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我们虽然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
B.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 |
C.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
D.如果我们计算能看得见的恒星并把它们的质量相加,我们得到的,大约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左右。 |
A.轻鸢(yuān)剪掠 彤(tóng)云 埋(mán)怨 寒砧(zhēn) |
B.命运多舛(chuǎn) 央浼(miǎn) 辖(xiá)制 蜂窠(kē) |
C.气息奄奄(yān) 提(dī)防 胡诌(zhōu 夙(sù)愿 |
D.载欣载(zài)奔 玷(zhān)辱 讥诮(qiào) 蚁冢(zhǒng) |
①记者暗访了该市的“乞丐王国”,惊奇地发现乞丐们尽管生活艰难,但却钟鸣鼎食,非常乐观。
②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与名人名字谐音作为产品商标,居然还自鸣得意地称这种做法为“创意经济”。
③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的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④长城与黄河,这硕大无朋的“中国同心结”,在这里交汇,美得地老天荒,美得让人回肠荡气。
⑤接到高中录取通知的时候,爸爸苦口婆心地嘱咐我:“高中和初中不一样,更要加紧学习啊。”
⑥政府与民众不是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任何人有困难都应该得到政府的帮助,并无需感恩戴德。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③④⑥ |
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① 掌握了外语是不够的,学好母语同样是翻译的基本功。② ,翻译③ 是机械的语言转换,④ 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⑤ 对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译⑥ 是不可能的。
A.仅仅 此外 不仅 也 如果 几乎 |
B.只是 此外 不但 而且 假如 根本 |
C.只是 另外 不仅 也 如果 根本 |
D.仅仅 另外 不但 而且 假如 几乎 |
A.银河在古代诗文中又称为“河汉”“星汉”“云汉”等。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为九个州,现在以“九州”代指中国。 |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属于前者,“庆历四年春”属于后者。 |
C.《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
D.古人生前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死后都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 |
2.诗歌鉴赏- (共1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小题1】“暄风迟日春光闹”一句运用了“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
【小题2】本词的上、下片,女主人公心情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逍遥游
庄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B.绝云气,负青天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
C.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D.若夫乘天地之正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A.奚以知其然也 报养刘之日短也 |
B.汤之问棘也是已 感吾生之行休 |
C.有鸟焉,其名为鹏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A.第一段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展翅南飞的雄奇壮观,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 |
B.庄子认为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 |
C.庄子认为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并没有达到“逍遥游”,只有能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列御寇才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 |
D.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但是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代表着庄子非凡的文学成就。 |
⑴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⑵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⑶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①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②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问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③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④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注: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曾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小题1】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2】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内容,说说第④划横线的句子中所说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哪里?
【小题3】第④段中写了三个人的对话,简要分析对话的作用。
【小题4】根据本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林冲的性格特点。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
梁思成
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 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 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②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③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④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⑤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⑥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 |
B.无论宫殿、庙宇还是山亭、水榭、影壁、牌楼都是中国建筑,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
C.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为世界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
D.建筑的“词汇”和“文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
A.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规则和和惯例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但是他们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
B.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等,无论是方是圆,无论是宽是窄,无论是高是低,无论是否雕花,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 |
C.尽管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或者世界其它地方的窗子形式不同,所用材料不同,但其作用却完全相同。 |
D.中国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完全一样,但作用却不尽相同。 |
A.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建筑,才算得上中国建筑,才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
B.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形式不一,所用材料也不一样,是因为建筑大师们的设计理念不同。 |
C.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中国建筑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仍为主要结构方法。 |
D.《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有助于我们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写出一篇中国“文章”。 |
5.情景默写- (共1题)
⑴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⑵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密在《陈情表》的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6.材料作文- (共1题)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是人的共性,譬如老人跌倒在地,小孩在街道边啼哭,年轻女孩跪在街边乞讨,小孩失足落水,同学被老师喊进办公室,考试成绩公布……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人们的关注,议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请把你见过某个场景描写出来。要求:⑴要体现正能量。⑵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⑶标题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 (共2题)
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显得比现代汉语简洁,①_____________,这就是省略句。②_______,有省主语的,有省谓语的,有省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还有省介词的。③_____,常见的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另外还有叙述过程中的省略。了解省略重在应用,要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把省略的内容恰当地补充出来。
8.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