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两岸关系能否实现和平健康的发展,关键之处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
B.相关人士指出,3D打印建筑刚刚诞生,缺少必要的安全与质量规范,不过,它能否替代传统的房屋建筑方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
C.关于雾霾,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造成的。 |
D.由于延迟退休、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①在此次全校歌手大赛中,有王宏、陈水珠、宋瑜三位主要竞争对手,实力伯仲之间,究竟谁能独占鳌头还真说不准。
②数百名作家及大小出版商准备向百度公司发起大规模诉讼,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表示支持,而百度在四面楚歌中却依然闲庭信步。
③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开始了紧张地复习,但一些同学复习时目无全牛,一会儿复习英语,一会复习数学,结果收效甚微。
④李明一直视张朋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每次考试成绩都略胜一筹,但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却意外败给了张朋,对此他敢怒而不敢言。
⑤他参加工作后就一直担任班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经获得过县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应付这种事情自然游刃有余。
⑥他们俩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同座,感情非常好,高中毕业后,两人又被同一所大学录取,真可谓比翼连枝。
A.①②⑥ | B.②⑤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A.倏忽(shū) 联袂(mèi) 绰约(zhuó) 一叶扁舟(piān) |
B.荠麦 (jì) 金钗(chā) 踯躅(zhí) 天寒地坼(chè) |
C.飨客(xiǎng) 戎马(róng) 砧板(zhēn) 洞天石扉(fēi) |
D.潺湲(chán) 溺爱(nì) 戏谑(nüè) 未雨绸缪(móu) |
但是,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①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② 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李白的名诗《早发白帝城》,过去有人认为是李白早年出川时作,③ 经过后人的考证,发现此诗是写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之后。④ 我们就知道诗中反映的是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感,⑤ 他早年出川时的少年豪情,更不⑥ 是一首记行的山水景物诗了。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也 | 所以 | 但 | / | 而不是 | 单单 |
B | / | 因此 | 后来 | 这样 | 不是 | 仅仅 |
C | 同样 | 因此 | 但 | 于是 | 而不是 | / |
D | 也 | 所以 | / | 于是 | 不是 | 单单 |
A.A | B.B | C.C | D.D |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菩萨蛮》) |
B.玉容寂寞泪难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歌行》) |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梦游天姥吟留别》) |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鼎铛玉石,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_____,献愁供恨,_____。(《水龙吟》)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定风波》)
3.诗歌鉴赏- (共1题)
登柳州城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吹动。③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颔联和颈联描写景物,请从距离、视角、动静、虚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2)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 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
B.仲郢坐专杀左迁 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 |
C.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过小孤山大孤山》) |
D.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 |
A.楚以其少俊,深礼之 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过小孤山大孤山》) |
B.乃补太学博士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
C.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
D.遂以其道授商隐 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过小孤山大孤山》) |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
B.李商隐20多岁的时候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每年给他衣食。直到开成二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才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
C.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看不起他。王茂元死后,李商隐到了京师,但朝廷却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奠文。 |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意外的礼物
(前苏联)帕霍京
谁也说不准安娜·菲利波夫娜有多大年纪,不过,连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也肯定地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人们已经管安娜·菲利波夫娜叫奶奶了。不管他们怎么说,实际上,要是看见她穿着肥大的套鞋,迈着快步,肩上压根白木扁担,挑着满满的两桶水轻松地往家走时,真不敢相信她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从来没有人看到安娜·菲利波夫娜像老太婆那样慢慢吞吞地走路。有时候,有的街坊冲她背后喊道:“哎,菲利波夫娜,你干吗还满处跑哇?在家呆着歇歇得了。”她就举起一只干瘦的手,指着苍天回答说:“我到了那儿再休息,没多久了。”
安娜·菲利波夫娜有个孙女叫维尔卡,每当这轻佻的姑娘从邻居的窗前经过时,这条街上的人都满怀同情地叹息说:“哼,这姑娘有点良心没有?天天把孩子往这儿一送,自个儿就跑了,让老太太在家看孩子。还经常呵斥老人。老太太总是花自己的钱给孩子买东西,孩子妈哪怕说个谢字,要不给老人买点礼物也好。可这想也甭想。唉,瞧这事!”
安娜·菲利波夫娜也知道别人有这些议论,可是很不以为然,她说:“扯什么闲话?姑娘家年纪轻,走错了一步。她好玩、爱跳舞是应该的,可带着孩子怎么去得了呢?我反正在家呆着没事,也该帮帮忙,岁月不等人哪。她感不感谢我,关别人什么事?她兴许已经送给我不少东西呢,这谁知道呀!”
可街坊什么事都知道,要不还算什么街坊。什么事都瞒不过他们。“什么,送了不少东西?”人们瞧着老太太,笑话她说,“你这身衣服已经穿了40来年了。”
过了两年光景,维尔卡出嫁了。大伙松了一口气,可是好景不长。老奶奶又天天晚上照看起曾孙子来了。事情的原委街坊们一清二楚:维尔卡新婚的男人常常拿东西换酒喝。
秋天,维尔卡带着孩子到海滨去休养。没过几天,安娜·菲利波夫娜收到一个小邮包。她拿起一把旧的大剪刀剪开了包上的缝线,一眼就看见裹在厚纸里边一条毛茸茸的时髦而漂亮的大头巾。包裹是维尔卡寄来的,可是老太太在包裹里没有找到片纸只字。安娜·菲利波夫娜收到包裹的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的老太太议论纷纷:“这姑娘心眼倒不坏!”
