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2.
读某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 气候分布区。
(2)上图中a、b、c、d、e、f、j、h、i 都是所示区域的港口城市。这十个港口城市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
(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4)说出A、B、C三地气候相同的成因。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 气候分布区。
(2)上图中a、b、c、d、e、f、j、h、i 都是所示区域的港口城市。这十个港口城市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
(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4)说出A、B、C三地气候相同的成因。
3.
(题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F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
(2)某同学通过读图,判断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__。
(3)图中ABCDE五条河流中,不会出现凌汛的是____;A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
(4)H半岛是____,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的年降水量不算少,但也成为世界上缺水的国家。他们缺水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①H半岛______________;②新加坡_______________。

(1)图中F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
(2)某同学通过读图,判断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__。
(3)图中ABCDE五条河流中,不会出现凌汛的是____;A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
(4)H半岛是____,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的年降水量不算少,但也成为世界上缺水的国家。他们缺水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①H半岛______________;②新加坡_______________。
4.
天气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分析天气现象并能简单地预报天气,已成为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下列描写天气的诗词、谚语,探究影响它们的天气系统,并在右边的横线上写出天气系统的名称。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题1】
②“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小题2】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小题3】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题4】
⑤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题5】
⑥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小题6】
(2)一般年份,当锋面雨带位于华北和东北地区时,控制长江流域的天气系统是【小题7】。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小题8】,原因是【小题9】。
(1)阅读下列描写天气的诗词、谚语,探究影响它们的天气系统,并在右边的横线上写出天气系统的名称。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题1】
②“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小题2】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小题3】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题4】
⑤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题5】
⑥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小题6】
(2)一般年份,当锋面雨带位于华北和东北地区时,控制长江流域的天气系统是【小题7】。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小题8】,原因是【小题9】。

2.选择题组- (共1题)
5.
图甲所示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来自南方的风向北方吹,长达近两个月,请结合“五旬风”出现时的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小题2】该区的“五旬风”可能来自

【小题1】“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A.东北信风 |
B.东南信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南非高原 |
B.撒哈拉沙漠 |
C.纳赛尔水库 |
D.东非高原 |
3.单选题- (共16题)
6.
读我国某山脉及东西两侧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适宜在甲地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
【小题3】图中乙地所在地形区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小题1】图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C.是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 D.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
A.春小麦、大豆、甜菜 | B.冬小麦、玉米、水稻 |
C.棉花、春小麦、大豆 | D.油菜、茶叶、春小麦 |
A.麦浪滚滚 |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C.“鱼塘一台田”模式的生态农业 | D.牧草如茵,风吹草低见牛羊 |
7.
【小题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小船上的桅杆顶端Q与水面高差为1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351 米 429 米 | B.341 米 429 米 |
C.351 米 439 米 | D.341 米 439 米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8.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
【小题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
A.40°N,20°W | B.40°S,20°E |
C.40°S,60°W | D.40°N,40°E |
A.①、②两地相距约2 220千米 |
B.②、④两地相距约2 220千米 |
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
D.①、②两地间距离等于②、③两地间距离 |
9.
【小题1】耀斑是
①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
②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③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④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
【小题2】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20时,太阳爆发了强烈耀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耀斑是
①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
②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③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④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 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 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
10.
火星两极是覆盖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水冰的巨大“冰冠”,移民火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让火星达到环境地球化的临界点——使这个寒冷的星球变暖。下表为地球与火星基本参数对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材料可以推断
【小题2】科学家提供的下列火星增温计划中可行的是

【小题1】根据材料可以推断
A.火星大气密度比地球大气密度大 | B.火星季节温差比地球季节温差小 |
C.火星两极“冰冠”随季节变化消长 | D.火星北极极昼时间为地球的一半 |
A.促使火星南北两极“干冰”气化 | B.引导富含氨气的小行星撞击火星 |
C.缩短火星运动周期并调整离心率 | D.减少温室气体 |
11.
下图为马拉若岛位置示意图。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马拉若岛的形成原因是
【小题2】影响马拉若岛周围一定范围内全是淡水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生活在马拉若岛上的居民总结出来下列经验,不可信的是

