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桃源”的争夺也许是当今最为激烈的一类文化资源的争夺了。比如赤壁,比如隆中,比如女娲故里、黄帝故里,都有若干地方竞相争抢,各不退让,但参与争夺的还是少数,毕竟只是关联密切的地方才有争夺的资格。桃源则不同,它本来就是陶翁的想象,陶翁的梦,大江南北,相似于桃源景致的所在不知有多少,( )陶翁足迹停留的地方固然______,就是陶渊明做梦也未曾梦到的所在,照样可以有“传说”,可以有“民间故事”证明其正宗地位。不要说早已______、心陷物欲的现代人,即使起陶翁于地下,怕也是难以辨识真伪的。
平心而论,这些______难以计数的“桃源”,与陶翁笔下的桃源实在是极为相似,一样的林,一样的水,一样的洞,一样的别有洞天。无林的栽上了林,缺水的引来了水,不是别有洞天的,可以开一段曲里拐弯的洞,布一处豁然开朗的景,现代的仿真术,还有什么不能造出来呢?但造得了“形”,“神”却是造不出来的,那深层的内涵是造不出来的。
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像那个武陵人,注定再也不得而入桃源之门。渔人是这样,陶渊明也是这样。真正的桃源是永远找不到的,正因为找不到,才会有《桃花源记》那样的______;正因为找不到,桃源才会有那无尽的永恒魅力。对于每一个寻觅桃源的人来说,桃源只在心中,只在梦里。何必苦苦追寻呢?当静夜来临的时候,当晨曦初吐的时候,请安顿好你的心,静静咀嚼桃源的滋味。转过身,离开仿真的茅舍、土屋、田畴,离开作秀的“农夫”“黄发垂髫”,重新走入曲曲弯弯的山涧,走向回程。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 目不暇接 形形色色 神来之笔 |
B.当仁不让 目迷五色 林林总总 神来之笔 |
C.义不容辞 目不暇接 林林总总 生花妙笔 |
D.义不容辞 目迷五色 形形色色 生花妙笔 |
A.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 |
B.谁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 |
C.谁都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 |
D.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 |
A.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人,再也不得桃源之门而入。 |
B.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人,再也不得门而入桃源。 |
C.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人,再也不得而入桃源之门。 |
D.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寻觅桃源的所有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人,再也不得桃源而入之门。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中吕)朝天子·探梅
张可久
水西,探梅,隔岸香风细。五云仙子六铢衣①,邀我花前醉。幺凤双飞,瑶阶如水,吹萧月下归。剡溪,路迷,雪夜重相会。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六铢衣:即天衣,衣有六铢重,形容轻盈飘逸。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小题1】下列对两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小令均以寻梅为主线,抒情言志,典雅工整,其间所生发的情景之语,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自抒个性之别。 |
B.《探梅》“隔岸香风细”一句,“细”指极小极微,这里诗人形容梅香幽微淡远,给人“暗香浮动”的遐想,而“隔岸”二字勾勒出画面的立体空间。 |
C.《寻梅》前三句不厌其烦地铺叙了寻梅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展现了一幅踏雪寻梅图。 |
D.两首曲子在风格上都显现出典雅清丽的特点,清旷飘渺,格调高雅,但也雅不避俗,可雅则雅,可俗则俗,体现了散曲的本色。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①,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 岁赋菑楗②,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③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卷》)
(注)①梐枑(bì hù):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zī jiàn):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
B.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
C.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
D.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B.御史:秦以后置御史大夫,是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 |
C.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为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
D.三司:不同朝代所指具体官职不同。宋代三司指二府三司制里的盐铁、度支、户部。 |
A.李周善于理政,治下井然有序。任长安尉时,很快解决了施粥时灾民混乱的局面,筑新堤也得到百姓的支持。 |
B.李周熟悉边事,能够抓住关键。在论及边境防御时,建议皇帝先处理好内部问题,避免乱自内生,得到皇帝赞赏。 |
C.李周关心国事,积极进言。关于治理湍河的问题,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不主张疏导,事后发生水灾,大家才想起他的建议。 |
D.李周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从不因私利或公事私下拜访官员。曾因直言被罢官,也因不易屈服,不被当世人认可。 |
(1)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
(2)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清净之莲(有删选)
林清玄
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
⑥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⑦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
⑧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静之莲呢?
