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69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6

1.选择题(共11题)

1.
下面是高一年级各班为参加学校运动会制作的标语牌,最得体的一句是
A.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B.八班一声吼,地球抖三抖
C.青春活力扬,雄风震赛场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夺冠军死不还
2.
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屈辱到崛起、从   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    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 ,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  倍受  栉风沐雨B.积贫积弱  备受  栉风沐雨
C.积重难返  备受  风雨飘摇D.积贫积弱  倍受  风雨飘摇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 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 的诱惑。
A.顺应  坚不可摧  形形色色
B.顺应  牢不可破  形形色色
C.顺遂  坚不可摧  应有尽有
D.顺遂  牢不可破  应有尽有
4.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2016年年初,中国股市首次实施熔断机制,引起了社会________,中央政府要求证监会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2)自郎平执教以来,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水平突飞猛进,令关注女排的人们无不_________。
(3)虽然早已知晓杨绛的声名,我_______从未读过她的作品,_______没有关注过她的生平,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A.振荡 刮目相看 却/也B.震荡 侧目而视 竟/更
C.震荡 刮目相看 却/也D.振荡 侧目而视 竟/更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公布,我国使用自主芯片制造的 “神威·太湖之光” 不仅登上了榜首,而且 “超算” 上榜总数也首次名列第一。
B.瑞士就给全体国民普发奖励工资的提案进行全民公投,76.9%的国民投了反对票,这一结果引起了各国人民的思考。
C.一味使用别人的话语体系解释自己,结果往往自我曲解,能否说好故事,让别人理解自己,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话语体系。
D.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的蓝精灵再度成为热点,影片《失落的村庄》将以全新的动画形式,讲述可爱的蓝精灵与邪恶的格格巫斗智斗勇。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成都市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目前住房的满意率为38.2%。他们的住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B.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根基,我们要永葆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
C.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国际上产生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相关学者呼吁人们都来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D.奥运会期间,中国队传统强项都遭遇了一定的波折,射击项目的新规则导致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多名中国射手在决赛中错失金牌。
7.
下面文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过去80年,物理学家一直未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证据。
②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都有反粒子。
③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种反粒子就是自身的马约拉纳费米子。
④中国科学家率先观测到了在拓扑超导体涡旋中存在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重要证据。
⑤费米子和它的反粒子“脾气”完全相反,无法同时出现。
⑥这个发现或将使人类进入拓扑量子计算的时代。
A.②③⑤④①⑥
B.①④⑥②⑤③
C.④①②③⑤⑥
D.②⑤③①④⑥
8.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D.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9.
下列诗句的意境,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
A.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B.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C.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D.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10.
下面是“江老师70岁生日庆祝会”上的一段发言,其中表达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天是江老师的70诞辰。
②我作为老师三十年前的莘莘学子,参加今天的活动备感荣幸。
③时间过得真快,当年风华正茂的江老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了。
④就连我们这些学生好多都已经年过半百,进入天命之年。
⑤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⑥今天我们相聚一起,一要表达对老师养育之恩的感激。
⑦二要祝愿老人家身如南山石,寿比不老松。
⑧今后,老师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言,学生们定会鼎力相助。
A.①④⑤⑦B.①②⑥⑧C.②③④⑧D.③⑤⑥⑦
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滑块A、B、C,质量分别为mA=2m,mB=m,mC=3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与滑块不栓接). 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C静止. 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

①B、C碰撞前的瞬间B的速度;

②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2.句子默写(共1题)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云霞出海曙,____________________。(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8)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9)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10)水落鱼梁浅,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诗歌鉴赏(共1题)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武、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1)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得“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后悔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赠。

(《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惟令公审筹之,无后悔也  贻:造成,遗留
B. 不从  竟:竟然
C.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旧旧例
D. 下诏赠 褒:褒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 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 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妒忌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 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小题3】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2)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3)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吃喝之外

陆文夫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

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有酒吗?”

“有仿绍。”

“来两斤。”

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那时候你吃糖粥,可能是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妈妈用绣花挣来的钱替你买一碗粥,看着你站在粥摊旁吃得又香又甜,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你又饿又馋,她的眼中含着热泪。你吃的不仅是糖粥,还有慈母的爱怜、温馨的童年。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小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没有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冬夜、深巷、寒风、恋火已经与那小馄饨共酿成一坛美酒,这美酒在你的心中、在心灵深处埋藏了数十年,酒是愈陈愈浓愈醇厚,也许还混和着不可名状的百般滋味。

近几年来,饮食行业的朋友们也注意到了吃喝时的环境,但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个人使用的餐具,像吃西餐似的。西餐每席只有三、四菜,好办。中餐每席有十几二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子、换碟子,叮叮当当忙得不亦乐乎,吃的人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和几位同行去参加此种“高级”宴会,吃完了以后我问几位朋友:“今天到底吃了些什么?”一位朋友回答得好:“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

(有删改)

【小题1】“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文章多处描述了“味道”,请概括影响味道的几个要素,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题3】“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小题4】本文以朋友“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这句话结尾,有什么深意?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

6.材料作文(共1题)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林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又往往和其他的树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