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衣带已缓
B.秦师
C.日削割,以趋于亡
D.越鸟南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08 11:49: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面问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① ),破灭之(② )也。或曰:六国互丧(③ ),(④ )赂秦耶?曰:不赂者(⑤ )赂者丧。(⑥ )失强(⑦ ),不能独(⑧ )。故曰:弊在赂秦也。

(⑨ )攻取之外,(⑩ )则(⑪ )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⑫ )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⑬    )先祖父(⑭ ),(⑮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⑯ (⑰ )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⑱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⑲ ),奉之(⑳ )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矣。至于 颠覆 ), )固 )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3)此言 )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作者主要用事例、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
B.课文先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C.从“思厥先祖父”到“而秦兵又至矣”几句,虽是想象之辞,但形象地说明将土地拱手与人,非但不能保全自己,反而激发了敌人的侵吞欲望,遗患无穷。
D.最后又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做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徐尚之序

张惠言

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戊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1),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师时,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谳鞠(2)失实得谴,事不可测。当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则左右营护,事卒得解释;入则供具衣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人之知尚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飞舞,闻者皆为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尚之在河南,五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试用河南。而超然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顾始相识时,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始白,而尚之发溓,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乐。独两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

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别也,超然曰:“子不可无言。”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自汉贾、董,以逮唐宋文人,韩、李、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则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之者浅,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方今天子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则非吾之所敢知也!

(选自《茗柯文补编》)

注:(1)制艺文,即八股文。(2)谳鞠,审讯。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余不得相见 迄:竟
B.起居纤悉无不周办 纤悉:细致而详尽
C.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  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五知县事    摄:代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   门虽设常关(《归去来兮辞》)
B.尚之诸生旅居   但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C.故自汉贾、董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D.而尚之发溓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善也(《逍遥游》)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者皆为慷慨   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
B.取其儒雅醇粹而已   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
C.而尚之独见许   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
D.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   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结束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作者写此文祝贺。
B.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仕进之艰。
C.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顾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尚之曲折的人生经历。
D.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叙述、评价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之道。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②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
【小题6】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