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有同学对图示区域考察后发现B地自然植被长势明显比A地好,出现了所谓山脉“阴阳脸”的现象,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2)简要分析图示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并说明新建水利枢纽大坝选址在P处的原因。
(3)为加速该地区经济开发,有人提出开采和冶炼黄铜矿资源的项目,你认为该建议可行吗?说明其理由。如果开发此项目,请结合资源开发的原则,说明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自然植被是在一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特征。下图为“我国当前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和专家预测2050年“我国未来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布”图。

(1)分别说出图例A、B两类自然植被所属的气候带(类型)名称。
(2)与当前相比,从位置和范围两方面分析未来自然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导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除此而外,你认为还可能引发全球自然环境哪些变化?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通过测量学校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并绘制了示意图(图1),其中OAB为地平面,PE 为太阳光线, AEB所在弧为杆影端点轨迹。

(1)图1中能指示当地经线的线段是 ,地方时正午时刻的旗杆影长是 ,其长度为一天中 。若旗杆的长度为L,用函数式表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H的大小。
(2)图1中,若地平面上α与β角度相等,用地理语言表述旗杆影子端点A、B分别出现的两个时刻有何关系?
(3)今年北京时间6月19日12时18分,该小组同学发现旗杆在阳光下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由此可知,该现象年内可能出现 次,该校所在地的经度是 ,在图2中绘制此时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线)
(4)若冬至日测得正午旗杆影长为OEˊ,推导该学校地理纬度φ的计算公式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小题2】

【小题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小题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肯尼亚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大裂谷谷底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1)简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2)说出肯尼亚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结合沿AB线地形剖面图,推断肯尼亚境内降雨高值区分布的大致位置并说明其成因。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谷底多湖泊、火山的成因。
(5)分析肯尼亚鲜花出口业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中原经济区(CPER),涵盖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1)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区,经济区规划中提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发展策略,试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经济区规划中同样提出“有序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你认为该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3)分析河南省1978年—201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4)对比我国2010年产业结构状况,对河南省2010年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原理,提出该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建议。
2.单选题- (共14题)
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
【小题1】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众多 | B.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较少 |
C.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 D.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
A.欧洲因人口增长较快,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B.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C.大洋洲因人口负增长,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
D.非洲因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垦殖指数上升 |

【小题1】该河流可能所在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华南地区 | D.江淮地区 |
①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②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退耕还沼,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小题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⑤⑥④③②① | B.④③②①⑤⑥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④③②①⑥⑤ |
A.花岗岩 | B.大理岩 | C.页岩 | D.砾岩 |

【小题1】关于此时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郑州的气压高于北京 |
B.武汉的气压低于上海 |
C.华北平原气压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
D.渤海海域气压普遍低于长江下游地区 |
A.郑州即将出现阴雨 | B.南昌即将转晴 |
C.上海正出现雨雪 | D.武汉即将出现降温 |
广东省肇庆市(112°27′E, 23°03′N)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每年国庆节前后,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是
A.该山的东南 | B.该山的西南 |
C.该山的东北 | D.该山的西北 |
A.元旦前后 | B.我国植树节前后 |
C.五一劳动节 | D.我国教师节前后 |

【小题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是
A.“北方的冷空气”——图示季节不存在 |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
C.“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
A.五月 | B.六月 | C.七月 | D.八月 |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
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A.1月 | B.4月 |
C.8月 | D.12月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
【小题1】儿歌中的“天上星”主要指的天体是
A.金星 | B.行星 | C.恒星 | D.卫星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小题1】下列有关本州岛东侧洋流对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A.活跃海陆间的水循环 | B.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
C.缩小海洋污染的范围 | D.对沿岸有增温减湿作用 |
A.10月出发,6月回来 | B.6月出发,10月回来 |
C.4月出发,9月回来 | D.8月出发,1月回来 |

【小题1】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 | B.技术水平 |
C.环境优劣 | D.地价水平 |
A.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 B.制造业向市区集聚 |
C.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大 | D.近郊制造业密度减小 |

【小题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原因是
A.空间条件优越 | B.能源资源丰富 |
C.开放程度高 | D.生活消费水平高 |
① 耕地 ②科技应用 ③人口迁移 ④道路交通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图示的四个地区中属于地中海型农业区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①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以下关于GPS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 B.合理分配车辆 |
C.降低能耗 | D.环境监测 |
A.GPS—RS— GIS | B.RS—GIS—GPS |
C.RS-—GPS —GIS | D.GIS—GPS—RS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