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资料: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下图中指向海洋的单箭头表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

(1)简述图中大陆西岸迎岸风的纬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受此影响,沿岸地区最典型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图中甲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后将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试说出该现象的名称及简要成因。并就该现象对我国气候带来的影响做简要例举。
(3)图中乙、丙两地都有全球性的重要渔场,试比较说明两地渔场的成因。
下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概况图。图中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艾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及雨水。它的面积变化很大,在雨季湖水充盈时,它是澳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19大湖泊,面积可达9000多平方公里;在旱季,则滴水不存,甚至消失不见。

(1)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且都位于沿海,降水季节分配明显差异,试分析此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知识,分析艾尔湖湖面面积季节变化较大的自然原因。
(3)概述甲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
(4)说明大分水岭对甲盆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材料一 图1为“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 图2为“长三角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示意图”;

材料三 图3为“产业转移发生机理示意图”。

(1)概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主要类型。
(2)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的阶段性特征。
(3)分析上海“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对上海的影响。
材料一: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 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按年龄)相等的部分,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国家 | 日本 | 巴西 | 瑞典 | 尼日利亚 | 中国 | 韩国 | 世界 |
平均年龄中位数 | 44.6 | 28.9 | 41.7 | 15.2 | 35.2 | 37.9 | 28.4 |
(1)简述材料一中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说明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的形式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3)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简述推测理由。
2.单选题- (共13题)
2015年7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发现了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的“另一个地球”—“开普勒452b”,科学家猜想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下列能成为“开普勒452b”所在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天鹅座 | B.星云 | C.恒星 | D.太阳 |
A.表面温度适宜 | B.能发可见光 |
C.既公转又自转 | D.绕恒星运动 |

【小题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砂岩 | B.花岗岩 | C.板岩 | D.玄武岩 |
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 B.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
C.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 D.能剥成薄片、薄板 |
A.流水侵蚀 | B.冰川侵蚀 |
C.风力侵蚀 | D.海浪侵蚀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运动加快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小题1】图中冷锋移动的方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 B.自东南向西北 |
C.自东北向西南 | D.自西南向东北 |
A.气压更高 | B.降水更多 |
C.风力更大 | D.气温更高 |
A.![]() | B.![]() |
C.![]() | D.![]() |

【小题1】2022年冬奥会宣布结果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图中四点最近的是( )
A.④ | B.③ | C.② | D.① |
A.菲律宾 | B.巴西 | C.新西兰 | D.英国 |
A.7月31日6:20 | B.7月31日4:53 |
C.7月30日4:53 | D.8月1日6:20 |
作为上海发展十分重要的五年,上海在“十三五”建议稿中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底线一: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有关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
B.人口容量主要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 |
C.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影响图中牛奶和蔬菜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市场 | C.土壤 | D.技术 |
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②交通条件的改善 ③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地形条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小题1】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 | B.技术水平 |
C.环境优劣 | D.地价水平 |
A.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 B.制造业向市区集聚 |
C.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大 | D.近郊制造业密度减小 |
1982 年,欧洲的列奥·范登贝格首次将城市化进程分为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城区相较于郊区,有着相对有利的人口发展条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上图来看,甲、乙、丙三地的城市化率为(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甲>乙 | D.乙>甲>丙 |
A.甲—郊区化,乙—城市化,丙—郊区化 |
B.甲—逆城市化,乙—再城市化,丙—郊区化 |
C.甲—再城市化,乙—逆城市化,丙—城市化 |
D.甲—城市化,乙—郊区化,丙—逆城市化 |
【小题1】微商模式对下列哪些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①实体店②商业房地产③电信公司④航空公司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交通②市场③集聚④地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A.水泥厂 | B.钢铁厂 | C.棉纺厂 | D.造船厂 |
A.使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
B.使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突出 |
C.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复杂 |
D.使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

【小题1】与2004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 B.市场 | C.土壤 | D.机械化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小题1】关于①地区与③地区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400mm某年等降水量线 | B.3000m的等高线 |
C.一月0℃等温线 | D.400mm等年降水量线 |
A.旱地与水田差异 | B.热量差异 |
C.森林与草地差异 | D.降水差异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