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后经日本引入中国,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广受人们欢迎。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江、河、湖泊、水库、田、池塘都可以成为小龙虾的安身之所。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鳌狭长(见下图),喜抵穴,摄食范围包括植物根系、水生尼虫、动物尸体等。小龙虾生长速度快、适应和逃逸能力强,早年间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泛滥成灾。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区南侧的共约250多条支流,在中下游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十九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交居下来,形成以言牧业为主的经济,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时恰逢一个较长的湿润周期,而且当时的小麦价格又很高,于是许多天然牧场被开垦为农田,但好景不长,又出现了干早年,使得这些农场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废弃撂荒,等到又一个湿润年到来时,又照旧循环一次,酿成了巨大的灾害,最典型的就是三十年代的“黑风暴”。从那以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该区域农业生产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的“面包篮”。下图为密西西比河水系分布示意图。

(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密西西比河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原因。
(3)历史上人们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不断扩大土地的开垦画积,导致了恶性循环,请分析恶性循环形成的过程。
(4)为了稳定大平原的农业生产,你认为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植被覆盖度是指某一区域植物(包括茎、叶、枝)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的比率,气候地形、人类活动都显著影响覆盖度的变化。宁夏位于黄土高原西北,南高北低,山地迭起,平原错落,植被类型、气候特征、农业活动差别较大。图5-1为宁夏区域划分示意图,图5-2示意宁夏不同区城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

(1)分析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原因。
(2)宁夏植被覆盖度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推断宁夏植被覆盖度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描述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特点并解释原因。
2.单选题- (共4题)
积雪是不良导热体,保温作用强,较厚的雪层可阻隔气温波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深霜是水汽在积雪内部迁移遇到表层冷却的雪壳时,凝华成的霜,为了与地面霜相区别,称为深霜。当地面上有稳定积雪后,在一定条件下深霜便开始缓慢生成。深霜为大型晶体,类似冰碴,比普通积雪松散很多。天山西端伊犁河谷上游多年平均积雪深度78厘米,平均积雪日数151天,深霜发育良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深霜发育的主要条件是 ( )
A.太阳辐射强 | B.积雪面积大 |
C.气温波动幅度小 | D.雪层下部温度高于上部 |
A.2月中旬 | B.4月下旬 | C.10月下旬 | D.12月上旬 |
A.泥石流 | B.雪崩 | C.山体滑坡 | D.山洪 |
“学会《更路簿》,能当海师傅”。《更路簿》是古代海南人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真录,是自古以来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更路簿》采用罗盘加针位(见下图)的方法确认方向,更数计算两地距离(1更约为10海里)。如《更路簿》第一条“自大潭(海南岛潭门港)去船岩尾(西沙群岛)用乾兵十五更收”,含义是从大潭启程,到西沙群岛,采用乾巽位(即由西北315°向东南北135°)行驶十五更即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自干豆(西沙群岛的北礁)回大潭门(海南岛潭门港)用壬丙七更转回己亥五更收”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大潭门在干豆的西北方向
②大潭门在干豆的东南方向
③从干豆到大潭门需要航行约70海里
④从干豆到大潭门需要航行约120海里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2月、7月 | B.5月、10月 |
C.8月、12月 | D.11月、5月 |
A.向东偏 | B.向西偏 |
C.向南偏 | D.向北偏 |

【小题1】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大量相关企业入驻的首要原因是
A.科技发达 | B.人才集中 | C.配套服务完善 | D.环境优美 |
A.石油化工产业园 | B.生物医药产业园 | C.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D.商贸物流产业园 |
A.向东拓展 | B.向南拓展 | C.向西拓展 | D.向北拓展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