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54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为了您的小儿能够顺利考上一所大学,希望您在假期中督促他复习功课。
B.谨寄拙稿《素质教育与课外阅读》,其中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C.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
D.毕业在即,我把这本纪念册惠赠给你,纪念我们三年的同窗之谊。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化互联网络,把资源效用发挥得大快人心,从而使城市真正成为节约型、环保型的城市。
②备受瞩目的“复兴号”高铁将在春运期间继续扩大开行范围,让更多的小伙伴在返乡途中有目共睹“复兴号”高铁的风采。
③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发展乡村旅游,的确是振兴传统乡村、攻克脱贫致富难题的把金钥匙,但也万不能急功近利。
④学术不端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气,起初大家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但全社会诚信的缺失,竟然让人对此习以为常。
⑤“寻找大国良师”活动组委会发出声明:对包办投票、恶意刷票、技术作弊等弄虚作假者严惩不贷,以保证评选活动的公正公平。
⑥全球摩天大楼落成数量在2017年创下新高,中国共建成77幢,但对于这些摩天大楼,传统人士无可厚非地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记者调查,近年来,部分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认识不足,存在超前建设、资金不到位等,加重了地方债务负担。
B.***表示,保护产权就是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就必须要尊重合同,弘扬契约精神,不能把合同当做废纸。
C.不仅伟大奋斗精神在为中国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更是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一种深刻的中国启示。
D.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 日 途 中(注)

李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此诗作于李廓落第回家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交代归来时行走在树木夹道的路上,“炎”字表明风是热的,点明诗歌题目“夏日途中”。
B.第二句交代赶路时间为正午,诗人正午赶路是因为那时行人稀少,可以免除遇见熟人的尴尬。
C.颈联写阳光照在镜子一般的水面上,就像槐膏点在白衣上,斑斑点点的,衬托出途中的清静。
D.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一事无成回家,心里惭愧,表达了诗人回乡途中因落第而忐忑的心情。
E.前六句写景叙事。写景着重突出夏日景物特征,形象传神;叙事简洁,语言质朴,如旭家常。
【小题2】颔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复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鈇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土舍、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①三板沙:明代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所学课文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二十三年”:属年号纪年法。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除年号纪年法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生肖纪年等。
B.“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文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调动或晋升官职的意思。而“除臣洗马”“拜为上卿”两句中的“除”和“拜”则分别是“降低官职”和“授予官职”的意思。
D.《过秦论》中的“崤函”为中国古地名,是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滕王阁序》中的“彭蠡”指的是现在的鄱阳湖;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描写的则是我国名山大川中的泰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出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小题4】把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抒情文学在创作过程中锤炼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概念。

在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都蕴涵着较美的意境,它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富有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和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两种类型,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又补充道:“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这是王国维的关于作家个性、风格和表现方法上的差异而导致的意与境关系不同的著名论述。他对诗词意境的这种划分,对于我们鉴赏古典诗词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但其不妥之处也非常明显。对于如何划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而主要是看作者的主观情感是如何体现的,如果说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还好理解的话,那么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则未必妥帖。因为“采”菊和“见”南山显然有“我”存在,分明是作者本人。

其实在文学创作中,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各自进步的审美观照下,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能动地反映生活的产物,是艺术家的情感和心灵的外化。比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怎会是以物观物,分明是诗人所观之“物”,也是诗人所“化”之物。他的“人惟于静中得之”说出了“无我”的基本特点,就是诗人在冷静之中回味出来的妙境。这样,诗人的情感不在诗中直接显现出来,因而造成了一种仿佛无我的意象。这样说来,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非“有”与“无”的区别,而是“显”与“隐”的区别。二者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有我之境”仿佛是一种人工妙合,“无我之境”仿佛是一种自然浑成。后者更高一层。前者多用拟人化的手法,直接显现诗人的情怀;后者通过对景物的巧妙点染,使之淡然辉映。看似与己无关的景物的直觉诉诸笔端,实则是作家比较客观地描绘景物渲染点化出特定的氛围和境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这是诗中更不容易创造的。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是优美的;“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是宏壮的。
B.“有我之境”多用拟人化的手法,直接显现诗人的情怀;“无我之境”通过对景物的巧妙点染,使之淡然辉映。
C.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有我之境”。
D.“无我之境”仿佛人工妙合,“有我之境”仿佛自然浑成,两者有“隐”和“显”的区别。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分析,说明王国维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观点有不妥之处。
B.“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论是“有”与“无”的区别,还是“显”与“隐”的区别,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C.“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不是以物观物,分明是诗人所观之“物”,也是诗人所“化”之物。
D.“无我之境”就是把于己无关的景物的直觉诉诸笔端,这在诗中更不容易创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并不认同王国维对诗词意境的划分,作者认为所谓的“无我之境”实际是诗人情感不在诗中直接体现,因而造成了无我的意象。
B.文中一会儿说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还好理解,一会儿又说这句诗怎能是以物观物,但作者的观点并不矛盾。
C.本文通过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分析,说明王国维的观点是不妥的,这对于我们鉴赏古典诗词很有启发和帮助。
D.对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理解,虽然作者与王国维不尽相同,但还是受到了王国维的启发。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 巷 子

