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
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A.①⑤④⑥②③ | B.④⑥③①⑤② | C.④⑥①⑤③② | D.②③①⑤④⑥ |
国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保障个人的发展。但是当国家变成了主要的东西,当个人沦为它的工具和意志方面的弱方,于是所有各种细微的价值就全丧失了。石头必须破碎开以便让植物生长,土壤必须先疏松开才能使植物果实累累,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A.国家和社会对个人造成束缚。 |
B.要个人发展就不能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管理。 |
C.社会和国家给予个人自由的环境,个人才能创造出价值。 |
D.在强大的国家和社会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容易被弱化。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舍相如广成传 ④宁许以负秦曲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
C.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
A.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狱:监狱 |
B.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 |
C.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荐:推荐 |
D.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相:辅佐君王的大臣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7)___________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3.诗歌鉴赏- (共1题)
对酒①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裁:写诗【小题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小题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 署其事 署:代理 |
B.侯为人慈爱 恺悌 恺:和顺 |
C.且日 钩取疑似之人 钩:牵连 |
D.无亲知之 素 素:旧交 |
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
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
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
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 |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小题4】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材料一: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19.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
B.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
C.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
D.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
B.2019年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18年6月下降0.3%。 |
C.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
D.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所有二次包装。 |
蒲香永远流传
七色槿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村里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西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当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丢了一个,第二天又丢了两个簸箕。兜兜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出去那几年也一直是想着它,念着它。可我现在心里慌慌的,闹不清是咋回事了,也没做错了什么,村里人为啥待咱跟以前两样了呢?”
兜兜跟村里人疏远了,村街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安静地生活在村外小蒲河边上的房子里。
中秋节那天,一个背着三个相机的艺术家来河边拍夜景。他看见月光在波光粼粼的小蒲河上铺了一条谁也不能走的路,河面上水雾弥漫,天上一轮满月明媚而安详。河岸边有一长溜的稻田,随着秋风摇摆的稻秧像海浪一样,有一间小屋子就像停泊在海上的船。小屋的窗子透出鹅黄色的灯光,窗玻璃上长出一排蒲草,还有两个肥壮的蒲棒,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挺立在蒲草上。美呀,真美,艺术家惊呆了。
第二天,艺术家带来了他的老朋友,一位研究民俗的学者,也是艺术馆的馆长。那位研究民俗的学者看到了兜兜媳妇压在炕席底下的全部剪纸,老先生像对待珍贵文物一般,带上白手套一张一张捧起来欣赏,他说从那些剪纸中闻到了醉人的蒲香,他从中挑选出几张带回去,并坚持留下五千元钱作为定金。他让兜兜媳妇剪一套小蒲河的四季。
兜兜家几张破纸卖了五千块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村里,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愤怒了。全村空前一致地统一起来,要共同对付那个异类了。
河边上的那间小房子像磨盘一样压在村民们的心上,人人都觉得沉甸甸的。人们盼望着河水暴涨冲垮那间房子,盼望着平地起炸雷炸塌那间房子,盼望着那块地面裂开一道缝再合上,让那间房子彻底消失。
不知从谁开始,晚上有人到河边挖沟了,就对着兜兜家的小房子挖。全村在家的汉子们晚上都去了兜兜家屋外挖沟。沟是挖得够深够宽了,但是渗出来的水却不多,村民们等不及了,把手上的锹镐换成了水桶,从河里提水往沟里灌。女人们也加入进来了,小蒲河的夜晚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泼水声。
人们往河那边看去,那间房子黑着灯,窗户大敞着像睁大的眼睛,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
兜兜两口走了。
很快就是冬天了,没有遮掩的小蒲河显得更宽了,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
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兜兜前后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将小蒲河村村民对兜兜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将兜兜对待小蒲河村的前后情感进行对比。 |
B.文章将目光和心灵的触角深入到偏僻乡村的角角落落,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平庸与悲哀。 |
C.小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世道在变,人心不古。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揭示出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部分乡村的淳朴之风受到了冲击。 |
D.小蒲河村村民看到原本赤贫的兜兜开始发家致富,心理失衡,表达了作者对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的村民们的同情。 |
【小题3】小说以“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结尾,有何作用?
6.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