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嫦娥四号完美月背软着陆已成为探月史上的经典。当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彼时又克服了怎样的挑战呢?
首先,地形险要,起伏不定,使软着陆面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虽然科学家为嫦娥四号 了预定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但相对平坦的“坑”内地形仍然复杂多样。用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的话来说,嫦娥四号软着陆就好像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地区着陆一样。为了 ,科学家将距离冯·卡门撞击坑不远的克雷蒂安撞击坑确定为备选着陆区。
其次,通信延迟,近乎盲降,使软着陆地面控制实际上失去了及时干预能力。对于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地面控制中心必须通过鹊桥中继星与其实现数据传输,较长的通信延迟使对情况 的着陆过程进行干预变得无比困难。为降低“盲降”带来的风险,科学家们把目标着陆区的各种参数注入嫦娥四号,并为其装配最先进的测距测速敏感器( )。
2019年1月3日, 的软着陆过程开始了。嫦娥四号在地面指令的操控下,在近地轨道15公里处开始减速下降,在距离月面100米处,“嫦娥”稍作停留,悬停空中,而后缓缓落下,稳稳立在月背之上。精准!完美!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那时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呢? |
B.在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我们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那时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呢? |
C.当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我们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当时又克服了怎样的挑战呢? |
D.当我们回首整个软着陆过程时,大可带着几分轻松与惬意,然而当时又应对了怎样的挑战呢? |
A.再三斟酌 以防万一 变幻莫测 惊心动魄 |
B.再三斟酌 防患未然 变幻莫测 惊天动地 |
C.精挑细选 防患未然 瞬息万变 惊天动地 |
D.精挑细选 以防万一 瞬息万变 惊心动魄 |
A.它就能精准判断地形地貌,选择最佳落脚点 |
B.它就能选择最佳落脚点,精准判断地形地貌 |
C.让它能精准判断地形地貌,选择最佳落脚点 |
D.让它能选择最佳落脚点,精准判断地形地貌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晩,帘卷,清阴微过酒樽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B.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
C.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
D.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
(注)①北兵:蒙古兵。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
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
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
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
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
B.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
C.白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 |
D.勒石,刻石记功,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本文中的勒石即是此意。 |
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
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 |
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
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 |
(1)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石人
赵本夫
通常,奉天镇街上的店铺不是很忙。
街上有人喊:“石人来啦!”
奉天镇就乱了。大伙纷纷拥,出来接车接货。石人出山,奉天镇的人当然高兴,可以补充货源了。
奉天镇地方有些偏僻,东边是平原地带,人烟稠密。紧靠西边就是大别山,深山老林,人烟稀少。
大别山里石料丰富。山里有一支奇人,历代以雕石为生,雕功绝伦,却不谙世事。每隔一段日子。他们便把石雕运到奉天镇来,由人给钱,从不讨价。镇上人称他们为石人,领头的叫大石头。
大石头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耳、厚唇、虎背熊腰,表情却有些腼腆。
镇上人指着一座石狮,说这个给八十块。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这只石羊给三十块。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你们明天就回山里?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日本人要来了。大石头和同伴们有些诧异,不知说什么好。
镇上人就很来火,你们真是些石头人哇?日本人要来啦!日本人知道不?杀人不眨眼,奸淫妇女,烧杀抢掠,我们准备抵抗!懂吗?抵抗!算了,我看你们在深山里住傻了,什么都不懂。好了好了,你们回山里去。
大石头带上他的人,第二天就回大剐山了。
大石头带人再来奉天镇,是三个月以后的事。
奉天镇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
大石头问镇上人,说你们没抵抗啊?那人叹口气,说本来要抵抗的,可日本人离镇子还有三里路,镇长鲁老爷就打着白旗迎上去了。大石头说投降啊?那人说鲁老爷不让抵抗,鲁老爷说平原上凡是抵抗的村庄,都被烧得精光,尸陈遍野。镇长说打个白旗晃晃,就保护了一镇子人。
大石头听说正进行一场围棋赛,由鲁老爷对阵日军中队长伊腾。说这盘棋已经下了三天,今天就要决出胜负。
镇上人对鲁老爷充满信心。鲁老爷似乎更想赢。他着法十分凶狠,这和他一贯飘逸的棋风大不一样。
第三天,对局已进入鱼死网破的境地。
鲁老爷杀死大龙,棋局结束,大胜。
鲁老爷杀不死大龙,棋局也结束,大败。
大石头就是这时候赶到的。
鲁老爷几次身体打晃,又顽强地坐直了身子。他的身体和精力已到极限。
鲁老爷努力抬起头,两眼空茫地看着天花板,低下头又抓起一枚棋子儿,全身都抖动起来,手悬在半空好一阵,终于重重地打在棋盘上:“砰!”棋子顿时裂成两半。这手棋似乎耗尽了他的全力。
鲁老爷面色蜡黄,两眼盯住棋盘,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溅得满棋盘都是。一阵惊呼声,几个人连忙上前扶住他。
伊腾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擦擦脸,扔到地上。然后缓缓站起身,就要走。
谁都没有想到,这时大石头突然说:“慢!”
