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月球虽然“近在咫尺”,可是对人类来说,它依旧 。各国探月工程的研究技术一直 。不仅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人类驱赶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这次登陆月球背部,( ),月球背面会考验设备的长期耐低温性能、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是否耐用等。登陆月球背面,我们会看到不同角度的画面,会看到正面着陆时无法拍摄到的特殊效果。月球背面的夜景难能可贵,会有 的感觉,可能还会有不同的反光效果。
人类正是因为对未知领域的向往,才促使科学文化向前迈进。无论是古代神话,还是现代幻想,月球在人类的想象空间中,都扮演着 的角色。进一步看,发射探月卫星进一步了解月球,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探索月球表面,带来更多的疑问,发现更大的未知空间,对激发人类的好奇心来说,意义非凡。
(选自201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驱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 |
B.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驱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 |
C.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人类遣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
D.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遣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 |
A.难度在恶劣温度对人类检测器的检验 |
B.会遇到想不到的恶劣天气 |
C.重在恶劣温度对电池的检验 |
D.而月球背部恶劣温度也是对人类探测器一种检验 |
A.扑朔迷离 参差不齐 别出心裁 举重若轻 |
B.错综复杂 良莠不齐 别出心裁 举足轻重 |
C.扑朔迷离 参差不齐 异乎寻常 举足轻重 |
D.错综复杂 良莠不齐 异乎寻常 举重若轻 |
2.诗歌鉴赏- (共1题)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息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查罢。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
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太子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①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之地②,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注)①严嵩,明代大奸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②地,有说情的意思。
【小题1】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
B.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
C.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
D.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中的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
B.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道、佛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的意思。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
B.罗洪先考中进士以后并没有立即做官,而是过了两年才去任职。替父亲守丧,遵循礼法,坚持三年,遇母丧事,同样认真对待。 |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碰上饥荒之年,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因而得到了数十石粟米。 |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
(1)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它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官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它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注)本戏:是成本演出的戏曲,内容包括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不一定一次演完。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梅戏是产生于湖北黄梅县大别山采茶调,传入安庆并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剧种。 |
B.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 |
C.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 |
D.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 |
A.第一段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引出下文。 |
B.第二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和发展,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
C.第三、四段指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新技术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会促进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
D.纵观全文可知,如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问题,突破演出地区范围的局限,做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权衡和博弈,那么黄梅戏剧团会走得更远。 |
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 |
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
D.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能够说明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 |
唐三彩
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黄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300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当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
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赶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股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莱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找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这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陆离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惊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儿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它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唐三彩”为线索,贯串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以“唐三彩”为中心,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
B.小说善于用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比如“梅花红着脸”表现了她内心很挣扎,既想要得到帮助上大学,又想要保住家传的宝物。 |
C.文中说“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明白”指老贵知道康乡长是真心想资助梅花上大学,“糊涂”是说老贵不了解康乡长故意加码的用心。 |
D.这篇小说的主旨是通过“唐三彩”表现出来的,围绕着“唐三彩”的故事,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小题3】请探究小说结尾“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中“梅花”的意蕴。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意义。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6.语言表达- (共2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