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一④一①
C.③一④一①—②
D.④—③—②一①
【小题2】该城市在现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
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在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
C.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
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9-26 05:2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该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城市发展和工业总产值统计图。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同类题2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国家,逆城市化现象最明显的是
A.尼日利亚
B.中国
C.英国
D.越南
【小题2】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郊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B.市区环境恶化
C.市区人口稀疏
D.市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小题3】城市化过程中,可能造成城市区域的
A.地下水位升高
B.气温降低
C.原生植被减少
D.地形起伏增大
同类题3
(20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战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下图为城乡空间重构概念模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角度,说明“城乡空间重构”的内涵。(6分)
(2)分析“农田连片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6分)
(3)从地理的角度,阐释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8分)
同类题4
(10分)读图“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于是匈奴人定都于此,取名统万城。直到15个世纪前,它处于山环水绕之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地理环境相对优越。而现在则是荒漠连天,就像远去的楼兰古国,处于被沙漠的掩埋之中。
(1)说明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5分)
(2)从地理角度分析导致统万城从繁荣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5分)
同类题5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D
【小题2】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