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图中甲、丁两处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
(2)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夜里的海风 | B.夜里的陆风 | C.白天的海风 | D.白天的陆风 |
(4)若该图为某大洋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图中④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影响_____,若该图为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②③④四地中有大渔场分布的是_____,说明原因_____。
材料一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我国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62.5%、87.0%。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来自湖南。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3)目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请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2.单选题- (共11题)
下图a为某地气候资料图,曲线代表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柱状图代表各月降水量。图b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为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a所示气候类型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6月下旬,影响该地的气压带或风带分布状况和图b大致相同 |
B.该地夏季受丙控制,冬季受乙控制 |
C.该地夏季受乙控制,冬季受丙控制 |
D.该气候类型的成因和黄赤交角无关 |
A.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西岸 |
B.该气候类型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
C.雨热不同期是该气候类型的显著特点 |
D.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20°~30°的纬度范围内 |

【小题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 B.冷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A.大风、雨雪 | B.连续性降水 |
C.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 D.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污水处理系统 ( )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
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
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
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

【小题1】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A.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 | B.山区河流的侧蚀作用强,下蚀作用弱 |
C.山区河谷横剖面多呈“U”形 | D.平原河谷横剖面多成“V”形 |

【小题1】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海陆位置 | B.洋流 | C.大气环流 | D.地形 |

【小题1】图中表示1956车、2006年,2056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分别是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乙、甲、丙 | D.丙、甲、乙 |
A.增加就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
B.鼓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
C.晚婚晚育,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
D.依法管理,防止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2017年最新预测,2020年中国流动迁移人口,包括现在预测要在城市落户的人,将逐步增加到2.91亿,年均增加600万人左右。“十三五”期间,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还会由于人口的迁入继续增长,其中近九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一起流动,与配偶、子女共同流动约占60%,越来越多流动家庭开始携带老人流动。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人口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集聚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 B.自然因素 | C.社会因素 | D.个人因素 |
A.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
B.高学历的人口迁移减少,低学历的人口迁移增加 |
C.以集团性、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为主 |
D.劳动人口迁移比重减少,老年人口迁移比重增加 |

【小题1】新中国成立前、1965年、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 B.传统型、传统型、现代型 |
C.原始型、原始型、传统型 | D.原始型、原始型、现代型 |
A.人口增长惯性 | B.人口政策 | C.生育观念 | D.人口迁移 |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持续增加 |
B.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在1000万以上 |
C.今后20年内,我国的人口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 |
D.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所有发达国家都高 |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下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下图示意地租变化曲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 B.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 |
C.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 D.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社会因素 | B.经济因素 | C.历史因素 | D.环境因素 |

【小题1】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③一④一① |
C.③一④一①—② | D.④—③—②一① |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 |
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在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 |
C.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 |
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

【小题1】下列根据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所处区位推测其沿线区域所属功能区的说法,可能正确是( )
A.甲——高级住宅区 | B.乙——低级住宅区 |
C.丙——科技产业园 | D.丁——中心商务区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东北 | B.东南 |
C.西南 | D.西北 |
3.填空题- (共2题)

(1)图示为北半球的_____(1或7)月。此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
(2)此时,图中A地盛行_____风(风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_____。
(3)B地气候类型是_____,成因是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
(4)C地气候类型是_____,其气候成因是_____。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研究报告:
(1)“辨身份”。甲、乙、丙表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商业区。
(2)“做参谋”。王同学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地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①、②地中地价较低的是 ,购物方便的是 。
(3)“当代表”。该市准备在③地规划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在④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作为学生代表,请判断其中选址不合理的是 (③或④),并说明理由。
(4)“谋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将不断向北发展,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应采取的对策有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