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29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7

1.综合题(共3题)

1.
(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2013年年初,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在互联网上被关注,随之引发了公众对地下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地下水污染问题正被高度聚焦。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我国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由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的地下水污染,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材料二地下水污染示意图。

(1)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哪些?(4分)
(2)说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6分)
2.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丙是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图丁是区域内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中A、B两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西雅图和丹佛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
(3)图甲中K处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可能?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华北地区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简图。
材料二:引滦入津工程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其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200多条断层中修建一个12000多米长的引水隧洞,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水利隧洞,也是引滦入津的“卡脖子”工程。
材料三: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冬天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被称为名副其实的“雪窝”。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河南省开封与洛阳所处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开封与洛阳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烟台和威海成为“雪窝”的原因。
(3)说明引滦入津调水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的差异。

2.选择题(共7题)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1mol某烃最多能和2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1mol此氯代烷能和8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烷,该烃可能是(  )
7.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8.

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

9.在△ABC中,∠A+∠B=∠C,则△ABC的三条高线所在直线的交点在{#blank#}1{#/blank#}.
10.“竭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3.单选题(共19题)

11.
从中国飞往美国、加拿大的航班,一般不使用经过北冰洋的航线,而取道北太平洋,原因可能是途径北极( )
A.酷寒难当    B.路程遥远    C.缺少补给站    D.逆风行驶
12.
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13.
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小题2】“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②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4.
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  )。
A.该山最可能位于15°N附近B.1月份在38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15.
风速廓线是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风速通常随离地面高度增大而增加。增加程度主要与地面粗糙度和温度梯度有关。达到一定高度后,地面的摩擦影响可忽略不计,该高度称为梯度风高度。梯度风是不受地表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下自由流动的风。图示为不同粗糙度情况下的风廓线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同一海拔高度上城市风速小是因为
A.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增加地表摩擦力B.乡村和郊区气压差大
C.城市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摩擦力小D.乡村和郊区植被覆盖率高
【小题2】城市风速慢会导致
A.城市热岛效应减弱B.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
C.乡村和郊区污染加重D.乡村和郊区风速加快
16.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低压系统B.高压系统C.冷锋D.暖锋
【小题2】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③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  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小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
17.
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
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
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D.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18.
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读下图完成以下题目。

【小题1】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  )
A.自上游向下游增大
B.自上游向下游减小
C.中游最大,向上、下游减小
D.中游最小,向上、下游增大
【小题2】该河流的补给水源最主要是(  )
A.雨水B.冰雪融水
C.湖泊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小题3】该河流下游无支流,其最主要成因是(  )
A.干湿季分明B.地形平坦
C.地上河D.植被稀少
19.

   马蹄湾是美国科罗拉多河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兰峡谷的一小段。由于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做了“马蹄湾”,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圆润而深深地河湾,气势磅礴。下图示意马蹄湾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马蹄湾形成的内力作用是
A.地壳不断上升运动B.地转偏向力的长期作用
C.岩石深度变质,硬度大D.岩层陡立,重力作用显著
【小题2】图示河流沿岸,易形成的地貌是
A.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C.河漫滩D.河心岛
20.
读A、B、C三幅图,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图表示北半球,则河口的岛屿将可能与南侧的河岸连接起来
B.B图的盛行风向为西风
C.C图地貌形成是岩石长时间受到外力侵蚀的结果
D.C图地质构造适合储存石油、天然气
21.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小题2】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2.

   2012年春节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仍出现“民工荒”现象。下表为“我国2005年~2010年部分产业工资年均增长率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农民工工资增长慢,农民收入增长快
②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③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工就近打工
④流出地就业机会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题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
A.重工业B.高新技术工业
C.医疗、卫生行业D.劳动密集型工业
23.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图中a表示0-14岁,b表示15-59岁,表示60岁及以上。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24.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读我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最显著的年份是(   )
A.1958年B.1994年
C.2012年D.2021年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重社会负担B.经济增长较快
C.加速城市化进程D.社会储蓄率较高
25.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符合该城市工业分布和规模变化规律的是(  )
A.T1~T5阶段,市区环境逐渐恶化,交通压力增大
B.T1~T3阶段,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
C.T1~T5阶段,市中心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D.T3~T5阶段,郊区工业规模逐渐大于市中心
26.
(题文)下列四幅图中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的是(  )
A.B.
C.D.
27.
目前,我国部分大城市周边出现了一些“睡城”。“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虽然人口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购物。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睡城”的出现有利于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B.“睡城”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C.在“睡城”周边地区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睡城”的可持续发展D.我国大城市周边“睡城”的出现属于逆城市化现象
28.
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题。


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2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周围尤其是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图为“某基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其中X、Y、Z表示的是三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Y农业生产分布的最优区位范围是 (  )
A.0~20kmB.20~80km
C.60~100kmD.20~60km
【小题2】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
A.市场B.政策C.劳动力D.气候
【小题3】从农业区位角度分析,图中农业生产X、Y、Z分别对应的是 (  )
A.花卉、乳畜业、粮食B.水果、蔬菜、养鱼场
C.蔬菜、林业、养鸡场D.花卉、小麦、观赏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7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