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河南省灵宝五高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67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5/13

1.选择题(共1题)

1.已知(m-2)xn-3nx+2=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2.句子默写(共1题)

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
(3)《陈情表》中作者感慨“从外亲上说,没有人为家中人穿孝服,从经济看,连个使唤童仆也没有”的一句“ ”。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小题1】简要赏析上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河洛地区指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区。洛阳素以“九朝古都”享誉国内外,根本原因在于河洛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封禅书》),决定了河洛文化的起源。之后朝代兴替,中原逐鹿,河洛地区首当其冲。河洛文化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都显示着河洛人的个性。诞生、成长、发展、繁荣于河洛大地的河洛文化,不同于其他的地域文化。它是中央文化、国家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伏羲依“图”“书”画作八卦,此即《周易》的来源。后来文王为《易》之卦辞,周公为爻辞,开辟了我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等也均起源于河洛。周公营建洛邑,并在此“制礼作乐”,创立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以致孔子“入周问礼”,历代儒家尊周公为“元圣”。老子久居洛阳,是东周管理图书的官吏。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写的《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对我国政治、军事等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佛教最新传入中国首先落脚于洛阳,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千百年来一直以“祖庭”“释源”的身份在佛教中居于超然的地位。
“河洛王者之里”。特珠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的特征。所谓正统,就是说河洛地区的文化在当时就是人们追求、信仰的象征,引导了华夏文化的发展方向。儒学渊源于河洛三代的礼乐文化。此后,儒学的每一次大的变革几乎都离不开洛阳。东汉时期,经学大师云集于此,尤其是郑玄,所创郑学成为官定儒经标本。北宋时洛阳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五星聚奎,伊洛钟秀”。程颐、程颢融合佛道内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被称为“洛学”,后经朱熹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可见,儒学发展于东汉经学,成熟于北宋洛学,影响中国数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永恒不变的主线和核心。其他如史学、文学、教育、科技、艺术等方面也无不如此。
河洛居天下之中,有超越一般地域文化的兼容特征。有人把它比作漩涡,言其既有强大的吸引、包容、凝聚的力量,又具有极高的辐射、渗透力。洛阳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在洛阳出土的外国钱币,有东罗马金币、波斯萨珊朝银币、日本和同开尔银币、尼泊尔银币等。福先寺,既有武则天御书碑文,还有印度僧人阿弥真那、日本僧人荣睿等禅居修法的场所。佛教源于印度,来中国后,扎根于洛土,并在河洛发扬光大。河洛人对外来的思想和艺术体现出高度的理解和接纳,北魏时,洛阳被称作“佛国”,龙门石窟就是历史的见证。
(摘缩自韩石萍《河洛文化的特征》)
【小题1】下列关于“河洛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洛文化诞生于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显示出河洛人的个性,也反映了河洛人的胸怀。
B.河洛文化是中央文化、国家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引导了华夏文化的发展方向。
C.河洛居天下之中,河洛地区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河洛文化比其他地域文化更早、更先进,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D.中国古代文化中,易学、儒学、佛学、道学都起源于河洛,河洛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说伏羲得“河图”“洛书”而作八卦,后来文王和周公分别为《易》作卦辞爻辞,才使易学成为我国哲学史上独特的学说。
B.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创立了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孔子曾登门向他请教“礼”,因而周公被历代儒家尊为“元圣”。
C.儒学从诞生到发展,历经多次变革,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创立的郑学,北宋程颐、程颢建立的洛学均是变革的产物。
D.洛阳曾出土多种外国钱币,福先寺也曾有外国僧人落脚修法,这些都体现出河洛文化就像漩涡一样的特征。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代兴替,中原逐鹿,使得河洛文化具有源发性、正统性、兼容性等特征,而稳居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B.佛教传入中国首先在洛阳落脚,使洛阳白马寺能以“祖庭”“释源”的身份成为中国佛教早期进行各种佛事活动的中心。
C.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他所著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影响大而远,可见他对河洛文化是有贡献的。
D.无论是“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还是“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历史记载,都表明河洛文化根深源长,影响深远。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那晚,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声去了,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我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这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着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了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他说。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他说。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依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的清澈、素雅、荒凉、安静、开阔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作了铺垫。
B.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C.在梦境中“我”与最想见的男性周瑜相遇,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动,由初见周瑜时的“发抖”到交流后分离时的“打着哆嗦”,到想抓住他的手而不能,因时光阻隔,难以再见,最终以流下了泪水作结。
D.因为周瑜英俊潇洒,拥有一股“逼人的英气”,所以尽管他“英雄气短”,仍然是 “我”最希望与之相遇的人。
E.这是一篇从女性的角度看待英雄的微型小说,小说除主题新颖之外,更让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暗示的表达技巧。
【小题2】与“我”进行交谈的前后,周瑜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不同?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中几次写到的“鼓角声”的作用。(6分)
【小题4】有人认为《与周瑜相遇》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又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请据此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8分)

5.语言表达(共2题)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___,如同夜空中缺席了最灿烂的星辰。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___,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7.
你与同桌相处融洽,亲密无间,但最近发现他学习上很松懈,有时还会向你借作业去抄答案。请说一段话,既不伤害友情又能帮助同桌改正错误。(字数不超过60字)(5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