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眉山第一中学办学共同体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62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9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这是我新近完成的拙作,敬赠予您,烦请抽空拜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B.昨日小张不远千里专程来访,主要还是希望我玉成他与小莉的婚事。
C.老王性格恬静,不喜他人叨扰,除三五知己之外结交的朋友并不多。
D.久仰先生风采,却一直无缘谋面,今日于先生府上一见,足慰平生。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远离世俗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    )。他们像明媚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 ,活菩萨一般令人感到亲切。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   的女子。房子是土巴墙的,它安贫;是 的宫廷,它安然。房子是怎样形状,它就是个啥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这些都改变不了它承天接地、遮风挡雨、营构温馨家室的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排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的屋垛,吉祥鸟的屋角,怎么着都不会  ,都能给人一种熨贴。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瓦的庇护,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每一条东流水与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厚重。每回路过乡下屋场,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上村庄几眼,用眼睛和心灵说上两句话。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慈眉善目 三从四德 珠围翠绕 杂乱无章
B.和蔼可亲 逆来顺受 金碧辉煌 杂乱无章
C.和蔼可亲 逆来顺受 珠围翠绕 张牙舞爪
D.慈眉善目 三从四德 金碧辉煌 张牙舞爪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瓦的庇护,更增强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B.瓦的庇护,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加深了。
C.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D.在瓦的庇护下,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增强了。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我对于瓦的感觉亦是
B.而且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C.我对于瓦的感觉是,虽然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
D.但是老了并不是遭人嫌的,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注)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一句中“蹑”字显示出士族子弟世居高位的强势,后一句中的“沉”字则流露出寒门才俊沉沦于底层的颓唐。
B.“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句是过渡句,既概括总结了前句,又自然引出后句的典例,同时也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积重难返的愤慨。
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
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的表达完全相同。
【小题2】请简要分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有何作用。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与“察”“举”等词意思接近。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侍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高官。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与他交往的人都很难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言兵事

晁错

臣闻汉兴以来,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有大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杀吏卒,大盗。 寇:盗贼
B.匈奴之弓弗能也 格:抵御
C.民气破伤,有胜意   亡:逃跑
D.今降胡义渠蛮夷之   属:属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时使用的文书。
B.“胡”是古代对北方和东方各族的泛称,始于战国后期,称匈奴族为胡或北胡。
C.“什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也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先呼台下侍者而告。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B.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C.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D.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回顾了汉兴以来与匈奴作战胜败得失的情况,援引古代兵法“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的说法,突出良将在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论述了吕后时“民气破伤,无有胜意”,到文帝时“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的形势转变。
C.作者根据“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的理论,分析了敌我的优劣条件,否定了“以众攻寡”,提出了对匈奴作战的一整套战略战术。
D.作者对于汉兴以来抗击匈奴的历史十分熟悉,对前代处理匈奴问题的得失成败也了然于胸,这使得他的论点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2)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②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③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④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B.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C.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D.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B.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C.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D.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增长,中国网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移动网民,他们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是国产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接入流量与2015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未退,直播平台、网红经济、虚拟现实、共享单车、人工智能等潮起潮涌。与此同时,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移动互联网在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的过程中,日益趋向平稳发展,呈现出理性成熟的一面。
(摘编自余清楚等《步入平稳发展期的中国移动互联网》)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2月4日)
材料三:
当我们谈到互联网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关键词是创意、创新和无限可能。很巧的是这也是在谈及儿童时会想到的词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法图玛塔·恩达耶的一席话,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
《法制日报》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已有1.7亿人,8岁以前就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对互联网利弊的认知还很模糊。多年来,各政府部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执法,持续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即将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从立法层面构筑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
(摘编自王春《一亿多青少年网民网络权益如何保护》)
材料四:
无须讳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已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但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现实社会所呈现的各类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病毒、传播色情、造谣诽谤等等,致使网络空间时有阴霾出现,实在让人痛心。
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如此广大的网络空间、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也难免会百密一疏,挂一漏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多管齐下、多层治理、多面共进。
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只有网民的网络素质普遍提高了,网络社会的肌体才能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也才能让网络空间保持晴朗。“中国好网民”不仅要具备网络伦理自律能力,更需要形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切实以自身之力,在网络空间中不断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展现充满正能量的形象,共同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
(摘编自《“中国好网民”既是标准更是目标》)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网民总体规模继续扩张,预计2019年将达7.8亿。
B.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为6.2亿,比上年增加0.6亿,其中移动网民为5亿,比上年增加0.8亿;这一年,两者的增长率也是最高的。
C.中国移动网民增长率总体上远超整体网民,但是2015年移动网民增长率下滑,而整体网民却呈现增长,移动网民增长率首次低于整体网民。
D.从2011-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走势来看,无论整体网民还是移动网民,增长率虽然略有反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预计2019年增长率最低。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网红经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服务共享等诸多领域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B.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1.7亿人,其中超过五成为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些人心智尚未发育健全,还不能辨别网络世界的精华与糟粕,令人担忧。
C.《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一经颁布,就会筑起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防波堤,政府才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D.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着诈骗、暴力、病毒、色情、造谣诽谤等各类社会问题,这也是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重视的原因。
【小题3】怎样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宋荣子超脱世俗毁誉、我行我素的形象。
(2)苏轼《赤壁赋》一文中,“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告诫世人不能有丝毫的贪心,千万不能觊觎身外之物。
(3)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描写琵琶声暂歇后,深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却油然而生,效果更胜过演奏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12月12日,《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与“砥砺奋进”“打call”“共享”等词一同入选,且位居榜首。“初心”是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进取、宽容、博爱之心。将“初心”放置到社会、历史中观察,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与启发。
请结合国家、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谈谈你对“初心”的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1题)

10.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下列小题。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运行阻力更小,使得350公里速度级综合能耗下降10%左右,而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1)请为该消息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不超过20个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