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75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看历史,距离我国第一次提出自主建造天文望远镜已经过去了61年。中国的天文工作者__________从建造60厘米望远镜到利用领先的技术建造著名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经历了__________的蜕变。( )。中国在天文望远镜领域方面的发展也并非仅仅__________于光学方面,而是全方位的。2016年,我国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其直径达到500米。而2017年,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并于2018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回顾中国天文科学数十年的发展,其中的__________也许只有亲身参与到这场征程的人才能切身体会。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更能体会到,这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在每个科学领域的体现。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顺藤摸瓜  脱胎换骨 限制 酸甜苦辣
B.摸着石头过河 旧瓶装新酒 限制 爱恨情仇
C.摸着石头过河 脱胎换骨 局限 酸甜苦辣
D.顺藤摸瓜  旧瓶装新酒 局限 爱恨情仇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技术与人才经过61年的积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B.61年的积累将我们的技术与人才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C.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的技术与人才积累了61年
D.积累了61年,我们的技术与人才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体会到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B.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有到优,从无到有的变化。
C.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见证了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D.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能从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中,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客怀

于谦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经梳千缕白,衰颜借醉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注]这首诗是作者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春风”“花开”“醉梦”等字眼,反复回应诗题中的“春日”,开宗明义。
B.颔联中的“千缕白”和“衰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日夜操劳而憔悴的形象。
C.“无尺寸功”既是诗人的自谦之辞,更是他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内心剖白。
D.“萧涩行囊”是身居高位而两袖清风的诗人“只留青白在人间”的真实写照。
【小题2】诗的末句“独留长剑倚晴空”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B.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C.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D.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即征召,常见于科举制形成之前,多由皇帝出面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绶是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拴在印纽上,也用于拴勋章;后印绶合称以借指勋章。
C.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指地位居于下的人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D.世子是古代对王爵长子的称呼,对贵族嗣子也可用,以示尊重,但不做正式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范性格恬静,不爱争名逐利。虽然祖父、父亲和弟弟都是汉朝官吏,但他一直没有入朝为官,直到见到曹操后,才出任议郎一职。
B.张范以德服人,决不趋炎附势。面对袁术的盛情邀请,他假称身体有疾,拒不相见;派遣弟弟与袁术面谈时强调汉王室的正统地位。
C.张范勇敢果断,能够讲求道义。在自己的儿子和弟弟的儿子同时被贼人擒获的情况下,他宁愿舍弃自己的孩子,也要保全弟弟的儿子。
D.张范德才兼备,深受各方敬重。曹操请他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做参谋,世子用对待长辈的礼节对待他,受他救助的人们都衷心归附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
(2)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未了解决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但是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了史学的功夫,却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考据就是一种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向来批评学者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我们把他们区分起来,可以得四大类。

第一类批评者自居“导师”地位。他们对于各种艺术抱有一种理想而自己却无能力把它实现于创作,于是拿这个理想来期望旁人。他们欢喜向创作家发号施令,说小说应该怎样做,说诗要用音韵或是不要用音韵,如此等类的教条不一而足。他们以为创作家只要遵守这些教条,就可以做出好作品来。坊间所流行的《小说作法》《作文法》等等书籍的作者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批评者自居“法官”地位。“法官”要有“法”,所谓“法”便是“纪律”。这班人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然后以这些纪律来衡量一切作品。这种“法官”式的批评家和上文所说的“导师”式的批评家常合在一起。处“导师”的地位,这派批评家向创作家发号施令说:“从古人的作品中我们抽绎出这几条纪律,你要谨遵无违,才有成功的希望!”处“法官”的地位,他们向创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莎士比亚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这种批评的价值是很小的。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范围活作品?谁读《诗歌作法》如法炮制而做成好诗歌?

