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907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隋代玻璃瓶采用无模吹制技术制作而成,表面光滑,玲珑剔透。瓶口处有一精雕的凤首,备显精致。
②明代清官史事展览馆的文史资料,详尽记载了明代官员犯颜直谏,兴利除弊,赢得吏民称赞的故事。
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
④元代画家黄公望是画雪高手,他擅长在极短时间内用水墨勾勒出大雪初霁后的世界,笔势斩截,倚马可待
⑤现今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学富五车,违背了经典解读的基本原则,对经典进行随意性解读,造成了不良的文化影响。
⑥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三坊七巷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游览者不绝如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B.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C.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D.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演唱时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       。高音部的高音与口型有直接关系,口型扁音就高,口型圆音就低。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之间的距离有时可以达到六个八度音程,高音声部的旋律有时类似口哨声,或金属声。
①而口腔发出的是高亮的泛音    ②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
③声带发出的是低沉的基音 ④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
⑤加上气息的调控 ⑥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A.②③①⑥⑤④B.②③①⑤④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③①④⑤②⑥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黔南贾使君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横戈得句一开颜。

 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枣为谁攀。

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注)①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②崆峒:道教名山。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绿发”犹言“黑发”,此时的贾使君统领百蛮之地,年少得志,功成名就。
B.第二句描写贾使君横持长戈、即兴斌诗,塑造了文武双全、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
C.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
D.第四句背定了贾使君精通道家之理,表达了贾使君对返归真、潜心修道的欣赏。
E.尾联通过设问,在何时做故园风景主人的问答中,表达对贾使君征西成功的期许。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删改)
【注】①闲:捍卫。②诐:偏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治:治理。
B.孔子惧,作《春秋》   惧:忧虑。
C.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怪罪。
D.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易: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若属皆且为所虏
B.坏宫室以为污池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论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危害大于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人们会变成野蛮的夷狄,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这种升温一方面在于在线教育类产品是面向家长市场,但体验者却是孩子的这样的一种用户错位的产品,因此它需要准确切中家长的心理需求。当前,中产阶层家庭队伍逐步壮大,对子女教育投入见涨,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下血本。而中产阶层对于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往往会压在下一代身上,导致在线教育市场尤其是基础教育需求也逐步庞大。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处于基础教育的人口接近1.8亿,预计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指出,相较于传统线下教育,在线教育在这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提升了学习效率。在线教育还可以跨越由地域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问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之前被紧紧封锁在学校围墙之内的知识信息,正在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出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一对一直播、一对多直播及录播相结合等多种在线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尤其是近几年盛行的在线教育直播课程,更是受到不同群体的欢迎。在线教育直播课程不再是老师们自说自话的单方面授课形式,而是有了交流、分享的过程,这无疑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时,在线教育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房租等成本,使得在线教育体现出价格优势。”熊丙奇认为。

——搜狐网2017年08月18日

材料二:

近段时间,“小猿搜题”涉不雅内容,指控“作业帮”蓄意抹黑陷害,两大在线教育平台激烈开打,再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这个已经被业内冷落许久的行业,隐藏在其背后的乱象及问题也浮出水面。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程方平认为,健全行业自律不失为一剂良方。“我国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内部的权威认证机构。”它们的主要责任是,对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学成果进行追踪认定,不管是颁发的相关证书,还是作出的效果评价,都是真实而有效的。“该认证机构作为第三方,与在线教育机构和学员之间都不存在利益瓜葛,作出的评判可信度较高,但若该认证机构有失公允,则要负一定责任。”程方平解释说。

对于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姚建龙认为可以借鉴,他建议我国建立完善有序的行业规则,帮助行业内部自查自纠,提高行业积极性。储朝晖指出,建立公正客观的行业标准,就要明确奖惩规则,对有良知的在线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对粗制滥造、剽窃盗版甚至冒用他人名声宣传的,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采取零容忍态度。

“除此之外,我国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也成为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因素。”储朝晖建议,应当把握“内容为本”的原则,优秀教师和优秀内容才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保证,才会有市场。