“大石头!你会下棋?”
“大石头,这棋还有救?”
“大石头!……”
伊腾冷笑一声,说棋局已经结束了。
大石头说鲁老爷并没有认输,只是身体不行了。
伊腾说你想下?
大石头点点头,说你也很累了,和你再下一盘不公平,就这个残局。
伊腾被大石头的挑衅激怒了,愤然落座,用手一指:“请!”
大石头也不客气,分开人群,稳稳地坐下,又仔细看了看棋局,伸手摸出一颗白子儿放上去:挖!
对局室的人都伸长了脖子,先还不明白,等仔细观看之后,突然鼓掌叫绝,这一挖,石破天惊!
对局到底结束了,输棋的是伊腾。
大石头被奉天镇的人视为英雄,当即被抬了起来,一片欢呼声。
当天夜里,鲁老爷不治而亡。
不久,伊腾带领一百多日军进入大别山。奇怪的是,他们进去了却再也没有出来。
更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石人出山,山中那支奇人谜一般地消失了。奉天镇成了一座被废弃的古镇。
几十年后,一位探险者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座被毁灭的石寨,寨子里有很多未完成的石雕。
石寨到处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散落着无数大人和小孩的枯骨,很多枯骨是叠压纠缠在一起的。此外,还有生锈的刀子、斧头、锤子、火铳和三八大盖枪。显然,这里曾经历过一场浩劫和血战。
据报载,最近当地政府已贴出布告,严禁游人破坏石寨现场.原状将永久保留。
又据报载,在距石寨三里多路的地方发现一处山洞。山洞很深,里头刻满了大型浮雕,详细记录了石寨被日军攻陷和石人奋起抵抗的场面,十分惨烈。在这座山洞里,同时发现两具枯骨和一些用于雕刻的工具。依此推测,当时血战之后,起码有两个石人活了下来,他们躲进这座山洞里养伤,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几百幅浮雕作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天镇东邻人烟稠密的平原,西靠人烟稀少的大别山,小说开头交待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后面故事情节展开和人物性格塑造做好了铺垫。 |
B.镇上人对“石人”的茫然不知很恼火,一连串的发问充满了不屑;后来当大石头反问时,他们只能“叹气”解释,这很有戏剧反差效果。 |
C.镇长鲁老爷与伊藤对弈肘,一改“一贯飘逸的棋风”,“着法十分凶狠”,表现了他想以死来刷洗前耻、保全一镇子人性命的内心世界。 |
D.小说擅长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人物,“对局室的人都伸长了脖子”“鼓掌叫绝”,借观棋者的反应来表现大石头石破天惊的绝妙棋艺。 |
【小题3】小说结尾有两段“据报载”的内容,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材料一
早期的原始瓷主要是用于制作随葬的冥器,但随着烧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便越来越多地用于生活,并在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常器具,上至皇家贵族、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其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说以前的瓷器,由于质朴而接近玉的质感,受到文人贵族包括民众的喜爱,到宋代却开始正式成为皇室进行各种祭祀典礼、人生礼仪的祭器与礼器。因此,中国人对于陶瓷器的选择与使用,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价值选择的,其选择的是“尚质贵诚”,其中包含了瓷器源于泥土,更接近自然的本质的意味。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礼仪之邦。与同时期欧洲的贵族文化相比,这是一个先进得多的文化。
(摘编自李方莉《陶瓷背后的中国文化》)
材料二1994年英美日三国瓷器进口来源及数量
(摘编自黎云常《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
材料三传统是景德镇的历史辉煌,也是历史留给景德镇的宝贵财富。如何通过传统,又怎么样跳出传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大变奏。景德镇陶瓷文化必须立足现代社会的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的重构不是彻底重建一种全新文化,不是完全移植外来文化,它只能是植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陶瓷文化,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传统创作文化理念、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独特工艺、民族文化需要好好继承。景德镇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景德镇悠久的艺术传承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品牌战,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以审美的意识发掘文化遗产,总结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美的规律,找寻陶瓷器物中的灵魂,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摘编自李兴华胡菁惠《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材料四马鞍岭是藏于景德镇莽莽群山中的普通村落之一。这里自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丰富的瓷土资源和充足的山水资源,为瓷土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被外界称之为“瓷之源”。
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把马鞍岭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示范点,将其打造成一个集陶瓷文化、休闲旅居、创客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并对马鞍岭村的民居、道路、管网、水系等进行改造优化,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观。
