问出人意料,引发了唐师曾的激情与创造欲望。 |
C.唐师曾的回答委婉含蓄但态度明确,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色彩,如“我原创,我自主,我不可替代”。 |
D.这篇访谈注重采访对象丰富的工作经历与深刻的人生感悟,角度多样且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 |
5.语言表达- (共3题)
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拼房”——1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拼卡”——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你买《ELLE》,我买《瑞丽》,交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
“拼”: □□□□□□□□□□□□□□□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A.谁跟谁一个宿舍他说了算!他又不了解我们彼此的关系和生活习惯,“乱点鸳鸯谱”害苦了我们,我建议分宿舍自由组合。 |
B.自由组合也不一定好啊。爱玩爱闹的自由组合到一起,就寝时说笑不停那可怎么办? |
C.先自由组合,老师再审核把关比较好。 |
D.我赞成C的观点。不仅宿舍可以这样分,座位也可以这样分。 |
E.老师审核?那还不是老师自己说了算吗?
F.不能这么说,学生还是应该听从老师安排的。他的安排自有一定道理。我觉得老师做决定前多做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以理服人就好了。
请你将这部分同学的意见整理一下,口头转达给班主任,要求内容信息全面、表达委婉得体,不超过60字。(6分)
6.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3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