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不调。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道授商隐,自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  乃中《经首》之。(《庖丁解牛》)
B.仲郢专杀左迁 安能行叹复愁?(《拟行路难》)
C.自始为今体章奏 日风静,舟行颇迟。(《过小孤山大孤山》)
D.文思清丽,庭筠之    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大铁椎传》)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其少俊,深礼之 虽无风,亦浪涌,盖此得名也。(《过小孤山大孤山》)
B.补太学博士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C.来游京师,久不调 臣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D.遂以道授商隐 尝加营葺,有碑载事。(《过小孤山大孤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李商隐20多岁的时候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每年给他衣食。直到开成二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才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看不起他。王茂元死后,李商隐到了京师,但朝廷却久久不给安排职务。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05:4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 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 “尔后必为良将。”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 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忠嗣 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遣失,即验其名罪 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 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 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已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 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罚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 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故 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 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B.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C.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D.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B.爵,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D.追赠,是指朝廷对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授予某种官职、勋位,以表示对其业绩的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嗣早受皇恩。因父亲为王事而死有功,小时候就被皇帝赐名并收养在禁中;长大后,皇帝与他谈论兵法,认为他有良将之才。
B.忠嗣持重安边。他注重安抚军队,不愿通过疲敝军力来沽名钓誉,同时想方设法使得甲仗充足。又通晓边事,受到士卒爱戴。
C.忠嗣富有武略。皇帝向他征求攻打石堡城的攻略,他认为现在攻打代价过大,应该休兵秣马。之后,哥舒翰率兵攻击,果然战败。
D.忠嗣遭人排挤。李林甫特别忌恨他,总是挑他的过错,并指使人向皇帝告发他的罪过。虽然哥舒翰上奏求 情,但他最终还是被贬官。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2)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据汴州,洽将兵乘其无备,径入宋州,遂诏以州隶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奏署宋州刺史。建中二年,加兼脚史中丞、毫顾节度等使。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由是转输路通,加御史大夫。又收濮州,降其将杨令晖,分兵挟之,徇濮阳,降其将高彦昭,以通濮阳津。迁尚书,累封四百,兼曹濮观察使,寻加淄、青、兖、招讨使,又加汴滑都统副使。李希烈攻汴州,德宗在奉天,连战,贼稍却。兴元初,进加检校左仆射,加平章事。希烈国宁陵,洽大将刘昌坚守不下。希烈攻陈州,洽遣刘昌与诸军救之,大败贼党,获其将翟崇晖。希烈弃汴州,洽車军收汴,诏加汴宋节度。无几,授本管及陈州诸军行营都统,赐名玄佐。是岁来,又拜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检校司空,益封八百户。玄佐性豪侈,轻财重义,厚赏军士,故百姓益困。是以汴之卒于李忠臣,讫于玄佐,而日益骄恣,多逐杀将帅,以利制劫。又宠任小吏张士南及养子乐士朝,财物巨万。玄佐在镇,李纳每使来,必重赠遗,饰美女名乐,从其游娱,故多得其阴事,常先为备,故纳惮其心计。贞元八年三月,薨于位,年五十八,废朝三日,赠太傅。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

(节选自《旧唐书•刘玄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B.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C.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D.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如大历、贞元。唐宋明清时期,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B.尚书,本文中指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后来指各部的最高职位。
C.户,指古代封户制度中受封者的食邑。唐朝的封户有虚实之别,文中可能是皇帝授予刘洽的荣誉。
D.朝,朝会指古代皇帝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室重要成员或功臣死亡,常废朝以示哀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他打败了李纳和李希烈,亲自降服了杨令晖、高彦昭、翟崇晖等叛军将领,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B.刘玄佐精于谋划,未雨绸缪。他赠送李纳派来的使者厚礼,热情款待,让人陪伴游玩宴乐,因而探听到李纳的许多私密之事,能事先做好防备
C.刘玄佐秉性豪侈,轻财重义。他对士兵赏赐丰厚,所宠爱的张士南和乐士朝财物多以数万计,但同时也助长了士兵的骄纵,他们常杀害将帅劫掠百姓。
D.刘玄佐忠于朝廷,屡受封赏。他战功卓著,官职不断得到提升,爵禄也越来越高,皇帝不仅赐其名,而在其死后追赠太傅的职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②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B.三司:据《礼记》记载,三司意同三公,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后曹操废除三公之称。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C.出降:指公主出嫁。也可以称为“下嫁”或“厘降”;驸马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丈夫(驸马)要高。
D.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长是年长的意思,所以,长公主就是指公主中最年长的那一位,也就是皇帝的长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身为女子,不可参与政事干涉朝政,因此拒绝和太宗讨论。
B.长孙皇后约束外戚,治家甚严。她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C.长孙皇后为人大度,爱护忠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亲女长乐公主的嫁妆,长孙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D.长孙皇后崇尚节俭,提倡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⑵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同类题4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之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非正妻所生之子,家族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庶弟”等。
C.“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官。隋置大理寺卿、少卿,北齐置大理寺,历代相沿。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休致”等表示官员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审查出案件冤枉失实的地方,一并上奏宽恕了这些人。
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献给皇上;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曹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忠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悉。时酷史周兴、来俊臣、丘种绩、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 ,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锡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与卢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诛李氏,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请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有功尝谓所亲曰:“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B.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C.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D.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是隋唐以来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博士在中国古代指学官名。
B.明经是西汉时被举荐的官员必须学习的科目,隋唐科举考试设明经、进士二科。
C.载初是唐朝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D.赦指宽免罪过,发布赦令是古代君王的特权之一,而今天的赦令是依法发布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功为官公正,仁义为本。他担任蒲州司法参军时,没有诛杀一个吏人;担任司刑丞时,救活了很多无罪却被酷吏诬陷的无辜者。
B.徐有功坚持正义,敢于抗争。他经常在朝廷直言是非曲直,甚至与武则天争辩,武则天严厉诘问他,他脸色不变,争辩得更加急切。
C.徐有功勇而有智,救人有术。来俊臣以行本诬告张知等人谋反不实之罪奏请将其处死,徐有功以事君之道反驳,行本等七人得以免死。
D.徐有功一心救囚,不计利害。酷吏周兴曾引经据典,奏请以故出反囚之罪处死有功,武则天虽然不答应囚禁审问,但也将其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
(2)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