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2题)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代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_______。
③ 制定本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是:对_______本法规定者应该由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A.曲解 甄别 违反 |
B.曲解 鉴别 违犯 |
C.误解 鉴别 违犯 |
D.误解 甄别 违反 |
A.百舸(大船)争流 绿草如茵(褥子) |
B.挥斥方遒(奔放) 涕泗(鼻涕)交流 |
C.浪遏(阻止)飞舟 屏(抑止)息以待 |
D.桀(凶暴)骜锋利 不同凡响(音乐) |
A.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
B.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
D.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
A.沁(qìng)园 百舸(gě) 扼(è)腕 拊(fù)心 |
B.长篙(gāo) 遒劲(jìn) 偏袒(tǎn) 淬火(cuì) |
C.沉淀(diàn) 颓圮(pǐ) 戮(lù)力 辗(zhǎn)转 |
D.漫溯(sù) 美姬(jī) 攒(zuǎn)射 山阿(ā) |
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
D.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 |
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B.蛮夷,南蛮和东夷,也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古有“四夷”,即东夷、西狄、南蛮、北戎。 |
C.古代贵族宴饮在堂室,座次分尊卑。室内宴饮,以“东向”为尊;堂间宴饮,则以坐北向南为尊。 |
D.山东,战国时期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即韩、赵、魏、齐、楚、燕六国占据的地区。与今天含义不同 |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C.又前而为歌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D.常以身翼蔽沛公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A.若舍(放弃)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
B.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 失其所与(结交),不知 |
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拜会)之 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千斤 |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深厚)矣 愿大王少假(宽容)借之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客何为者 (定语后置句) |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 |
C.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
D.燕王拜送于庭 具告以事 (状语后置句) |
A.吾其还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
D.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良曰:“长于臣。” |
A.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 素善(善于)留侯张良 |
B.厚遗(留下)秦王宠臣 距(把守)关,毋内诸侯 |
C.断其左股,荆轲废(倒下) 张良出,要(邀请)项伯 |
D.前为谢(致谢)曰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氛垢:尘埃。【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放晴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天空也没有尘埃:这不禁令诗人欣喜去远眺美丽的风光。 |
B.诗人纵目望见:城门口对着人来人往的渡头,一片喧嚣;村边绿树紧连溪流的入河口,秀丽明净。 |
C.诗人用动态的人物给原野平添无限生意,让人想见田间活跃的情状且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气氛。 |
D.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景色宛若一幅优美、静谧的风景画,显示出王维高超的写景艺术才能。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患:担心 |
B.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
C.使于秦,窥以重利 窥:引诱 |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让:责备 |
A.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
B.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
C.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
D.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
A.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的最高首领称为“可汗”,相当于汉族天子。 |
B.避席,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席地而坐的古人离开坐席而伏于地。 |
C.合从,战国时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抗击强大的秦国的策略,与“连横”策略相对。 |
D.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除秦灭燕国之患。 |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希望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灭口。 |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
D.太子认为杀死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 |
【小题5】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小题6】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唠叨天使
刘建超
高层住宅楼房旁边,有一片树干粗壮枝叶茂盛的钻天杨。绿树荫下,建有一排红砖蓝瓦的小平房。平房里的人大都开着居民常用的买卖,米面油盐酱醋糖,瓜果点心葱蒜姜。把边较偏僻的一间屋子,招牌上写着“鲜奶坊”。招呼生意的是一位身材丰满,短发圆脸的姑娘。 圆脸姑娘的买卖每天最早开张,匆匆忙忙的学生,晨练早起的老人,络绎不绝,你来我往。姑娘一个人忙里忙外,嘴里哼着曲,手脚不闲心不慌,奶瓶发出轻盈的碰撞声,屋里弥漫着鲜奶淡淡的馨香。忙完一阵子,姑娘蘸蘸额头上的细汗,把屋子收拾停当,便拿出一瓶酸奶放在柜台上,仰起脖子朝高楼上探望。
一位老人此时就会来屋里取奶。老人步履蹒跚,手里还拄着根拐杖。老人拿了奶并不急于走开,把瓶子仔细端详,说:“就剩这一瓶啦?别人挑剩下的吧?姑娘?”
