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看历史,距离我国第一次提出自主建造天文望远镜已经过去了61年。中国的天文工作者__________从建造60厘米望远镜到利用领先的技术建造著名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经历了__________的蜕变。( )。中国在天文望远镜领域方面的发展也并非仅仅__________于光学方面,而是全方位的。2016年,我国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其直径达到500米。而2017年,中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并于2018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回顾中国天文科学数十年的发展,其中的__________也许只有亲身参与到这场征程的人才能切身体会。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更能体会到,这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在每个科学领域的体现。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顺藤摸瓜  脱胎换骨 限制 酸甜苦辣
B.摸着石头过河 旧瓶装新酒 限制 爱恨情仇
C.摸着石头过河 脱胎换骨 局限 酸甜苦辣
D.顺藤摸瓜  旧瓶装新酒 局限 爱恨情仇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技术与人才经过61年的积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B.61年的积累将我们的技术与人才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C.为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的技术与人才积累了61年
D.积累了61年,我们的技术与人才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体会到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B.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有到优,从无到有的变化。
C.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见证了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D.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工作者都能从中国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中,体会到新中国许多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6 07:36: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______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_______的当下,必须_______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小题2】双引号的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表示突出强调。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刷脸”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讲“修辞立其成”,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
B.我是个盲人,无法形容出那个女郎的容貌,但她脚后跟发出“啪哒啪哒”的声响,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
C.所谓“艺术真实”,指的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更具有代表性地再现生活的真实。
D.如果学校让学生背诵《弟子规》《朱子家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话,那么国学教育就走偏了,还可能使学生接受了其中的一些“糟粕”。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