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表达一种我认为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②,这样的小说我③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④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写的表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⑤热爱生活,那么,我⑥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如果 | 那么 | / | 但 | 而且 | 就要 |
B | 即使 | 但是 | 大概 | / | 还要 | 将 |
C | / | 那么 | 仍然 | 然而 | 而且 | 可以 |
D | 要是 | 然而 | 也 | 可是 | / | 必须 |
A.A | B.B | C.C | D.D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
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
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
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④⑤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小品《信任》中,冯巩饰演一位出租车司机,林永健饰演一个准二胎爸爸,两人绘声绘色地上演了关于信任的故事。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钱钟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是当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时,他深藏若虚,谢绝了节目组的拍摄邀请。
①在小品《信任》中,冯巩饰演一位出租车司机,林永健饰演一个准二胎爸爸,两人绘声绘色地上演了关于信任的故事。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钱钟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是当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时,他深藏若虚,谢绝了节目组的拍摄邀请。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⑤ | D.①⑤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统计调查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
B.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
C.中小学生复习资料泛滥成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而且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 |
D.国务院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以来,通过各项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底能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专家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
B.由于精纺二厂的技术工人刻苦公关,革新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
C.热爱陶瓷艺术的张天明刚走进工厂时,带班的老师傅就谆谆告诫他,要想真正学点手艺,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
D.枣庄冬春三日游以莲连青山滑雪、盈泰温泉度假村、台儿庄古城为依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解枣庄、亲近枣庄、认识枣庄的良好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
6.某碳酸钾固体样品,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过滤.
②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放出气体.往步骤①所得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B,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
②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称他的死为“卒”。 |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
①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
②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的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小题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3分)( )
【小题2】(小题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的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小题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
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
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 |
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 |
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 |
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 |
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 |
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 |
D.在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小题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小题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小题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只是想询问其名字。 |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
答:
【小题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小题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
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
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前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竖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就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够了,仅此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就可使苏东坡笑看天下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和玩弄阴谋诡计的人,问问他们,能写出这一句吗?仅仅一句,谁能情怀真正的富有,唯有东坡。
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不怕冷寂,它在等待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载。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
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比苏东坡品得更好。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文中说“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苏东坡是怎样皈依秋天的?
【小题3】为什么说“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苏东坡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
秋天的天性要求人精神的皈依,苏东坡不止一次皈依了秋天。当他孤苦飘零到黄州时,作了《卜算子》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尽秋的凄清、冷寂,但在字里行间又有一股隐隐约约极细微的飘仙之气,我想苏东坡一定是饮了酒之后开始这月夜独往来的,千年之后依旧能嗅到他的酒仙之气,仿佛他不是用脚行走,而是孤鸿一样在飘。到底是深谙秋的人,也到底是酒中人,即便到心境死灭时也能散发出一股酒的芬芳,不要小看这点芬芳,正是它使苏东坡成为苏东坡,如果说是苏东坡写尽了秋,倒不如说是秋和酒拯救了苏东坡。
当你望着那湛蓝的秋空,眸子里不是盛满了渴望燃烧的酒液吗?沉寂的热情又一次被唤醒被点燃了。苏东坡把目光投向秋天,他又开始向往了。在他那篇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前赤壁赋》中,一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展示了他博大宽广的襟怀,前后判若两人,但秋的精神又一以贯之,如果不是万里清秋,苏东坡能写出这样的词句吗?能通过这样的抒发疗救他的精神危机吗?正是秋天养育、调息着苏东坡的情怀,为他提供了纵横驰骋、跌宕腾挪的天地舞台,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他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竖立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雕像。
秋天的个性就是苏东坡的个性,秋天不能缺酒,有酒的苏东坡不能缺秋。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后,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就是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够了,仅此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就可使苏东坡笑看天下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和玩弄阴谋诡计的人,问问他们,能写出这一句吗?仅仅一句,谁能情怀真正的富有,唯有东坡。
繁华喧嚣所给人的多是过眼烟云,而一些真正沉埋在心底的东西并不怕冷寂,它在等待勃发,就像一棵生了根的树定能将枝叶烘托出来。有成熟就有失落,有大的成熟就有大的失落,不怕失落,怕的是失落之后不再振作、奋起,不再否定、超载。这就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迪,也就是秋天给我们的启迪。
秋天其实就是一坛酒,苏东坡已品过这坛酒了,也该我们今人品一品了,我们应该比苏东坡品得更好。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酒后,苏东坡笔下的秋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因此让作者最喜欢苏东坡的秋。 |
B.中秋之夜的苏东坡欢饮达旦之后,作的《水调歌头》使作者泪流满面、默立无语。 |
C.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词,既能印证苏东坡与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文章的中心;又能增加作品的文学情趣,使文章具有文采。 |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问等手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对苏东坡的喜爱、赞赏之情。 |
【小题3】为什么说“正是与秋天的遭遇”才使苏东坡的“酒气仙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4.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