熊丙奇认为,在线教育行业知识库体系庞大,专业多且层次深,因此行业内部需要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鼓励行业协会创建一套丰富的知识库体系,丰富在线课程的种类及内容,让整个行业受益。

——新华网2017年08月15日

材料三:

如果要从源头抓起,准入资质是第一道环节。程方平认为:“教育服务与其他社会服务类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线教育机构还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教育机构不能以纯商业模式运作,工商注册管理和教育部门的双重认定方能取得办学资格,不仅不能放松,还需要严管才行。”

姚建龙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出台在线教育培训法,在立法上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共同治理。完善在线教育的资质审核,规范相关手续流程,加强对在线教育机构的审查,不仅要依法依规有序发展,还应将其子公司、分公司、加盟店等纳入审查范围,争取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程方平也建议,应当在立法上明确在线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都要经过互联网和教育方面的培训,获得相关资质证书才能进行授课。

“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要求,因此立法上对此也应该加以鼓励,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姚建龙建议,应当将《教育法》第六十六条加以细化,增强我国的网络环境建设,打造更有利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环境,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在线教育的投入,对发展优良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设一批质量优、口碑好的在线教育品牌。

——新华网2017年08月1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及中产阶层队伍对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密切相关。
B.在线教育依托越来越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广泛地传播知识信息,有利于扩大教育影响面,促进社会进步。
C.与传统线下教育相比,在线教育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学习效率、改变由地域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D.在线教育直播课程作为近年盛行的一种在线教育形式,将用户纳入交流分享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从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在线教育自身的优势两个角度,探讨了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
B.材料二和材料三具体分析了在线教育市场的乱象,并从行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C.依法依规对在线教育的规范管理,主要体现在机构资质审核和教师资格认证,以及鼓励性政策等方面。
D.多种在线教育形式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重点是形式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兼顾课程种类及内容。
E.发展在线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政府不仅要打造有利的环境,还要建设一批良好的品牌。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线教育行业自我完善发展的具体可行措施。
7.
分,每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周汝昌]
《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
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谦,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
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娲炼石,石乃“通灵”——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
“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而“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在人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为诗圣丈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黹皆能。此在古时,势所定才,“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的本质(体性)却是“其致一也”。
《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其故在此。
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书“大旨谈情”。
那“微善”的善,又当何解呢?
“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通俗地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两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鉴定”人的超标准尺度。
简单地“区分”:才属情,善属性。
孟子主性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是为旧时启蒙教材的第一义。《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在曹雪芹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贾宝玉公然宣称:除“明明德”外无书!
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