周末和节假日客流如织,游客纷纷来此感受陶瓷文创旅游的浓郁氛围,瓷器和陶瓷文化已成为扶贫新利器。
(摘编自新浪网2018年6月《瓷器成为扶贫新利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不仅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也渗透进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礼仪之邦,瓷器背后蕴藏的中国文化,远比其他国家的贵族文化先进。 |
C.景德镇陶瓷文化只要根植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融合传统和现代,就能获得在现代的重构。 |
D.马鞍岭从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被外界称为“瓷之源”,如今基础设施得到改造优化,这里成了文创旅游景点。 |
A.中国人对瓷器的选择和使用,有一个从喜爱外在质地到选择内在价值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中国人对瓷器接近自然本质的认同。 |
B.中国瓷器身上带有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文化礼仪底蕴,却并未因此给1994年的中国陶瓷出口带来优势。 |
C.瓷器在中国历史上拥有辉煌的过去,但是如果过度固守传统,会削弱中国瓷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瓷器发展需要求变。 |
D.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只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创造出精美的产品,这样景德镇陶瓷就能走向世界。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已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涵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 |
B.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以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
C.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 |
D.正因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 |
A.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立论基础,论证了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 |
B.文章关于自然观的论述中,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 |
C.文章援引《论语》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的故事,说明了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
D.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
A.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 |
B.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得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这符合时代的要求。 |
C.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地位,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社会发展更有意义。 |
D.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而庄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6.材料作文- (共1题)
①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7年4月进入前期筹拍,9月6日开拍,2018年4月1日全剧杀青,12月25日开播。播出后,不少细心的网友发现,该剧台词漏洞百出,出现了“手上的掌上明珠”“听过一些耳闻”等显而易见的病句,以至于不少语文老师将其台词作为教学范例。虽然剧方已经在DVD版本中将出错的台词进行了重新配音和配字幕,但不少网友仍质疑该剧编剧水平不过关。
②87版本的《红楼梦》,1983年筹拍,1984年剧组在圆明园办了夏季培训班,还邀请了20位红学专家组成顾问团,拍摄共耗费了三年的时间,1987年春节试播六集。87版《红楼梦》经久不衰,成了影视剧史上的“东方明珠”,被无数后人瞻仰。
同样是电视剧,一个遭人质疑,一个经久不衰,为什么?请你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编剧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 (共2题)
情境一:同学聚会给老师的邀请函:“老师的深恩我们依然铭记于心。敬爱的老师,我们都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
情境二:教师节来临,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情境三:自主招生推荐信:“兹有我校高三(17)班李华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高、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担任校刊《群芳》主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貴校文学院的垂爱。特此推荐。”
情境四:某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关于改造网络电视线路的通知:“5月6日市广播电视局网络电视服务中心将派人到各户安装网络电视入户盒,各户得留个人,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