第三类批评者自居“舌人”的地位。“舌人”的功用在把外乡话翻译为本地话,叫人能够懂得。站在“舌人”的地位的批评家说:“我不敢发号施令,我也不敢判断是非,我只把作者的性格、时代和环境以及作品的意义解剖出来,让欣赏者看到易于明了。”这一类批评家的功用在帮助了解。

第四类是印象主义的批评。属于这类的学者所居的地位可以说是“饕餮者”的地位。“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述出来。他们主张各人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我自己觉得一个作品好就说它好,否则它虽然是人人所公认为杰作的荷马史诗,我也只把它和许多我所不喜欢的无名小卒一样看待。他们以为批评应该是艺术的、主观的,它不应该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

就我个人说,我是倾向这一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这两种印象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喜欢读《花月痕》和《吕东莱博议》一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赧颜,究竟是我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规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说出道理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之《“灵魂在杰作中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考据是文艺批评的一种,立足于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是欣赏的前提条件。
B.四类不同派别的批评学者所认识的批评的意义不尽相同,方法也不相同。
C.以“法官”自居的批评者比以“导师”自居的批评者更严厉,更重规范。
D.印象主义批评者因为注重对文艺作品的主观感受,所以把快感当作美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展开,使论证纲目清晰,逻辑层次井然。
B.文章开篇围绕考证和批评是否即欣赏这一论题,表明观点,并罗列各派做法。
C.文章多处引用名家语录作为论据,充分论证各派观点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
D.文章巧妙运用饕餮者和捧菜使女两个比喻,形象地指出印象主义批评的特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导师”自居的批评者发号施令,往往能引来一些追随者,因此《作文法》等书籍也还是有市场。
B.“舌人”批评者致力于将翻译、理解或查找出来的东西直接呈现给读者,而不会提供个性化的结论。
C.作者对小时候喜欢读《花月痕》一类作品的反思,表明人的欣赏趣味会随着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
D.作为印象主义批评家,作者有自己评价作品的标准,绝不人云亦云,代表了正确的文艺批评的方向。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胜儿

孙犁

那英勇壮烈的一仗后,小金子受伤回到家里,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那些东奔西散的马匹,同志们趴在道沟里战斗牺牲……老在他眼前转,使他坐立不安。黑间白日,他尖着耳朵听着,好像那里又有集合的号音、练兵的口令、主任的命令、马蹄的奔腾;过了一会又什么也听不见。他的病一天一天重了。

敌人在田野拉网清剿,村里成了据点。邻居小胜儿母女两个整天为小金子担心,焦愁得饭也吃不下去。她们不让小金子出来,每天把饭食送进小金子藏身的洞里去。

那天,小胜儿两只手抱着饭罐,从洞口慢慢往里爬。爬到洞中间,洞里的小油灯忽的灭了,她小声说:“是我。”把饭罐轻轻放好,从身上掏出洋火,擦了好几根,才把灯点着。洞里一片烟雾,她看见小金子靠在潮湿的泥土上,脸色苍白得怕人,一言不发。她问:“你怎么了?”  

“这样下去,我就死了。”小金子说。

“这有什么办法呀?”小胜儿坐在那像在水里泡过的褥子上,“鬼子像在这里住了老家,不打,他们自己会走吗?”她又说,“我问问你,杨主任牺牲了?”

“牺牲了。我老是想他。”小金子说,“跟了他两三年,年纪又差不多,老是觉着他还活着。可是哪里去找他呀,想想罢了。”  

“他的面目我记得很清楚,”小胜儿说,“那天,他跟着你到咱们家来,我觉着比什么都光荣。说话他就牺牲了,他是个南方人吧?”  

“离我们有九千多里地,贵州地面哩。你看他学咱这里的话学得多像!”小金子说。  

小胜儿说:“不知道家里知道他的死讯不?知道了,一家人要多难过!”

小金子说:“先是他同我顶着打。叫同志们转移,后来我受了伤,敌人冲到我面前,他跳出了掩体和敌人拼了死命。打仗的时候,他自己勇敢得没对儿,总叫别人小心。平时体贴别人,自己很艰苦。那天行军,他渴了,我说给他摘个瓜吃,他也不允许。”

“为什么,吃个瓜也不允许?”小胜儿问。

“因为不只他一个人呀。我心里有什么事,他立时就能看出来。那天,我玩着你捎给我的小马鞭儿,他批评了我。”

“他为什么批评你哩?”小胜儿说。

“他说是花花绿绿,不像个战士样子,我就把马鞭子装起来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又叫我谢谢你。”  

“有什么谢头,叫你受了批评还谢哩!”小胜儿笑了一下,“我们别忘了给他报仇就是了!你快着养壮实了吧!”

小胜儿从洞口出来,就和她娘说:“我们该给小金子买些鸡蛋,称点挂面。”  

娘说:“叫鬼子闹的,今年麦季没收,秋田没种,高粱小米都吃不起。”  

小胜儿说:“娘,我们赶着织个布卖了去吧!”