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 
(节选自《新华文摘》)
【小题1】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理家才等。
B.“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
D.“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于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常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
B.《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所写的人物之才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诗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C.《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才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
D.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
【小题3】(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
B.作家曹雪芹不但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才”与“善”,而且在其作品《红楼梦》中,非常鲜明地以此为主题,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小说“才”与“善”这一贯穿全篇的主题思想。
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符。
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征地风波
文/郭军平
耿书记已连任三里湾几届书记了,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村干部”。在他他治理下,三里湾一直是民风淳朴,百姓善良,可是,最近却有几件事情纠缠着他。
原来三里湾部分土地被某厂征用,因征用款的分配问题,几家闹起了纠纷。耿书记就进行了多次调解,可总是调解不成,双方当事人不是公说公有理,就是婆说婆有理。耿书记接连几天不断地受理这几起纠纷,忙得简直有点焦头烂额,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香。时间长了,耿书记就有点烦躁了,自言自语地骂道:“奶奶的,钱这个东西,真不是东西,没你的时候,虽然清苦些,却家家安宁,邻居和睦,兄弟团结,可自从有了你以后,不是东家长,就是西家短,官司接连不断。真让人烦心!烦心是有点烦心,但你总不能因为烦心就干脆不管,因为你毕竟是这个村里的“父母官”,总不能眼看着闹纠纷的‘鸡啄鹅斗’吧。”耿书记决心慢慢来处理这件事。
可在这几件事情还没有处理终结的时候,又有一件事情“冒”了出来。原来三里湾在土地被征用时,除了个人款发放到农户手以外,还有一部分集体款没有发放。这样,村民们就在背后叽咕,“这该不会是村干部们要贪污这笔款子,为什么几个月了还迟迟不发。”一些村民就按耐不住,集合了三十多人一大清早到耿书记家敲门。耿书记开了门,一看好家伙,门前来了这么多村民,耿书记就问大家什么事情,一村民代表就发了言:“请问耿书记,村里的集体款什么时候结算?”耿书记很坦然地说:“我告诉大家,村子里的集体款我一分都没动,村委会准备拿出来修路,这件事情请大家不要着急,随后我们会给大家交代清楚的。”闹事的村民们一看耿书记坦然的神情,就感到耿书记说的不是假话,于是就悻悻地离开了。在离开的时候,有些村民心里头觉得怎么有点不过瘾,就这样让耿书记一句话把我们打发走了。耿书记送走闹事的村民以后,就坐在自己家沙发里长长地抽了一口烟,烟雾里,耿书记真有点搞不懂这是怎么了,简直到了多事之秋。
下午,耿书记就召开了村班子会议,研究关于村子道路建设的问题,村长说:“要硬化道路,仅仅这一点征地款是不够用的,还需要动员群众和其他社会力量捐款。”耿书记就说:“对嘛,就是不知这个办法能不能受到群众支持呢?大家可以先把这个建议“吹”出去,看看村民态度。”
三里湾要求群众捐款修路的消息很快就“吹”到了每个村民的耳朵里。村民们就议论纷纷:“十几万呢?怎么还让我们捐款,真有点想不通,修路是件好事情,可那么多钱了,怎么还要我们捐款?”修路到底需要多少钱?带着这个疑问,耿书记也咨询了路政工程队,的确十几万是不够的,按照村子路况及距离,至少需要三十万,可这还差好十几万呢?耿书记就把这个情况在村民大会上给群众解释了一番,并且请来了相关路政工程人员说明情况。可群众私下里还是议论纷纷,大家没有举手赞同的。这个会也就不欢而散了。
回到家里,耿书记就很恼火,“自己这个惠民的设想怎么就没人响应呢?唉!现在的干部真是难当!”懊恼了一阵子,耿书记的心情也慢慢想开了,“牛不吃草,总不能强按头吧!修路又不是给我一个人修路,走着看吧。”于是关于修路捐款这件事情就这样先放下了一阵子,耿书记然后就处理那几件纠纷的事情。
不久,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在后面煽风点火,说耿书记修路是打着幌子,是想从中谋取私利。这些话都吹到耿书记的耳朵里了,耿书记简直有点火了,心里就说:“奶奶的,真是不让人活了,想做一件事情,‘唾沫星简直要淹死人了’。看来这个路是修不成了。”谁知,第二天大清早,又有人敲门,耿书记打开门一看,好家伙,又是五六十人,比以前的人还多。耿书记就火了,不待村民代表们说话,就撂下一句:“大家回去吧,明天就发钱,路不修了!”村民们这时就得意地回去了。到了第二天,村干部们就开始给家家发钱。
看着下雨还是泥泞难走的道路,耿书记恼火的心理就掠过一丝难以掩藏的悲凉。而另几家纠纷的事情,还在继续调解。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了主人公身份以及三里湾良好的民风,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也为突出主题打下了基础。
B.耿书记迟迟没有公布集体征地款的用处,让群众产生了疑惑,后面群众不断上访也许就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性格造成的。
C.小说通过征地引起的一系列纠纷,反映了“金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揭示了三里湾人们在利益纠葛面前发生的人性裂变,引人思考。
D.小说开头的褒扬与结尾的含蓄批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加强批判的力量。
【小题2】小说以“征地款”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结尾“路”没有修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5.情景默写(共1题)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