⑨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⑩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⑪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⑫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⑬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⑭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恒常的。
⑮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写了对宇宙世界的思索,对生命的感慨,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
B.文章开头大篇幅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作者所见的景物,以自然之景引起作者的思索,使文章极富艺术性。 |
C.文章运用“偶尔……偶尔……”的句式,描绘了作者在生活中一个个不经意的小镜头,一次次难以忘怀的感悟,造就了文章的气势。 |
D.这篇富于哲理的散文在说理、思考方面,不仅体现了林清玄文章的禅性,更让人有一种超凡脱俗般的顿悟,说的不仅是一种生活之理,更是一种人生之理、生命之理。 |
【小题3】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你对文中“柔软”一词的理解。
中国网络文学自1998年发轫,于今已走过二十载。从被视作“一群年轻人写着玩儿”,到如今拥有超过1300万注册写作者、发表作品1600余万种、读者超过3.78亿人的文学样式,中国网络文学这二十年不仅有文学意义,更在文化与社会意义上成为广泛的研究对象。
网络文学一定意义上是青年人的文学,值得热情关注,应当充分重视。网络文学兴起的背后是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迅速成长。有人甚至将网络文学形容为“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先声”,网络文学的兴起能够“吹响新文明的号角”。
网络文学需要健康说理、鞭辟入里的网络文艺批评。网络上关于网络文学的“e批评”十分热闹,这种“e批评”,是指在网上非常普遍的、任何网民都可以张贴上去的评论。与“e批评”相比,网上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还相当薄弱,学院式、学理式的文艺批评的声音几乎没有。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大批学识渊深、学理讲究的文艺评论家投身其中,对这一现象及作品认真评说。
著作权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度保护网上版权会阻碍国内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文网络信息资源还处于匮乏的阶段,现有作品的数字化也是促进我国科技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写手的生存环境——签约率极低。写手签约获得收益的情况如同古老的金字塔,位于顶端的人是少数,能获得大众认可,能够有作品出版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在金字塔的底层,上传字数与收入不成比例,大量网络文学作品的作者,无任何回报,也没有签约。
大体而言,网络文学处在自发、随意的创始过程中,还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相抗衡,许多作品还相当幼稚。但不少网络文学作者认为,当网络成为人们更习惯和熟悉的媒体时,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重要方式。跨入电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在中国主流文坛依旧如空气般,存在却透明。鲁迅文学奖上网络文学全军覆没,作为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新变化是,网络小说可参评,但必须已经落地出书,且出全。按照这一规则,还未收尾的热门网络小说《盗墓笔记》未能入选。参评作品中,仅有《巴山旧事》和《办公室风声》两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入围。
步入新时代的网络文学,该坚持怎样的创作方向才能走得更稳、更长远?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正能量的作品才能立得住,作家才能走得远。今天的网络文学不再是“赤脚奔跑的孩子”,而是备受关注的“有为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一部分,网络上的创作既要遵循文学规律和网络特点,又要坚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创作者需多一点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特别是已经成名了的网络作家,应该静下心来写点能让人记得住、留得下的作品,拒绝浮躁,抵制诱惑,追求长线效益而不是短期变现,怀着对网络文学的敬畏之心来从事创作。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网络文学走过二十年的发展,从被视作“一群年轻人写着玩儿”的文学到成为文化和社会意义上广泛的研究对象,说明网络文学已演变为主流文学。 |
B.青年作家和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迅速成长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就是年轻人的文学,值得热情关注,应当充分重视。 |
C.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大批文艺评论家投身其中,来纠正热闹但肤浅的“e批评”。 |
D.新时代的网络文学要求创作者要拒绝浮躁、抵制诱惑,多一些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怀着敬畏之心进行创作。 |
A.文章就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网络批评、著作权、作者生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
B.文章第三段为阐述网络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将“e批评”和学院式、学理式的文艺批评进行对比论证,指出网上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还相当薄弱。 |
C.文章立论的基础是网络文学已走过二十载,如今拥有超过1300万注册写作者、发表作品1600余万种、读者超过3.78亿人。 |
D.文章第六段举《盗墓笔记》的例子意在说明由于规则所限,许多优秀的网络小说本可以参加各文学奖的评选而未能实现。 |
A.网络文学在鲁迅文学奖上的全军覆没,在茅盾文学奖上的颗粒无收,说明网络文学在中国主流文坛的地位依旧尴尬。 |
B.不少网络文学创作者认为,当网络成为人们更习惯和熟悉的媒体时,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重要方式。 |
C.过度保护网上版权、网络写手堪忧的生存环境、大量幼稚的作品,使得网络文学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抗衡。 |
D.今天,作为“有为青年”的网络文学,既要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也要遵循网络传播的特点,还要坚持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一句写出了周瑜的儒将装束,而“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
(3)韩愈《师说》的末尾所说的“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李蟠的儒学素养则通过“______”得到了说明。
6.材料作文- (共1题)
前段时间,北京地铁上拍到的这张照片火了。空荡荡的地铁车厢里,一位妈妈怀里搂着熟睡的孩子,怕鞋子弄脏座位,她把背包垫在了孩子脚下。
7.语言表达- (共2题)
《红楼梦》《三国演义》《边城》《老人与海》《哈姆莱特》《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师们刻画了许多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可笑,或可爱;或可鄙,或可悲;或可叹,或可怜;或可惜,或可敬。正如堂吉诃德,不合时宜的冒险让人觉得可笑,而不畏艰难的勇气又让人觉得可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