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694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2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____。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    )。更有   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____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性,是百年新诗历史特别是中国诗人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   ,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联袂   激进者   惊世骇俗   心灵历程
B.携手   激进者   惊世骇俗   心路历程
C.携手   冒险者   石破天惊   心路历程
D.联袂   冒险者   石破天惊   心灵历程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一些人这样认为
B.一些人这样认为,诗歌面貌模糊已成事实
C.以致出现了诗歌面貌模糊的现实,一些人这样认为
D.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特点,这一诗之大道已被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
B.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需要提升,这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早已证明的诗之大道。
C.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D.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这是百年新诗历史特别是中国诗人早已证明的诗之大道。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①眇,同“渺”。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什么政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林景思。
B.颔联先写林的穷困再写其胸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C.颈联诗人感慨与林景思相见恨晚,充分表达了对林景思人格和才学的赞美。
D.“尺书”—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留恋与不舍。
【小题2】“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诗句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递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B.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C.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D.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
B.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候、功臣以领地或食邑,被封邑的人通常只负责收取其领地的租赋。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入贡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二谓贡生入京参加会试,本文是前一种释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统一天下。
B.当管仲处于贫困时和窘迫时,鲍叔能理解帮助他。后来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鲍叔也因而得到人们的赞美。
C.管仲执政能够顺应民心,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并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D.管仲的富贵可以跟国君相比,但齐国人却不认为他过分。他死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且齐国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

材料三:

2013年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

材料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家里和办公室,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

(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它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B.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相关行业已经看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C.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
D.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中国制造2025》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既让人们始料未及,也让人们多了些安全方面的担忧。
B.不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较大,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
C.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壮大中国经济,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有着重要的作用。
D.使用人工智能让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会让“机器人黑客”的漏洞攻击更加精确。
【小题3】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特别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此外,“自然合理”特别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我们的一种观念:理性是清晰的、准确的,也是可靠的;而直觉是模糊的、不准确的,是不可靠的。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片面。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道理。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

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

(摘编自褛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医看来,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这是整体关联思维的体现。
B.中医重视差异性,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与“科学合理”的思维大相径庭。
C.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
D.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逐渐意识到,认识事物时越模糊就会越接近事物的原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从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个方面展开对“自然合理”的论述,论证思路清晰。
B.第四段讲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是为了论证科学模糊学理论的正确性。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体现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点,含有为中医正名的动机。
D.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医中的体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方面,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比实证观念更具优势。
B.中医崇尚“自然合理”,注重个性,与科学合理有本质区别,所以缺乏科学的普适性。
C.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
D.中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它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思维的提升。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偶句表现秦朝统治者对掠夺来的财富毫不珍惜、大肆挥霍。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点染了蜀地的传奇色彩。

6.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两迁三地,煞费苦心。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地北地陪考;甚至孩子上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陪读,究竟是拖累了家长,还是成全了家长?

正在求学的你是否有亲人陪读?如果有,请给他们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陪读支持与否。如果没有,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向校报投稿,结合所见所闻所思,自拟标题写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格式和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是一种责任,一种如繁衍生息一样的天职。不论阅读是严肃庄重的,是轻松愉悦的,还是枯燥繁复的,_____。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永恒的方向,阅读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路径。阅读是件寻常事,它须臾不离人们的生活,让寻常的日子过得坚定有力,充满情感。_____,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既然如此,_____?阅读,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常态。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日前,国学英才系统化教育高层研讨会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长城班”启动仪式在京举行。院长蔡恒奇介绍,国学院将搭建平台,每年从全国遴选25名优秀学子组成国学“长城班”,以熟悉经典、能解经和力行为标准,实施国学英才系统化培养。国学教育的根本在于知行合一,让经典活起来,让经典走进生活。与会学者建议,“长城班”的课程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过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