安娜·菲利波夫娜喜不自胜。虽说9月间天气还暖洋洋的,可一到傍晚她就披上头巾出门去。碰上有人叫她,她立刻高兴地站住和人闲扯,说着说着,她便有意把话题悄悄地引到维尔卡和那件礼物上去。“这件礼物挺贵重的,”她说道,“我简直不知怎样才好,总觉着挺过意不去。”
“没什么。”别人劝她说,“比这更好的礼物你也配啊!”
10月初,晒得黑黝黝的维尔卡顺着大街径直往奶奶家走来。坐在街旁长凳上的老人们向维尔卡问好,她大为惊奇。
“他们怎么向我问起好来了?”到了奶奶家她问起这事。
“这有什么……人家尊敬你呗。”
维尔卡哼了一声。
“忽然尊敬起人来了……包裹收到了吗?”她问奶奶。
“收到了,收到了……”
“你明白吗,我不愿意在疗养地随身带着这块头巾,寄回家吧,又怕我丈夫拿它换酒喝。后来想了想还是存在你这儿保险。”
“这么说,这东西……喀,可不是吗……可我傻老婆子……”
维尔卡吃惊地望着奶奶。
“你怎么了,奶奶?”
“哦,没什么,没什么我随口说说。”
她慌忙地在屋里折腾开了,把头巾拿出来,端端正正放在桌上。维尔卡拿起头巾就走,到了门口她说:“明天晚上我把孩子送到你这儿来。让他自个儿跑跑玩玩。我和我丈夫要去看电影。”
“行啊,你送来吧……”
第二天傍晚,安娜·菲利波夫娜牵着曾孙子的手慢吞吞地在街上走着。她拖着沉重的脚步,头上紧紧包着一条破旧的毛头巾。
大家突然发现安娜·菲利波夫娜确实非常衰老。现在看来,在那些老一辈的人还年轻的时候,人家管她叫奶奶,这个说法是可信的。
(摘自《外国微型小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巧用省略号。如“这么说,这东西……喀,可不是吗……可我傻老婆子……”,体现了安娜·菲利波夫娜突然明白这个礼物并不是送给她时从失落到自我安慰的变化。 |
B.安娜收到“礼物”后喜不自胜。暖洋洋的天气里,她一到傍晚她就披上头巾出门去,高兴和人闲扯,有意把话题引到维尔卡和那件礼物上去。从中可以看出她生活的空虚和内心的虚荣。 |
C.安娜·菲利波夫娜周围的街坊们是善良的群像,属于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安娜的孙女——维尔卡也有一定道德评判和约束作用。 |
D.小说前后呼应形成对比。从开始人们真不敢相信安娜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到最后大家突然发现她确实非常衰老。表现出“意外的礼物”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
E.文章通过安娜一系列变化及大量直接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悲喜。如“安娜·菲利波夫娜也知道别人有这些议论,可是很不以为然”、“安娜·菲利波夫娜喜不自胜”等。 |
【小题3】安娜收到礼物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小题4】作者为什么用“意外的礼物”作标题,请具体分析。
①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面貌。
②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③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涛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
④汉代诗歌,有直接从《诗经》而来的四言体,但因形式上的僵化,未能出现优秀的作品;有运用《楚辞》形式写成的“楚歌”体,亦少有创新。汉代诗歌的新成就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五言诗的标志是“二三”节拍,较之《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表情达意也更丰富自由。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面。汉末出现了许多五言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有删节)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公元前6世纪左右,周王朝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被编辑成了《诗》。 |
B.《诗经》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又因为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西周时代的“大雅”和周王室衰微以后的“小雅”。 |
C.汉代把《诗》尊为经典,《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
D.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集中体现了汉代诗歌的新成就。汉乐府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 |
A.“楚辞”是一种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屈原是其奠基人和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而《离骚》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
B.《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非常优美,表情达意也极丰富自由,而五言诗的标志则是“二三”节拍,到汉末时才呈现出大兴的局面。 |
C.“古诗十九首”因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又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人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
D.《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但二者的诗歌美学风格完全不同;相对于《诗经》而言,《楚辞》表现出了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
A.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
B.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C.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
D.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
6.语言表达- (共2题)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韩愈强调:“惟陈言之务去”。历代散文大师都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司马迁的《史记》把古籍中“佶屈聱牙”的文字,大胆改写得平直易解,改造先秦以前的书面语言,又多方面吸收人民新鲜活泼的语言,丰富了语言文字,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继承包括六朝在内的以住具有生命力的书面语言,又吸收当代口语,熔铸提炼,形成适合于当时社会的流畅生动的散文语言。
A.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修辞 |
B.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新鲜 |
C.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运用 |
D.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通俗 |
中国古代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①____,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到自然景物、市井风情、家庭琐事、婚姻爱情,无所不写。体制上,②_____。而散文、骈文、辞赋中又有各种类型。梁代萧统编纂《文选》,除诗、骚外,将文体分为35类。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将诗歌类以外的文体分为41类,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在吴讷的基础上补充修订为97类。 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将多种文体合并归类,尚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大类,③___是中国古代散文繁荣的表现,也使散文的表现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