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69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3

1.选择题(共4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 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季房产交易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参展的房企数量与春季房交会相比有所减少,与上半年的春季房交会的热闹相比,秋季房交会就显得不温不火。
②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③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的生活方式,达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④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⑤没有勤学深思的态度,没有发奋苦读的决心,没有深文周纳的实践,你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的。
⑥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A.①⑤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③④
3.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综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C.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节。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记……都难以完成。
4.
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刘夙婴疾病    ②复驾言兮焉求    ③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遂见用于小邑    ⑥乐夫天命复奚疑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农人告余以春及
A.①③/②⑥/④⑤/⑦⑧B.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C.①⑤/②④⑥/③⑧/⑦D.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E. 诗歌前四句写西阁夜景,景致清新雅致;后四句感时伤怀,虑时危,忧盗贼。
【小题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余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余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
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余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余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
(注)五代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B.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C.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D.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敬达仕途顺利。他年少时因为善于骑马射击而效力于庄宗,被提拔担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
B.张敬达深受倚重。废帝怀疑石敬瑭有二心,张敬达受命分散其兵权,石敬瑭造反,张敬达又受命招讨。
C.张敬达尽忠职守。在晋安被围困时,他奋力阻敌,援军不至,直至粮马殆尽,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
D.张敬达颇有气节。他宁死不屈,忠烈感动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得知张敬达死讯,派人来为他收检埋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话友

聂鑫森

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

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

何为话友?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演的是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

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

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

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

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文革”拉开序幕后,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对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一概缓缓出语予以驳回。愤怒的“革命群众”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号,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

台上没戏可演,他们便常悄悄相聚,说说心里想说的话。

“子春兄,我们搭档演过多少戏呀。《戊戌变法》,你演谭嗣同,我演康有为;《甲午惊涛》,你演邓世昌,我演李鸿章。”

“尊秋兄,《甲午惊涛》还参加过全国话剧汇演,得了一等奖。”

“我不演工、农、兵的角色,是我自知性格、气质、形体不适合演,演显官大员、儒生学人则本色当行,这怎么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记得吗?我曾自制一把大折扇,用隶书写四个大字‘丰华真率’,然后送给了你,你的演技与之最为匹配。”

“为答谢兄,我画了一幅大写意的邓世昌肖像作为回赠。你称赞说:‘传神取貌,活活如生。’让我得意了好多天。”

“是呀,尊秋兄,还记得那场戏吗?邓世昌要去谒见李鸿章,门官拦阻,于是,我大声叫嚷。你在内厅响亮地喝道:‘谁在二堂喧哗?’这句话声调、节奏恰到好处,激起一片掌声。”

“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于是,马上一片宁静。眼下我真想对这个世界大喝一声:‘谁在二堂喧哗!’”

“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没个开天放晴的时候?”

“是的……是的……”

汽车到达湘潭市中医院已是上午十一时。时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楼的肿瘤病室,他向值班护士打听季尊秋住在哪儿?护士说:“408室。不过,他因胃部剧痛,正在昏迷中。再说,这个人问题严重,有专人在门外站岗!”

时子春没听完,就大步来到408室门前,伸手就要去推门。

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上前拦住时子春,大声吼道:“外人不准探看,走开!”

时子春双眼圆睁,头一昂,说:“我要探看我的话友,谁拦阻,我跟谁急!”

“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季尊秋是什么人?有问题的人。你来探看就是他的同党!”

“我只知道他是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是个好人。” 时子春蓦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铁硬的腱子肉。

就在这时,病房里传出响亮的喝问:“谁在二堂喧哗?”

是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季尊秋的声音。

时子春狠狠地把两个年轻人扒开,然后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应声而入。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啪、啪”的声音响得很利落,再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说道:“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平身!”

