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不调。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道授商隐,自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  乃中《经首》之。(《庖丁解牛》)
B.仲郢专杀左迁 安能行叹复愁?(《拟行路难》)
C.自始为今体章奏 日风静,舟行颇迟。(《过小孤山大孤山》)
D.文思清丽,庭筠之    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大铁椎传》)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其少俊,深礼之 虽无风,亦浪涌,盖此得名也。(《过小孤山大孤山》)
B.补太学博士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C.来游京师,久不调 臣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D.遂以道授商隐 尝加营葺,有碑载事。(《过小孤山大孤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李商隐20多岁的时候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每年给他衣食。直到开成二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才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看不起他。王茂元死后,李商隐到了京师,但朝廷却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05:4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囯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B.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C.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D.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B.中国,上古华夏族生活于黄河流域,以为所居居天下之中,故称;后泛指中原地区。
C.三司,早指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唐时主理刑狱。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是以精神的方式给予逝去的人嘉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忠嗣兵家出身,谙熟兵法。他的父亲为朝廷而死;唐玄宗和拥有雄才武略的王忠嗣讨论兵法,王忠嗣应对自如,出人意料。
B.王忠嗣忠于职守,淡泊功名利禄。王忠嗣身居将职时,行事慎重,安守边疆;他认为,不能消耗中原的兵力来获取个人功名。
C.王忠嗣敢于上谏,险些被处以极刑。针对唐玄宗攻占石堡城的计划,他分析双方形势,提出先观察再定夺的意见,几乎落到被处以极刑的地步。
D.王忠嗣心思缜密,具有远见卓识。在朔方互市时,他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导致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
(2)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鲁不合用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时,由是授咸阳尉。
李怀光节制邠宁,奏为从事,累转副元帅判官、检校礼部郎中。怀光背叛,将归河中,郢言:“西迎大驾,岂非忠乎!”怀光忿不听。及归镇,又欲悉众而西。时浑瑊军孤,群帅未集,郢与李鄘誓死驻之。属怀光长子琟候郢,郢乃谕以逆顺曰:“人臣所宜效顺。且自天宝以来阻兵者,今复谁在?况国家自有天命,非独人力。今恃众西向,自绝于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者?”李琟震惧,流泪气索。德宗还京,命谏议大夫孔巢父、中人啖守盈赴河中宣慰怀光,授以太保;而怀光怒,激其亲兵诟詈,杀守盈及巢父。巢父之被刃也,委于地,郢就而抚之。及怀光被诛,马燧辟郢为掌书记。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尝鲁不合用天子礼乐 以:________
(2)著《鲁议》,见称时 于:________
(3)怀光忿不听 而:________
(4)今恃众西向 若:________
(5)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者 乎: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臣所宜效顺。且自天宝以来阻兵者,今复谁在?
(2)巢父之被刃也,委于地,郢就而抚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②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遣兵围猷州。大亮击破之。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③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龄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
④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
[注]①台使:朝廷的使者。   ②将作丞:官职名,级别较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贼寇境    (2)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大亮又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
A.送给B.和,同C.参加D.帮助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
A.接受B.担任C.适合D.把守
【小题4】第2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B.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C.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小题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小题6】第③段划线句反映了太宗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欣慰B.自豪C.感动D.庆幸
【小题7】第②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反映了李大亮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 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C.“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崔沔,京兆长安人,周陇州刺史士约玄孙也。自博陵徙关中,世为著姓。父皑,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沔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再转陆浑主簿。秩满调迁,吏部侍郎岑羲深赏重之,谓人曰:“此今之郗诜也。”特表荐擢为左补阙,累迁祠部员外郎。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睿宗时,征拜中书舍人。时沔母老疾在东都,沔不忍舍之,固请闲官,以申侍养,由是改为虞部郎中。无何,检校御史中丞。时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卢怀慎之亲,颇犯法,沔举劾之。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颇通宾客,广纳贿赂,沔又将按验其事。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权也。开元七年,为太子左庶子。母卒,哀毁逾礼,常于庐前受吊,宾客未尝至于灵座之室,谓人曰:“平生非至亲者,未尝升堂入谒,岂可以存亡而变其礼也。”中书令张说数称荐之。服阕,拜中书侍郎。或谓沔曰:“今之中书,皆是宰相承宣制命。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沔曰:“不然。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自是每有制敕及曹事,沔多所异同,张说颇不悦焉。寻出为魏州刺史,奏课第一,征还朝廷,分掌吏部十铨事。以清直,历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既善礼经,朝廷每有疑议,皆取决焉。二十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崔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B.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C.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由是大知名/
D.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指的是古代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崔沔就是任期届满调迁,而后被岑羲表荐提拨为左补阕的。
B.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宋史·列传第二十二》:“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中“服阕”也是这个意思。
C.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明以后一般一帝一号。
D.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唐以后,官位渐高。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以侍郎为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沔德才兼备。他是北周陇州刺史崔士约的玄孙,口中从来不会多说二话,学问非常广博而且富有文采,非常善于写文章。
B.崔沔孝敬母亲。他的母亲年老患病,崔沔不忍心离开母亲,坚决请求担任职务清闲的官职,来尽到奉养母亲之责,因此被改授虞部郎中。
C.崔沔为官清廉。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崔沔审查这件事。姚崇、卢怀慎当时执掌政事,不计前嫌,举荐崔沔有才,转而授官著作郎。
D.崔沔坚持政见。当有拟订诏敕或官署里的事时,常有不同意见,张说很不高兴。被贬魏州刺史,后因考核政绩为第一,被征召回朝廷。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2)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