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587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因为金正恩的个人意志而引发朝鲜半岛核战争,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危害本国和周边国家人民,那他可就百身莫赎了。
②“深海勇士”今天要下潜50米,这个深度对于4500米潜水器来说,简直是牛刀小试,但是因为大家第一次合作,所以还是要稳扎稳打。  
③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④人民网、人民日报及其旗下的报刊,正为它的近亿读者心劳日拙,时时刻刻更新着最新最快最权威的新闻报道与评论。
⑤社会各界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成长的良好环境,例如对于网络上随处可见、肆意传播的校园欺凌视频,有关部门不应掉臂不顾。
⑥郑晓龙导演称不上高产,但他始终秉持宁缺毋滥的精品之心,执导的每一部电视剧都经得起时间考验,如《北京人在组约》《红高粱》等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2017年结束的时候,支付宝推出年度账单,人们纷纷开始在网上晒过去一年的花销,但马上被媒体指出涉嫌泄露用户隐私。
B.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大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着力建设清朗的网络公益环境和社会诚信氛围。
C.总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它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D.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
3.
下列情景中给朋友发的短信,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祝贺生女儿)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B.(描述赛事)世界各个排球队都在秣马厉兵,我队正觊觎桂冠。
C.(问候病情)闻君抱恙,不胜垂念,谨致问候,祝早日康复。
D.(拜托帮忙)冒昧唐突干请,所恳之事,务必慨允,不胜感激。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室韦及孙万荣之叛,多祚与诸将进讨,以劳改右羽林大将军,遂领北门卫兵。
张柬之将诛二张,以多祚素感概,可动以义,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将军击钟鼎食,贵重当世,非大帝恩乎?”多祚泣数行下,曰:“死且不忘!”柬之曰:“将军知感恩,则知所以报,今在东宫乃大帝子,而嬖竖擅朝,危逼宗社。国家废兴在将军,将军诚有意乎?舍今日尚何在?”答曰:“苟缘王室,惟公所使。乃引天地以自誓,辞气毅然,柬之遂定谋。以敬晖、李湛 为右羽林将军,命总禁兵,与多祚、王同皎请太子至玄武门,斩关入。及长生殿,白武后曰:“诸将诛逆臣易之、昌宗,恐漏大谋,不敢豫奏,顿首请归死。”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中宗复位,封多祚辽阳郡王,食实户八百,子承训为卫尉少卿。湛迁大将军, 封赵国公,食实户五百。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崔玄等得罪,多祚畏祸及,故阳厚韦氏。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多祚与成王千 里率兵先至玄武楼下,具言所以诛三思状,按兵不战。宫闱令杨思勖方侍帝,即挺 刀斩其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兵因沮溃,多祚为其下所杀,二子亦见害,籍没其家。 景云初,追复官爵,并宥家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二张指张易之、张昌宗兄弟。②大帝指武则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B.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C.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D.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系也叫世次、世统,指一姓世代相承的系统,屯是家族世代相传的系统。
B.击钟鼎食是指古代贵族列鼎而食,食时击钟以报时,钟是响器,鼎是食器。
C.食实户指实际享有的封户数,因唐代封户有虚实之别,有的封户徒有其名。
D.宫闱指后妃所居住的地方,官闱令是官名,唐朝时掌侍奉宫闱,出入管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多祚出身胡人。他的祖先是棘韬酋长,后来进入中原地区。到了李多祚,他作战勇敢,官职多次得到升迁。
B.李多祚讨伐有功。他巧设计谋,斩杀黑水棘鞫首领。室韦和孙万荣叛乱的时候,他率军进讨,因功统领北门卫兵。
C.李多祚为人忠义。张柬之将要诛灭二张的时候,对李多祚晓以大义,李多祚感念大鬣恩德,支持张柬之的谋划。
D.李多祚兵败越杀j李多祚为了避祸,和韦氏关系密切。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时,李多祚也参与其中,被部下杀害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讨黑水鞣鞫,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
(2)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自由。实践中,网民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小题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
B.“棱镜计划”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存在,是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
C.网络空间主权属于国家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网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网络通讯自由权。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第二段对“网络空间主权”概念加以阐释,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展开,使说理更具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主次分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C.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D.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 航
陆颖墨
“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吗?会不会从梦中惊醒?
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不知震坏了机舱的哪块部件,引起高压锅炉管道着火和严重泄漏。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他担任支队长,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选定这个日子也是因为肖远,他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
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一帮医护人员带着各种抢救设备,用轮椅把他推上了甲板。之后“西昌”舰的每一任舰长跟在他的身后,依次走上军舰。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只是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过的伤。这个军舰也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
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便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肖海波当然知道,过去,只要老“西昌”舰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一事无法瞒住父亲。
“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
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地惊醒。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
副长说:“是不是睡迷糊了,这个山头上没有信号灯塔。”
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
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
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镇痛药能镇住癌症病痛,却无法割断“西昌”舰对他的牵引。他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但只走很短很短的时间。
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依然不死心,又问:远航?
肖海波回答:是的。
父亲那边又问:为什么?真是最后一次了吗?
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父亲那边停了一会儿,又问:第一次什么时候?
肖海波回答:很快,但是军舰变年轻了,就像您当年第一次见它一样年轻。
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
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这时,他在望远镜里惊讶地看到,父亲的眼角闪着亮光。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行了海葬。
(摘选自《海军往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紧扣题目,描写了“西昌”舰开始最后一次远航的情景,同时巧妙地引出父亲与“西昌”舰的故事。
B.“西昌”舰一起航,肖远身体就有感应,这一传奇性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与战舰已经是人舰合一,融为一体。
C.新吉昌舰击沉老吉昌舰,而儿子作为新舰长上任,为父亲举行了“海葬”,这一悲剧性结局让人伤感不已。
D.小说把个人命运与军队发展结合在一起,把家国情怀与父子情、战友情结合在一起,彰显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小题2】文中画线句“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你认为肖海波读懂了什么?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远航”的作用。

4.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开篇,描写诗人在江头送别友人,主客都在船上,举杯饮酒,但无音乐助兴,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向往与神仙同游、与明月永存的境界,但也知道这不能轻易得到,所以只能“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语文必修四《信条》这篇文章中,美国作家富尔格姆提出了生活、做事和为人的信条,如:“有东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戏”“交还你捡到的东西”“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生命会死亡”“当你们出门,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化的,简化为幼儿园学过的基本规则。

对于以上的“信条”,你怎么看?请从中选择两三则信条,写一篇文章向你的同学好友小明分享一下或者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共2题)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少人买食品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实,①_________________,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从食品配料表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根据相关规定,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的比例,按由多到少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比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燕麦、核桃等”,说明②_________________,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有消费者认为乳酸菌饮料也是牛奶,通过配料表对比就会发现,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水,而牛奶配料表中排在首位的是生牛乳,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①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找出并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③作者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这个结论的。(不超过1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