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8096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综合题(共7题)

1.
读图文表资料,回答问题。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温度、湿度等)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其水平范围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千米到十几千米。同一气团内的温度较均一,天气现象也变化不大。


图1  北美洲主要气团分布图

(注:图中虚线表示不同气团之间的界线。箭头表示气团的移动方向。)


图2 北美制造业带和主要制造业区

美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GDP(10亿美元)

286.2

506.0

982.4

2631.7

5465.1

9817.0

14419.4

部门

结构(%)

第一产业

10.5

6.7

4.7

6.7

3.3

2.2

1.2

第二产业

33.9

33.1

30.4

27.1

23.4

19.0

19.8

第三产业

55.6

60.2

64.9

66.2

73.3

78.8

79.0

劳动就业人数

(万人)

5243

6261

7930

9715

11791

13689

15749

部门

结构(%)

第一产业

6.4

4.4

2.7

2.9

2.9

2.1

2.0

第二产业

33.6

31.3

28.9

25.4

20.6

21.6

19.6

第三产业

59.9

64.3

68.4

71.7

76.1

76.3

78.4

 

(注:劳动力部门结构数据为2004年)

(1)图1展示了8个不同名称的气团。请确定分类标准和类别名称,并根据分类标准对这8个气团进行分类,完成下表。提示:可以将8个气团分成两类。
气团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名称
气团名称
 
 
 
 
 
 
 
(2)根据图1,说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西洋气团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之处。
(3)根据图1,解释大陆气团大致南北延伸,呈带状分布这一现象。
(4)根据图2,说明北美制造业带所处位置。分析此处形成北美制造业带的区位因素。
(5)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美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2.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举一例说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回答问题。

注意:图中坐标单位R为年辐射差额(热量收入),单位:卡/平方厘米·年。纵坐标单位为一比值R/Lr,其中Lr为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需的热量卡数)。不同的自然地带处于图中不同的位置上。


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1)判断:针叶林、热带稀树草原分别处于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哪两个位置上?
(2)以图中自然地带为例,说明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4.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是 ,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2)简述甲处地形部位形成的地质作用。
(3)完成下表。
地理事物名称
图中数码(代表不同的地层)
三叶虫化石
 
恐龙蛋化石
 
早期人类遗迹
 
煤层
 
油气构造
 
 
5.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回答问题。

太阳移动轨迹图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北京的日期是 日,北京时间是 。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的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3)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ABCDEF各点中的 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
(4)请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位于D时,东、西半球的昼夜状况。注意:用直线表示晨昏线,用一组斜线表示夜。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时,若此日恰逢农历十五,天气晴朗,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够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6.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贵州高原地表崎岖破碎,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和山间洼地等相互交错,处处突兀出“地无三里平”的山原特征。

材料二:贵州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却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量低,交通不便。人口分布不均,存在着“地广而嫌狭,人稀而患挤”的矛盾。

材料三:人口调和指数是表示一个地区人口与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协调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T=。其中,T表示人口调和指数,Di表示承载人口密度,D0表示现实人口密度。

当T=1时,说明人口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协调的。当T>1时,说明人口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处于过剩状态,不存在人口压力。当T<1,说明人口处于不足状态,已构成人口压力。人口调和指数又分为自然人口调和指数和经济人口调和指数。


图1 贵州省自然人口调和指数分布图   图2贵州省经济人口调和指数分布图

注:图例中由A至E,人口调和指数由大到小。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县(市)数。

(1)分析贵州省“地无三里平”的成因。
(2)说明贵州省经济人口调和指数的分布特征。
(3)贵阳市自然人口调和指数处于E类地区,而经济人口调和指数反处于A类地区,分析其中的原因。
(4)为了使贵州省人口调和指数向理想的方向转化,请提出该地区发展的方向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7.
读图,回答问题。

地形剖面线示意图
(1)描述剖面线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状况。
(2)剖面线经过了哪些农业地域类型?位于该线上且临海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3)拉萨河谷种植水稻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4)剖面线经过了哪些地域文化区?这些地域文化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请各说出一种。

2.单选题(共14题)

8.
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E处沙漠沿海岸线延伸2000多千米的因素是
A.地形B.降水
C.大气环流D.洋流
【小题2】M地有一渔场,其成因是
A.气候条件好
B.涌升流影响
C.暖寒流交汇
D.河流的注入
9.
读下图 “月相成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出现月食时,月球在图中的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小题2】下图为一组日全食照片,按日全食由开始到结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③④②①
10.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①这一过程可以表示
A.石英砂岩形成石英岩
B.页岩形成花岗岩
C.板岩形成片岩
D.大理岩形成石灰岩
【小题2】下列一组数字代码含义相同的是
A.②③⑦
B.①③⑥
C.④⑤⑦
D.①②③
11.
读“某地年降水量变化图”。

【小题1】该地位于
A.欧洲大陆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小题2】甲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小题3】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2.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3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7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5时45分。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B.南太平洋C.北印度洋D.南印度洋
【小题2】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正北B.正南C.正东D.正西
13.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
B.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
【小题2】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会使③减少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增加
14.

   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①  ② ③ ④
【小题1】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传统民居多为石砌碉房
B.②地的地方戏曲是信天游
C.③地具有多民族文化特征
D.④地的评剧、越剧、昆曲、园林建筑著名
15.
读“某区域等值线图”,等值线数值a>b>c。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假如此图是等高线图,则
A.E、F表示鞍部
B.E表示山谷,F表示山脊
C.E表示山脊,F表示山谷
D.E、F表示地形剖面线
【小题2】假如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等值线为等温线,则此图为
A.北半球冬季等温线B.北半球夏季等温线
C.南半球冬季等温线D.南半球夏季等温线
16.
读“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气温较高的月份是
A.3、4、5月B.6、7、8月
C.9、10、11月D.12、1、2月
【小题2】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①酿酒 ②纺织 ③制糖 ④榨油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7.
读“技术进步与钢铁工业区位变动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中,煤炭运输成本低于铁矿运输成本的时期是
A.18世纪以前
B.18世纪60年代后
C.20世纪初
D.20世纪60年代以后
【小题2】当前,运输费用在钢铁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另一些因素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在增强,它们有
①劳动力 ②铁矿产地 ③信息 ④集聚 ⑤科技 ⑥市场 ⑦煤炭产地 ⑧沿江靠海
A.③④⑥⑧B.②③④⑤
C.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
18.

   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空心城”现象表明,中心商务区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B.建筑物高大密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D.交通发达
【小题2】“不夜城”和“空心城”现象说明,纽约
A.处于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
C.城市化水平高D.城市经济活动异常
19.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下列首位城市中,集聚程度最弱与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分别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唐城市群
1.62
1.5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35
2.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广州、沈阳B.上海、上海C.沈阳、广州D.北京、沈阳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首位度的数值越大,城市发展越平衡
B.城市首位度的数值越大,城市化的地区差别越小
C.城市首位度高是经济不够发达国家的特点
D.城市首位度低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特点
20.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成本、运费和劳动力成本曲线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c、b、a
B.a、b、c
C.c、a、b
D.b、a、c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
B.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C.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该城市西侧交通通达度比东侧高
【小题3】综合考虑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B.②C.③D.④
21.
下表是我国某地农业种植方式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传统种植方式
小麦
玉米
休耕
西瓜
小麦
现代种植方式
休耕
小拱棚西瓜
玉米
小麦
玉米
休耕
 
【小题1】该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田农业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D.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小题2】该地区可能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