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3 同步精练: 第三单元 6 古诗二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890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9/8

1.选择题(共6题)

1.
选出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氓之蚩(chī)   子无怒(qiāng)   匪我期(yàn)   乘彼垝垣(guǐ yuán)
B.体无言(jiù)   嗟鸠兮(xū) 无食桑(shèn)   尔卜尔(shì)
C.犹可也(tuō)   一年半(zài) 夙夜寐(xīng)   其黄而(yǔn)
D.自我尔(cú)   望风披(mǐ) 车帷裳(jiān)   隰则有(bàn)
2.
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陈胜者,阳城人也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叶沃若   沃若:茂盛肥大的样子。
B.淇水汤汤   汤汤:水盛大的样子。
C.女也不爽   不爽:指不专一。
D.室劳矣   靡:没有。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衣带已缓
B.秦师
C.日削割,以趋于亡
D.越鸟南枝
5.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B.将子无怒,秋以为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穷则反本
B.犹可说也
C.隰则有泮
D.兄弟不知

2.诗歌鉴赏(共4题)

7.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①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①弃捐:抛弃,抛开。
【小题1】“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2】请结合诗中语句简析本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8.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作者以明月起兴,暗示了主人公夜不能寐的状态及其原因。
B.三、四句,点明主人公忧愁难眠,便索性“揽衣”而“起”,独自“徘徊”。
C.前四句是夜景描写,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不相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D.七、八句,通过“出户独彷徨”的行动和“当告谁”的反问,使情感得到强化。
E.九、十句,主人公的愁思最终得以排遣,所以“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小题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9.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其原因是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与一男子私定终身。
B.此诗作为叙事诗,诗中赋、比、兴交替使用。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既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更是两人的爱情由盛到衰的象征。
C.《氓》这首诗同大多数的《诗经》中的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注重重章叠句。
D.从“氓之蚩蚩”到私欲得到满足的“至于暴矣”,乃至朝三暮四后的“士贰其行”,氓的变心是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E.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女主人公深挚而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从而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形象。
【小题2】诗中多次提到淇水,其作用是什么?
10.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木  瓜

《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①木瓜:一种落叶灌木的果实,长椭圆形,淡黄色,有芳香味,可食。②琼琚、琼瑶、琼玖:均指佩玉。

【小题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与一般的“投桃报李”有何不同?
【小题2】从《木瓜》一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它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得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予“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分析“投”字的妙处。

3.语言表达(共4题)

11.
对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不改变句子原意,语序可变动。
《诗经》一开始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本来面目逐步被儒家学者所掩盖,它被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诗经》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自古就有研究,____________:一曰汉学,一曰宋学,一曰朴学,还有一个,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前三种,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它们的成绩,构成了今日所谓“国学”的基本资源。事实上,________,它们的大多数结论,已经被常识化,而其研究思路,也成了专家和一般知识者对同类问题的基本认识模式。这种定型化,一方面,表示学术的成熟;另一方面,________,枯守家法,泥持陈说,始终未能突破经学本体和文学本体的困缚。
13.
(题文)下面是我国“三八妇女节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表达通顺。
14.
比兴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后来的民歌中以及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兴的手法写两句或几句歌词,内容不限。(内容提示:青春、理想、亲情)
示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陕北民歌《泪蛋蛋》)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歌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4道)

    语言表达:(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