【小题1】马拉若岛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堆积 | B.海水侵蚀 | C.火山喷发 | D.地壳抬升 |
A.降水量 | B.蒸发量 | C.地表径流 | D.沿岸洋流 |
A.全年高温多雨 | B.每天太阳落下方位不变 |
C.每天太阳升起时间稳定 | D.全年正午人影短于身高 |
12.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小题2】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 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
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 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
13.
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柱状图(图中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不可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小题2】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3】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小题1】图中不可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
C.河谷盆地夜雨多 | D.山顶昼雨多 |
A.地形 | B.太阳辐射 | C.风向 | D.坡向 |
A.气温高 | B.气压低 | C.山风 | D.谷风 |
14.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洋流的形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洋流的形成原因与图甲相似的是( )
【小题2】下列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洋流的形成原因与图甲相似的是( )
A.巴西暖流 | B.秘鲁寒流 |
C.西澳大利亚寒流 | D.东澳大利亚暖流 |
A.图甲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 |
B.图乙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 |
C.图甲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强烈 |
D.图乙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较弱 |
15.
下图中M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该湖要么滴水不存,要么碧波荡漾,其最不寻常的特点是湖中难得有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地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小题2】M湖的湖水主要来自( )
【小题3】M湖难得有水,主要是因为( )

【小题1】图中四地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河水、冰川融水 | B.河水、雨水 | C.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D.冰川融水、地下水 |
A.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 B.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
C.气温高,蒸发旺盛 | D.土质疏松,水的下渗量大 |
16.
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小题2】四河流域中( )

【小题1】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A.流域面积大于D河 |
B.含沙量大于D河 |
C.流域降水少于D河 |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
B.B河上游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C.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 |
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 |
17.
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升/秒•平方千米)。下左图为乌鲁木齐河水系略图,右图为乌鲁木齐河的径流模数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和年径流模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乌鲁木齐河流域冬季降水比其河源所在的山脉南坡丰富得多,是因为乌鲁木齐河流域
【小题2】下列关于乌鲁木齐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小题1】乌鲁木齐河流域冬季降水比其河源所在的山脉南坡丰富得多,是因为乌鲁木齐河流域
A.地处大西洋、太平洋的迎风坡 | B.地处大西洋、北冰洋的迎风坡 |
C.地处太平洋、北冰洋的迎风坡 | D.地处太平洋、印度洋的迎风坡 |
A.乌鲁木齐河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 B.红五月桥处河流径流量比青年渠处大 |
C.曲线M2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 | D.越向河流上游,径流模数年内变化 |
18.
读板块分布简图(右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三个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小题1】有关三个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按岩石圈的运动不同而划分 | B.A是真正的大洋板块 |
C.B板块大陆面积最大 | D.C板块跨经度最广 |
A.A板块与C板块之间是生长边界 | B.A板块与B板块交界附近多海岭 |
C.B板块向西运动、C板块向东运动 | D.B板块与A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岛弧 |
19.
河流上、中、下游河段的差异明显,下图表示我国长江向东流的一处蜿蜒曲折的河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只考虑河岸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则受侵蚀最严重的是
【小题2】这种蜿蜒曲折的河段

【小题1】若只考虑河岸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则受侵蚀最严重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可以形成“V”型谷 | B.凸岸可以发育成河漫滩 |
C.可以形成三角洲 | D.凹岸可以发育淘金 |
20.
下面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右图中砂砾岩属于左图中的
【小题2】由右图可知


【小题1】右图中砂砾岩属于左图中的
A.甲 | B.丙 | C.丁 | D.戊 |
A.地质事件发生过程是: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
B.①②两处岩石可能变质为板岩和大理岩 |
C.当地发生过明显的岩浆活动,因此不可能寻找到化石 |
D.当地地表形态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21.
【小题1】茶峒所在地区( )
【小题2】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引自沈从文《边城》。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茶峒所在地区( )
A.山区植被茂密,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河流水运发达,河流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 |
C.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D.沿岸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发达 |
A.寒潮、沙尘暴 | B.滑坡、泥石流 |
C.台风、洪涝 | D.海啸、风暴潮 |
4.填空题- (共1题)
22.
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2) 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 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2) 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 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组:(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