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一中高一语文学习巩固性训练《 为了忘却的纪念》(鲁人版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138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4

1.句子默写(共1题)

1.
默写《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2.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小题1】第一段中“悲愤”与“悲哀”两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说“将悲愤摆脱”而说“将悲哀摆脱”?
【小题2】结合文章标题来理解第1段的文字,是为了“忘却”呢,还是为了“记念”?
【小题3】第1段结尾说,“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忘却了没有? 从文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概括不超过22字)
【小题4】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22字)
3.
读下边的文章,完成小题。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小题1】开头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加点句子中的“悲愤”能否改为“悲哀”,为什么?在《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悲愤心情的是哪一联?
【小题3】第二节引用向秀的《思旧赋》,目的是什么?作者说“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作者懂得了什么?
【小题4】“夜正长,路也正长”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5】节选部分是全文的结尾部分,这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语言表达(共1题)

4.
依据文本,尝试补写下面的文字中省略的内容。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4.其他(共8题)

5.
解释下列词语。
⑴竦身:
⑵高慢:
⑶隔膜:
⑷迁怒:
⑸依稀:
⑹缁衣:
⑺眷眷:
⑻拳拳:
⑼隐约其辞:
⑽素不相识:
⑾情随事迁:
⒀人心惟危:
⒁急于事功:
⒂延口残喘:
6.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身  
(_____)  
(_____)穿  
(_____)血
(_____)(_____) 
(_____)子 
(_____)(_____) 
⑻信(_____)
(_____)(_____)
(_____)妇将(_____) 
(_____)衣
⑿禁(_____)
(_____)积
7.
怎样理解文中的三个典故?(选取其中一个分析)
8.
依据文本,举例说明《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并分别谈谈它们的作用。
9.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一些内容,在本文中许多地方有所表述,请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
10.
依据《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记叙柔石和白莽的内容,写一段文字为他们其中的一位画像。
11.
“民众”与“国民”有什么区别?白莽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词,说明他什么样的爱憎?
12.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请谈谈自己对鲁迅这种选择的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