时子春站起来,走到病床前,紧紧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双手。

谁也说不出话,只有泪眼相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描写环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词语着力突出了天气的冷寒,而“1972年”这个时间的交代,则暗示出了文章的社会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此处内容虽意在表明当时物质水平的落后,但“慢吞吞”的车速也反衬出了时子春当时焦躁的心情,一石二鸟。
C.文中四次出现“谁在二堂喧哗”,每一次发问都掷地有声,语带双关。它质问的不仅仅是嘈杂的人,更是那个时代,言在此而意在彼,发人深思。
D.文章使用插叙,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时子春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让我们对季尊秋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小题2】时子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时子春和季尊秋在戏中的互相应答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承一杯最美中国茶
毛予菲
鲍丽丽,安徽九华山人,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茶仙子”,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茗约茶仙子品牌创始人。
习茶十几年,鲍丽丽觉得,自己的生命轨迹始于九华山茶乡,“是偶然,也冥冥中注定”。15岁那年,她被选上山学习禅茶之道,老师太从紫砂壶里倒出清香的茶汤,那种味道她到现在还记得。只不过,与茶结识,一般人从次之品到最好,而她第一次便在氤氲中喝了一泡上好的茶汤。“当时什么都不懂,就觉得好喝、茶香。”
受到这杯佛茶的滋养与启发,鲍丽丽一下便爱上了这“世上最美妙的艺术”。初进九华山,一群十几岁的女孩颇有热情,欢笑声打破了寂静。但山中的时光缓慢单调,日复一日的礼佛学茶,很多小伙伴都打起了退堂鼓。最后,偌大的庙庵只剩她一个人。
受用至今的泡茶技艺练自于这段九华山的学艺。寒冬天气,小小的身子抱着重达十几斤的铁茶壶,往口径只有硬币大小的暖瓶里注热水,专心练习“凤凰三点头”,一不留神热水倾洒溅出,周围积雪融化了,就换一块地继续练习。反复苦练后,鲍丽丽终于能将满满一壶水,稳稳地注入暖水瓶。
“泡茶是五百次郑重其事地拿起,才能练就一次从容典雅地放下。”鲍丽丽说。
后来,鲍丽丽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外语专业,但仍没放下泡茶的爱好。她常常参加学校各种茶推广活动,向中外宾客展现中国茶艺的魅力。“茶仙子”的美誉,则来自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那时,她受邀出任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在历时半年的盛会中,用中英文向全球宾客尽展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组委会授予她“茶仙子”的称号,并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颁发。这一段经历,让大学毕业不久的鲍丽丽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
世博会结束后,鲍丽丽决心延续世博会的文化传播精神,一心想将茶文化事业落地。“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里,继续为茶事业奉献自己的热情和青春。”
于是,那一年10月,高楼林立的上海出现了“茗约茶文化馆”,这是鲍丽丽传播茶文化的第一个道场。“茗自几时醒六届,约从今后悟三生。从遇见到学习,再到真正从事,由个人喜好选择创业方向,我没多想。另一个原因是,我选了能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事业。让世人觉得高雅得难以企及的茶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也能收获喜悦。”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茶成了载体,茗约利用这一机遇,沿丝绸之路布点。如今在德国汉堡有了第一家海外茶文化艺术中心,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也正在铺点。一路走来,她的商业规划很明确,未来将继续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路子——预计5年内开设100家茗约禅溪门店,20家茗约海内外高端门店。
再往大了看,深耕茶文化事业,鲍丽丽的眼光不止于此。作为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她找到了传统茶文化的创新点,与科技金融结合在一起。茗约创立7年来,和专业茶高校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中国茶基因样品库,又与上海自贸区共建茶叶交易所,借助资本力量更广泛地传播茶文化。
为了能最好地将中国茶的发展脉络呈现给世界,探索茶叶全基因品种、总结中国茶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再传播茶学美学,鲍丽丽带着团队跑遍了100多座未被“人工驯服”的古树茶山,探究千年古茶树;走访了数十位国家级非遗制茶传承人,听他们讲茶叶制作的故事;还深入钻研浩瀚的史籍,探求茶道精髓的本质,重新梳理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鲍丽丽回忆起曾经的探访历程,“一路艰辛,好在有那份最初的梦想,还有陪伴着梦想的古树茶香”。
(选自2017年第4期《环球人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仙子”鲍丽丽难忘15岁上山习茶的经历,第一次便喝到了上好的茶汤,由此非常看重“偶然”在人生中的作用。
B.九华山的学艺生活非常艰苦,天气寒冷,茶壶相对较重,鲍丽丽克服了这些困难,反复苦练,最终练就了受用至今的泡茶技艺。
C.鲍丽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期间,就经常参加学校各种茶推广活动,向中外宾客介绍中国茶艺。2010年,她受邀出任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
D.毕业后,鲍丽丽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创业方向,“茗约茶文化馆”是她传播茶文化的第一个道场。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九华山学艺期间,很多小伙伴就是因为不愿意练习“凤凰三点头”而早早下山,鲍丽丽却坚持到了最后。
B.作为茶文化推广大使,鲍丽丽有担当,有热情,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为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C.鲍丽丽善于抓住机遇,带领茗约沿丝绸之路布点,在德国汉堡、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都早已布点结束。
D.鲍丽丽的团队跑遍100多座古树茶山,走访数十位国家级非遗制茶传承人,钻研史籍,主要是为了最好地将中国茶的发展脉络呈现给世界。
E. 文中不止一次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在表达效果上,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让读者对传主的思想情感有了更好的理解。
【小题3】鲍丽丽在传承茶文化方面的哪些做法值得人们借鉴?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

5.情景默写(共1题)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既叹国又叹自身遭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语言表达(共1题)

11.
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