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66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9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 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 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私人化  现实   保障
B.屡见不鲜  个性化  事实   保护
C.司空见惯  私人化  事实   保护
D.屡见不鲜  个性化  现实   保障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剑客

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二字点出了剑客的身份,“绕”字点出了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
B.运用萧瑟秋风和漫天飞雪等意象,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C.颈联表达了剑客此次外出是为了“报人恩”,而不在于仇恨的轻重如何。
D.诗中剑客胸襟磊落、性格刚猛、气概豪壮,真可谓气吞江河,撼人心魄。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的含意。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②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有疑吾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④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戚跼蹐⑤,京师肃清。帝知纡奉法疾奸,不事贵戚,然苛惨失中,数为有司所奏,遂免官。后为御史中丞。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又造作巡狩封禅上书,惑众不道,当伏诛戮。”会瑰归国,纡迁司隶校尉。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藁(gǎo):稻、麦的秸秆。③铃下:指属下。④马、窦:指马氏、窦氏,均是皇亲国戚,也属于大姓名主。⑤跼蹐:jújí亦作“跔脊”,形容谨慎恐惧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B.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C.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D.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窦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指官吏刚到任所上任,周武王时期,为了利于社会的稳定,被封的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于是“下车”或“下车伊始”指新官刚上任。
B.封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所谓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典。“封”是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C.归国:这里的“国”是“封地,封国(王侯所受封的地域)”的意思,窦瑰被皇帝封为夏阳侯,拥有自己得封地,所以归国即回到自己得封地。
D.左转:我国古代官员升迁、降职都有一些术语。如升迁称作“升”“进(晋)”“擢”“右迁”等,降职称作“贬”“谪”“陟”“左迁”“左转”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纡明察秋毫。廷掾想煞他的威风,于是在清晨找到一个死人,砍断手足,竖立在相府门旁。周纡暗中观察打探,通过细节查出了实情。
B.周纡刚上任就给了下属一个下马威。他问豪门望族的名字,官吏却用卖菜的那些低贱的人来糊弄他,周纡识破了他们的伎俩,京师一片肃然。
C.周纡对窦氏贵戚不宽容,虽然窦氏很多人被杀,但夏阳侯窦瑰还在朝中,周纡弹劾他,表面上建造讲堂,招收儒生,实际上在聚集奸诈凶暴的人。
D.周纡仕途曾因一件小事受波折,永元六年夏季闹旱灾,皇帝亲自去洛阳视察监狱,有两个囚犯被拷打受伤,身上生了蛆虫,周纡因此被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祢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楮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規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紀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渡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和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B.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C.在作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祈,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C.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白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B.汉字可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压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过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卫生餐厅

(美)约翰·爱伦

“来两只嫩煮鸡蛋,一客家常油炸土豆条,一块乌饭浆果松饼,再加咖啡和鲜桔汁。”我吩咐卫生餐厅的侍者,慢跑后的我感到饥肠辘辘。

我刚打开报纸,咖啡就端上来了。“请用咖啡,”侍者说。“不过,对不起。我们的立法当局坚持要我们提醒顾客,每天喝三杯以上的咖啡有可能增加得中风和膀胱癌的危险。虽然这是除去了咖啡因的,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仍要求我们说明,提取过程中或许还残留了微量的致癌可溶物。”这才给我的杯子斟上。

侍者端着我叫的早点回来时,报纸差不多看完了第一版。

“您的鸡蛋,”侍者说,“如果不煮透,就可能含有沙门氏菌,会引起食物中毒。蛋黄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它有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主要潜在危险。美国心血管外科医生协会主张每星期至多只吃四个鸡蛋,吸烟者和身体超重十磅者尤应如此。”

我的胃感到一阵不舒服。

“马铃薯,”侍者继续着,“皮上的青色斑块有可能含有一种叫龙葵的生物碱毒素,《内科医生参考手册》上说龙葵碱会引起呕吐、腹泻、恶心。不过放心,您用的土豆是仔细地去了皮的,我们的供应商还答应,如有不良后果,他们将承担一切责任。”

“但愿这‘不良后果’别降临到我头上。”我想。

“松饼含有丰富的面粉、鸡蛋和黄油,还有乌饭浆果和低钠调味粉,唯独缺少纤维素。营养研究所警告说低纤维饮食会增加胃癌和肠癌的危险。饮食指导中心说面粉可能受到杀真菌剂和灭鼠剂的污染,可能含有微量的麦角素,它能引起幻觉、惊厥和动脉痉挛。”

顿时,我觉得焦黄松脆的松饼诱人的香味变得十分可疑了。

“黄油是高胆固醇食品,卫生部忠告近亲患心脏病的人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我们的乌饭浆果来自缅因州,从未施过化肥和杀虫剂。但美国地质调查队有报告说许多缅因州的浆果长在花岗岩地区,而花岗岩常常含有放射性物质铀、镭和氡气。”

我立刻想起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幸存者头发脱落的不雅观之状。

“最后,烘焙的麦粉中含有硫酸铝钠盐,研究者认为铝元素可能是早老性痴呆症的罪魁祸首。”侍者说罢便离去了,令人肃然起敬的营养科普也许结束了。

侍者很快回来了,带着一只罐子。“我还记得说明,我们的鲜桔汁是早上六点前榨的,现在是8:30正。食物和药品管理局与司法部正在指控一家餐馆,因为它把放了三四小时的桔汁说成是新榨的。在那个案子裁决前,我们的律师要求我们从每一个订了类似食品的顾客那儿弄一份放弃追究声明书。”

我填写了他递过来的表格,侍者用回形针把它附在账单上。在我伸手取杯子时,侍者又拦住了。“还有一件事”,侍者说,“消费安全组织认定您使用的叉子太尖太锋利,必须小心使用。

“好,祝您胃口好。”侍者终于走开了,艾德沃德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拨拉着已是冷冰冰的那份早餐,胃口彻底倒了。

哦!上帝!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小说中“我”因为早晨慢跑锻炼后感到饥饿,走进餐厅点了早点,透露出“我”想尽快获得食物填饱肚子的意愿。
B.侍者介绍《内科医生参考手册》上的提示,以及土豆供应商的承诺等都是为了显示美国社会食品法律的健全和食品安全形势良好。
C.对于普通大众并不太了解的饮食卫生与健康保健常识,侍者掌握全面,介绍细致,有利于用餐者健康饮食。
D.小说通过对话形式层层展开,十分详细的记录侍者的告诫和提醒,通过“我”对此的态度反映小说的主题。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侍者的形象特点。
【小题3】简要分析小说中表现了“我”怎样的饮食感受。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借用谐音“留”,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
(2)《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表现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3)在《雨巷》中,诗人写“姑娘”的凄美消散,不仅写出她的颜色、芬芳“消了” “散了”,还写出她“甚至”“消散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作者指出反动当局的暴行让人惨不忍睹之后,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层进一层地写出作者的愤慨心情。最后的问句回应了第一部分的“我实在无话可说”,加强了悲愤的力量。

6.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图片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