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1题)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
A.人代会下 3 时开幕,不 2 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
B.他平时加强各种锻炼,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国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 |
C.刘和珍等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 |
D.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 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 |
A.横亘(gèn) 婆娑(suō) 停泊(bó) 解剖(pā o) |
B.熨帖(yùn) 辟谣(pìyáo) 编纂(zuàn) 悄然(qiǎo) |
C.长篙(gāo) 叱(chì)骂 荆棘(jīnjí) 着(zhuó)陆 |
D.踟(chí)蹰 凌侮(wǔ) 透露(lù) 嘈杂(zá) |
一个人① 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② 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③ 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 ④ 是一门学问。很多人 ⑤ 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 ⑥ 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尽管 | 如果 | 那么 | 更 | 之所以 | 因为 |
B | 不管 | 只要 | / | 也 | 因为 | / |
C | 不管 | 如果 | 那么 | 更 | 之所以 | 因为 |
D | 尽管 | 既然 | / | 也 | 因为 | / |
A.A | B.B | C.C | D.D |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 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
B.《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仅是对全国观众 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
C.无论对改革有多少不同意见,对反腐有何种议论,坚持公平正义都是社会各阶层、各群 体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 |
D.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十米高、七十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山的旁 边。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 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
A. history B. birthday C. grandfather D. Saturday E. happy F. ice cream cone G. staplers H. toy car |
A. history B. birthday C. grandfather D. Saturday E. happy F. ice cream cone G. staplers H. toy car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小重山
吴淑姬①谢了荼蘼②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②荼蘼(túmí):—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 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 |
B.“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 |
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 |
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 |
【小题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曰生事,则曰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 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注)①豌豆创:天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 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
B.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
C.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
D.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 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李浚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
B.梅之焕洁身自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
C.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
D.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
(1)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2)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以为德焉。”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 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 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 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 的广阔园地。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 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 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 统一起来的。他 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
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和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 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 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
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 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对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
【小题1】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
A.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
B.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
C.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
D.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 |
A.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
B.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裴度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 |
C.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去陈言。 |
D.裴度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加以革新。 |
A.散文不仅仅只可以著书立说,也可以写景、抒情、言志。 |
B.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 |
C.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柳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是由于他们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 |
D.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 |
说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说起梅花”中的“说”,是“提及、提到、话说”的意思,与“游说、说和、学说”中的“说”都不同。 |
B.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
C.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
D.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
【小题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 《沁园春· 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_____”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表现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3)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4) 真的猛士,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6.材料作文- (共1题)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确定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7.语言表达- (共2题)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①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