娘说:“整天价逃难,提不上鞋,哪里还能织布?你安上机子,知道那兔羔子们什么时候闯进来呀。”

“要不我们就变卖点东西?人家的病要紧哩!”小胜儿说。

“你这孩子!”娘说,“什么人家的病,这不像亲兄弟一样吗?可是,咱一个穷人家,有什么可变卖的哩,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哩?”

小胜儿也仰着脖子想,她说:“要不,把我那件袄卖了吧!”

“哪件袄?你那件花丝葛袄吗?”娘问着,“哪有还没过事,就变卖陪送的哩?”

小胜儿说:“整天藏藏躲躲的,反正一时也穿不着,不是埋坏了,就是叫他们抢走了,我看还是拿出去卖了它吧!”

“依我的心思呀,”娘笑着说,“这么兵荒马乱,有个对事的人家,我还想早些打发你出去,省得担惊受怕哩!那件衣裳不能卖,那是我心上的一件衣裳。”

“可是,晚上,他就没得吃了。”小胜儿说,“今儿个是集日,快拿出去卖了吧!”  

到底是女儿说服了娘,包起那件衣服,拿到集上去。集市变了,看不见年轻人和正经买卖人,没有了线子市,也没有了花布市,小胜儿的娘抱着棉袄,在十字路口靠着墙站了半天,才得了个买主,把那件衣裳卖了。她心痛了一阵,好像卖了女儿身上的肉一样。称了一斤挂面,买了十个鸡蛋,拿回家来,交给小胜儿,就啼哭起来。

小胜儿没有说话,下炕给小金子做饭。现在天快黑了,她手甩劈着干柳树枝,眼望着火,火在她脸上身上闪照,光亮发红。她好像看见杨主任的血,看见小金子苍白的脸,看见他的脸慢慢变得又胖又红润了。她小心地把饭做熟,早早的把大门上好,就爬到洞口去拉暗铃。一种微小的柔软的声音,在地下响了。不久,小金子就钻了出来。

这一顿饭,小金子吃得很多。吃完了饭,抹嘴说:“有什么吃什么就行了,干什么又花钱?”  

“哪里来的钱呀,孩子,是你妹子把陪送袄卖了,给你养病哩!你可别忘了你妹子!”小胜儿的娘说。

“我们这是优待八路军,用不着谢,也用不着报答!”小胜儿低着头笑了笑,收拾了碗筷。

小金子躺在炕上。小胜儿用棉被把窗子堵了个严又严,把屋门也上了。她点起一个小油灯,放在墙壁上凿好的—个小洞里,面对着墙做起针线来,不住尖着耳朵听外面的风声。

“你做什么哩?”小金子说。

“做我的鞋,”小胜儿低着头说,“整天东逃西跑,鞋也要多费几双。”

“像我整天钻洞,不穿鞋也可以!”小金子说。

听着他的声音,小胜儿的鼻子也酸了,她说:“你受了伤,又有病。好好养些日子,等腿上有了力气,能走长路了,就找队伍去。做上了我的,就该给你铰底子做鞋了!”

小胜儿放下活计,转过身来,她的眼睛在黑影里放光。

(有删改)

[注]①过事:方言,办婚事。②陪送:结婚时娘家送给新娘的嫁妆。③对事:合适,相称。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金子虽是文中的次要人物,然而作为抗日队伍中的一员,他杀敌负伤,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
B.文中描写小胜儿烧火做饭细节,由闪烁的火光联想到杨主任的牺牲和小金子的康复,生动传神且别具匠心,曲折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C.本文围绕小胜儿与小金子展开,再现了抗战期间白洋淀人民的真实生活,歌颂了军民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中国农村青年女性的美好心灵。
D.孙犁的小说笔触细腻,写人叙事,多用白描,本文结尾处灯下做鞋的细节,虽只寥寥数语,但朴素自然的语言中饱含深情,末段意韵悠长。
【小题2】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擅长刻画农村青年女性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文中小胜儿的形象。
【小题3】文中大量使用语言描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绿色社会无疑是形势所逼、规律所在、民生所需,但这是一个艰难的长期过程。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第一,相对于环境系统自身的演变而言,人类的干预和影响仍然是有限的。第二,相对于可视性强、具有流动性的和有明确污染致因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而言,一些可视性不强、易固化而又致因复杂的污染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其不断的累积性、极端的复杂性和滞后的社会影响等,这类污染也更难治理,比如说土壤污染、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等。事实上,这类污染可能对人的健康和社会持续具有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威胁,而我们目前在这些方面的应对还很薄弱。第三,在社会转变方面,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转变行政体系、行政行为和调整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这是非常艰难的工作,尤其是持续转变是需要考虑其所面临的客观挑战的。第四,相对于制度建设而言,制度的执行是更为复杂、更为艰难的,尤其是制度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觉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其中甚至还会有扭曲、冲突与反复,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也是可以充分汲取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智慧的重要方面。第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变化,但是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仍然具有长期性,我们仍然需要平衡发展与环保,在推动环境保护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摘编自洪大用《绿色社会的兴起》,《社会》2018年第6期)