姑娘笑了:“大伯,质量都一样,都是今天的,上面有出厂日期,保质保量。”老人脾气倔儿:“有出厂日期也不见得就保险,报上不是经常说有过期奶。日期还不是随便就可以打上的。”老人把手中的瓶子用力地摇晃,好像要从中看出点明堂。
“放心吧,大伯。要是有问题啊,我负责。”
“小小年纪就说大话,你能负责了吗?你又不是厂长。”
“我可以反映啊,我是经销商。”
“等你反映,那还不黄花菜都凉了。电视上报道的假奶粉事件,等反映出来,把好好的孩子都吃成大头婴儿了。你说,这事怎么赔偿?谁能赔偿?”
姑娘笑了:“大伯,我可管不了那么大的事。我只保证您老的这瓶酸奶没有问题,保您健康。”
“有没有问题啊喝了才知道,没喝,谁也不敢保证。现在坑害咱老百姓的奸商一抓一箩筐。”
“大伯,您要是对我卖的酸奶不放心啊,可以换一家。往南一百米,还有一家鲜奶行,您去那里看看怎么样?”
老人不高兴了:“怎么?提点意见就想把我打发走了?我偏不去,我就在你这订奶。咋样?”
姑娘说:“大伯,我逗您老哪,你要是走啊,我还不乐意呢。我还得您老来给我上上政治课,指指依法经营的大方向。”
老人走了,身子颤巍巍,嘴里还嘟嘟囔囔。
几乎每次老人来都会和姑娘打一会儿嘴仗,姑娘已经习以为常。有时还故意找茬,惹得老人声调高昂。
秋风如针,几周过去,树叶就像被抽干了血的身躯变得干巴枯黄。肆虐的秋风还没有来得及将杨树上的枯叶扫净,第一场雪就迫不及待地覆盖着城市,像蒙上了一道白色的帷帐。
老人又来取奶,步履艰难。
“姑娘,你的店门口这么厚的雪也不扫扫?顾客如果滑倒了,摔伤了,还不得找你算帐?不能光顾着赚钱了,就不知道为顾客着想着想?”
姑娘连忙拿起扫把:“对不起了大伯,刚才忙,没顾上。”姑娘抡起扫把左右开弓,雪花在她身边翻舞飞扬。
姑娘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哈出的热气在她嘴边眉尖结成细细的冰霜。
“好了,大伯。您可以放心的走了。”
老人说:“我可不会表扬你,这是你应该做的。咱们市里就应该立个扫雪法,不及时扫雪的人罚他没商量。”
老人走了,身子颤巍巍的,嘴里还嘟嘟囔囔。
姑娘在老人身后扮了个鬼脸,笑容雕在漂亮的脸庞。
老人几个星期没再来订奶了,来找姑娘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
婆婆告诉姑娘,老头子走了。老头子走的很安祥。老头子常说,你是个好孩子,像天使一样。老头子大病后,就爱唠唠叨叨,连我都觉得烦。他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到你这里来唠叨唠叨。老头子还说,你屋里升着炉子,让我提醒你要常通通风,常开开窗。
高层住宅楼房旁边,有一片树干粗壮枝叶茂盛的钻天杨。树绿荫,建有一排红专蓝瓦的小平房。每天早上,“鲜奶坊”就有两个身影聚在一起“唠叨”,一个是白发苍苍的婆婆,一个是短发圆脸的姑娘。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唠叨天使”做题目,一方面透露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唠叨;一方面也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
B.老人取奶时“步履蹒跚”,说话语无伦次,去时“身子颤巍巍”,表明老人已经风烛残年,为后文写老人去世作好铺垫。 |
C.小说写“第一场雪覆盖着城市”,是为后面写姑娘因受老人唠叨而扫雪作了铺垫,同时也推动了“扫雪”的情节的产生。 |
D.小说在语言上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以朴实无华的语句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件包含着真善美的小事,言简意丰,发人深思。 |
【小题3】小说设置老人“故意找茬”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材料作文- (共1题)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近日,一封文言文写成的邮件引发关注。邮件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苏湛,在他授课的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中,他给了22名学生零分,因为他们的期末文章被判定为抄袭。为了避免学生们为此“道歉、申诉、求情”,苏湛特意写了一封邮件发给学生们,言辞犀利,明确表示“此分不改”。
对于认真完成文章的学生,苏老师表示:“人各有能,不能强求,但诚实勤勉,皆我赤子。”而“抄袭剽窃、沐猴而冠之丑行,诸恶之首,天下所共诛,必不容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