塞壬

巷子口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开了一个卖蔬菜的小店子,我上下班都经过那里。时间久了,我跟他们混得很熟,有时我在超市买了菜从他们店前经过,觉得很不好意思,一脸的歉笑。男主人看懂了,他冲我点头,那意思是,没关系的。我只得进店来,跟他们聊会天,缓冲尴尬。

他们店子生意很好,虽然这一路有很多这样的店子。从三个方向进出的人,都经过这里,去外面赶车上班。暮色中,这些人往家里走,手上就多了一提晚餐的青菜。店子对面有几棵高大的白玉兰花,初夏,它开出繁密的花朵,像个小灌蔸,一簇簇的,香气馥郁,森森细细的风,熏得人微醉。这样的巷子该是广袤人间的平常风景,透着安泰和烟火气,却记着光阴的故事。

男主人看见年轻女子,一笑,脸会微微地红,然后把目光移到别处,他总是微笑着。他的妻子是个手脚麻利的小个子女人,很富动感,她不时地往青菜上洒水,小声地埋怨丈夫这不好,那也不好。我时常看着他们,觉得幸福可以如此简单、干净。

一天,我在那里选了西红柿和五花肉,竟把钥匙忘在肉案上,年轻的男主人追我近两百米,在我快要开门进屋的时候,他喘着气,不说话,就举起手拎着晶亮的钥匙,站在我面前。我时常笑他们两个,是有一个典故的。有一次我买淮山,问道:“多少钱一斤?”男主人说五块。挑了半天,挑了段粗肥的,一抬眼,他走到门外去接一个电话,这时他妻子走出来,我又问道:“这淮山多少钱一斤啊?”她说六块。接电话的人听到妻子说六块,脸一下子就红了,我笑了起来,女主人诧异地看着我。在很多个傍晚,我在摊前挑挑拣拣,故意压低声音问道:“有没有讹我啊?有没有欺负熟客啊?”他们俩就不好意思了,用广东话回答我:“没有啦,没有啦。”

也许是听别人讲,我是个写文章的人吧。有一次女主人拉我进她的屋子,我才知道里面是一间小屋,很暗,白天也要开灯,那里摆放着很多货物,成袋的大米,码得高高的成箱的啤酒,还有各类小商品、杂物,堆得满满的,挪不开脚,空间充斥着霉味和厚重的粮油味,这样小的空间居然隔了两层,一个旧的竹梯摆在那里,一头炸开了,绑着铁丝,爬上去,就是他们俩的床了,那床平铺在上面,女主人爬上去拿出一张纸,我看到她上了床,只能坐直,却无法站立,窒息的空间,我感受到难以排遣的闷热。她麻利地爬下来,把一张纸递给我,跟我说,需要我帮忙写一个广告语,想做一个灯箱放到前面马路的拐角处,因为她想搭着卖熟食和卤味,我很愉快地答应了,看着那张纸上画着一幅蹩脚的灯箱图,我没好意思笑出来,因为眼前的景象,生存之不易,也因为画的人是那样认真,对生活那样认真。这时,她不忘向我数落丈夫:“那个人,他什么也做不了。叫他找你帮这个忙,他也不敢。”然而我深知,她是爱他的。

 漫长的夏天过去了,刚下了一场小雨,天凉下来,浓浓的秋意洒满这深深的巷子。年轻的女主人怀孕了,她甜蜜地告诉我说明年春天生。她依然忙碌,指挥着沉默的丈夫。

我外出一周去采写一个报告文学,回来就看见他们家小店的门紧闭着。一连几天,打那里经过,门依然是紧闭着。紧闭,透出不祥的味道,我的心悬着。

“生意太好了,遭人忌妒,男的被人打,女的上去扑,被人推倒在地,流产了,血流一地……现在医院里……”一根在心里绷得很紧的弦倏地断掉了,过后是挥之不去的悲凉,我怎么也走不出那条深巷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1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我”与巷子口卖蔬菜的一对年轻夫妇交往的故事,着重描述了“我”们之间亲密、友善、互助的邻里关系。
B.小说描写即可白玉兰树高大、花朵繁密、香气馥郁,景色迷人,借助景物抒发了对繁华、优雅的市井生活的喜爱与欣赏。
C.小说中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男主人送还“我”的钥匙,追跑了近两百米,交还钥匙时,“喘着气”“不说话”,憨态可掬。
D.小说构思极其巧妙。前文描述的生活场景温馨、美好,后文叙写的年轻夫妇被打的场景暴力、血腥,反差强烈,发人深省。
【小题2】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说“我怎么也走不出那条深巷子”,怎样理解这句话?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论证积累美好的德行就可以改变气质,从而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两个地名巧妙地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社区要选一句名言作为一次宣传活动的宣传语。有三句候选名言:
①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②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③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这三句中,你认为哪句更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共2题)

10.
下图是某医院的“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图示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1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据《北京晨报》11月5日报道,10月8日,广西灵山县某中学初二女生黄某正在教室里听课,位于她上方天花板的吊扇突然坠落,转动的风扇叶片刮到黄某的左脸颊,事后经治疗,仍留下了一道长达6厘米的疤痕,已构成轻度毁容。事情发生后,黄某父母多次与校方沟通,索赔无望后,将学校诉至法院。法院认为,校方疏于对教室风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导致风扇非人为因素无故坠落,判决校方赔偿黄某后续治疗费用2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