材料二:

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趋势图(2007-2015年)

废水排放总量(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材料三:

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9.3%;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0.7%。

112个重要湖泊(水库)中,Ⅰ类水质的湖泊(水库)6个,占5.4%;Ⅱ类27个,占24.1%;Ⅲ类37个,占33.0%;Ⅳ类22个,占19.6%;Ⅴ类8个,占7.1%;劣Ⅴ类12个,占10.7%。

全国31个省(区、市)223个地市级行政区的510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和14.8%。

(摘编自《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材料四:

20多年前,安吉只知道追赶现代化。余村人靠着山上优质的石灰岩,自办水泥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GDP一路高速增长的红火,掩盖不住溪流浑浊、烟尘漫天的黯淡。1998年,安吉在国务院开启的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受到了“黄牌警告”。在整治任务的倒逼下,县委、县政府当年就投入8000多万元铁腕治污。不久,大竹海吸引导演李安前来拍摄《卧虎藏龙》,也带来了一拨拨游客。

安吉人初尝“生态”的馈赠,在2001年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并在2003年提出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也下了狠心,相继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直降到20多万元。

纠结和苦闷之时,县委班子调整思路、果断决策,提出“坚持生态立县、突出工业强县、加快开放兴县”。这些年,安吉县历届领导班子对三大战略始终坚守不渝,所有引进项目都严格执行一条高压线:污染项目不进来,进来项目不污染。从2005年到2016年,安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12.5%,境内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曲线同向而行、同步而进。

(摘编自《安吉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8日)

【小题1】下列不属于建设“绿色社会”措施的一项是
A.消除导致土壤污染、基因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等的根源。
B.完善环保制度建设,重视制度的执行与制度内化为行为习惯。
C.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各类水源水质。
D.关停各地矿山、水泥厂和石灰窑等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环境系统自身的演变规律、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环保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困难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等诸多因素,建设绿色社会是艰难的漫长过程。
B.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年来持续下降,而废水排放总量却一路攀升,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废水排放总量中占比已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工业废水对环境影响不大。
C.透过影响生态环境状况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大中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湖泊与地下水水质并不理想,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地下水质被评为差级。
D.浙江省安吉县开展绿色生态乡村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保护环境与增加收入之间应该如何取得平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动力。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安吉县能成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的原因。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雄鹰自喻, 以“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雄鹰自古以来就不可能与那些燕雀同群。
(2)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反复咏叹“行路难”之后,寄寓了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西周时期,当时学校的教学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也曾经长期作为我们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今天,国家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要求。然而,有的学校、家长、学生,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而不能做到全面培养、全面重视、全面发展。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结合材料内容,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请你准备一次在班会课面向本班同学的主题发言,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9.
下图是某中学“感受中国文化”计划的构想框架,请将下面的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项新研究发现,植物对触碰极其敏感,频繁碰触会使植物的生长速度显著变慢。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优化作物生长及增收的新方法。即使对植物轻微触碰也会触发“基因防御反应”,这种机制反复发生就会导致______。实验显示,______,“基因防御反应”使其基因组中一定比例的基因发生某种改变,这一过程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植物生长减缓。研究人员表示,尚不清楚植物为何对触碰反应如此强烈,但这项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基因防御反应”机制,______,以提高产量。他们同时强调,未来还要弄清降低植物敏感性是否会带来负面后果,比如使植物对某些疾病更易感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