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A.新闻报道对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讴歌时代英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B.大家习惯了加班加点、熬夜透支,对此都不以为然,这导致身体过劳现象更加普遍。 |
C.在竞技场上,要放松心态,专注比赛;一味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反而容易背上包袱。 |
D.蓝天保卫战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还应继续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 |
改善民生需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辩证关系。 ; 。 , 。
①说到底,民生改善要以经济发展实际为条件
②既要尽力而为,在经济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改善民生
③这样才是可操作、能落地、可持续提升的民生改善浙江考试
④也要量力而行,尊重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④① | C.①②④③ | D.②④①③ |
A.近年来,引人关注的夜间旅游正成为热门项目,也成了一些城市亮丽的明片。 |
B.各部门要让技术对结渠道畅通,形成高效协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精准扶贫。 |
C.走进活动现场,感受演说者的睿智,领略辩论者弛骋古今、纵横捭阖的风采。 |
D.科学研究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敷衍了事。 |
A.垃圾分类并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 |
B.中国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关键是在于我们热爱学习。 |
C.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既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
D.虽然童话讲的都像梦话,但梦话里有新鲜的空气,值得现实生活中的人进来呼吸。 |
A.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夸张) |
B.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比喻) |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
D.波浪喘息着,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 (拟人) |
A.依偎(wēi) 悲怆( chuàng) 一掷千金(zhì) |
B.坍圮(qǐ) 俨然(yǎn) 玲珑剔透(tì) |
C.狭隘(ài) 口供(gōng) 子然一身(jí) |
D.跌宕(dàng) 挣揣( zhēng ) 命途多舛(cuǎn) |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比弟子贤能 |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我们复社里那些走在读书人前列的,替他伸张正义 |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沛公第二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人来拜见项王 |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做了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___,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3.诗歌鉴赏- (共1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荚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词人来到当年赤壁战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
B.词中年轻有为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鲜明对比。 |
C.“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指词人想象周瑜当年大破曹军的情景。 |
D.此词用“大江”“惊涛”“千堆雪”等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跟 |
B.而闻者彰 彰:清楚。 |
C.而绝江河 绝:阻断。 |
D.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D.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A.第一段用“登高而招”“假舆马者”等生活现象说明只要“善假于物”,就能提升自己。 |
B.第一段运用比喻手法,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阐明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
C.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
D.两段文字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角度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A.选段运用叠词,加强了语意,使行文富有节奏,形成了和谐的韵律美 |
B.选段通过对月光的直接描绘,写出月下荷塘幽雅淡远、别具风致的美。 |
C.作者借助联想想象调动多种感官,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自然融入情感。 |
D.选段写荷叶荷花,却处处给人月光弥漫、月色清淡、意境朦胧的感受。 |
漾濞槭——一种云南大理漾濞县的特有物种,最初被发现时全世界仅存4株,经过10多年的保护,如今已经繁育出数万株。漾濞槭物种是怎样繁殖壮大、摆脱濒危境地的呢?孙卫邦介绍,漾濞槭的濒危和人类活动对其生境①的影响有关,也和其自身特性有关。漾濞槭本身花期短,单性花(雌花和雄花)和两性花同株。人类活动又导致其植株减少,现存植株之间距离远,授粉有效性不高,结实率低。即使授粉成功结岀种子,种子落地后,由于适宜种子萌发的生境遭到破坏,萌发也不容易。
挽救处在濒危状况的漾濞槭,必须突破授粉和种子萌发两大关口。
最初,科研人员曾指导张国树尝试嫁接但未成功。无奈之下,张国树想了个土办法:到了漾濞槭花期,他将一棵树上开花的枝条砍下,绑在了另外一棵树上,没想到竟然授粉成功了秋季,他收获了一批漾濞槭种子。
孙卫邦收到种子后,他的团队攻克了漾濞槭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通过人工技术处理让种子萌发,隔年2月,终于用张国树寄来的两三千粒种子培育出了1600株漾濞槭幼苗。这些幼苗有的种在了昆明植物园,有的回迁到苍山西坡上张国树家附近漾濞楲的原生境中。
经过遗传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张国树寄给孙卫邦的种子均来自同一植株,但花粉还有来自这5棵树以外的其他植株。据此判断,应该还存在其他尚未被发现的漾濞槭植株。2014年,孙卫邦的学生陶丽丹开展了漾濞械的系统调查与种群生态学研究,最终发现,漾濞槭共有12个分布点、577株。
2016年,研究人员又采集了一批漾濞槭种子,并于2017年培育岀5万祩漾濞槭苗木。前后繁育的5.1万余株漾濞槭苗木中,昆明植物园专类园保育了50余株,苗圃保存了约3.8万株供下一期回归自然试验工作。此外还分别在大理云龙自奔山林场和红河州芷村林场迁地保育各4000株,在漾濞槭原生境回归了4600余株。现在,2009年在昆明植物园种下的第一批漾濞槭已经能够开花,产生成熟的种子。
为了保护漾濞槭,2016年以来,研究人员平均每年去漾濞县4次,开展调查、采种、回归种子实验、开花观察等工作。此外,每年还要不定期去两个漾濞槭重建居群进行幼苗生长监测等工作。
(节选自《漾濞械重生记》,《人民日报》2019年3月26日,有删改)
(注)①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小题1】从漾濞槭自身特性看,对其濒危的原因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花期短,单性花和两性花同株。 |
B.适宜种子萌发的生境遭到破坏。 |
C.人类活动导致植株减少,结实率低。 |
D.植株之间距离远,授粉有效性不高。 |
A.攻克漾濞槭授粉和种子萌发难关的方法。 |
B.漾濞槭物种的繁育、生长与发展的前景。 |
C.研究人员是如何研究、保护漾濞槭物种的。 |
D.漾濞槭的生存现状以及保护漾濞槭的意义。 |
一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我还记得,要想说明橱窗里那些靴子为什么老不更换,我总觉得很为难,因为他只承做定货,并不出售现成靴子;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把那些不是亲手做的皮靴陈列在自己的店里,他是决不能容忍的。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二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了;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
“你是不是先生?”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小题1】选文中格斯拉的店面有何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小题2】概括选文中“我”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6.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