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5题)
1.
下列事件中,不能证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是( )。
A.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
B.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C.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
D.1983年8月,中国加入《南极条约》 |
4.
下图是玲玲同学去年暑假考察的“一带一路”示意图,海路去陆路返。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A.经过了亚洲、美洲和欧洲 |
B.在①处观赏到热带草原景观 |
C.在③地区跨国游历很便利 |
D.从俄罗斯边界返回祖国口岸 |
5.
八年级一班有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下列四个同学在讨论各自家乡的特色,其中错误的是( )
A.小华同学说:“我来自新疆乌鲁木齐,长绒棉、啤酒花、番茄、葡萄、哈密瓜都是我家乡的特产,我的家乡所在的省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
B.小伟同学说:“我来自海南三沙市,1940年,我的祖爷爷移居到了这个祖国最南端的城市” |
C.小丽同学说:“我来自辽宁连云港,我的家乡是陇海铁路的起点” |
D.小红同学说:“我来自西藏那曲,我的家乡的优良畜种是耗牛,我的家乡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
6.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下列措施对实现“中国梦”不利的是()
A.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
C.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
D.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
7.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为解决粮食问题,必须()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
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
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 |
9.
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 |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更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重工业,努力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11.
下列关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
B.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国已是发达国家 |
C.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同居世界前列 |
D.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13.
有关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 B.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
C.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 D.中国综合国力与美、日、俄、德等居世界前列 |
15.
有关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总量均很丰富![]() | B.人口众多,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前列 |
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大![]() | D.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均自西向东流 |
2.填空题- (共2题)
3.解答题- (共3题)
18.
读图,根据题意,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以下字母所代表的江、河是:
a 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 ________ ; e ________ 。

以下字母所代表的江、河是:
a 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 ________ ; e ________ 。
19.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建设,促使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亚洲、 洲和非洲。
(2)“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交通要道有:① __ 海峡、② ___ 运河。
(3)“丝绸之路”所经地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大陆内部降水 (多/少),沿海地区降水 (多/少)。

(1)“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亚洲、 洲和非洲。
(2)“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交通要道有:① __ 海峡、② ___ 运河。
(3)“丝绸之路”所经地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大陆内部降水 (多/少),沿海地区降水 (多/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