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5题)
1.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
B.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 |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
D.汉族居住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少数民族聚居 |
2.
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
C.我国主要位于低纬度 |
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度,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
3.
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blank#}1{#/blank#}(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blank#}2{#/blank#}的缘故.
4.
下列以对联的形式描绘出我国各省区的突出特点。例如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以上四句对联描述的分别是()
A.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 B.内蒙古、黑龙江、海南、云南 |
C.内蒙古、海南、黑龙江、云南 | D.云南、内蒙古、黑龙江、海南 |
6.
阅读下面材料,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是( )
单 位 | 江苏 | 山东 | 新疆 | 西藏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740 | 600 | 12 | 2 |
A.人口分布均匀 | B.人口分布不均匀 |
C.西部人口密度大 | 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
7.
李宗仁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石灰岩地区,溶洞多;地表崎岖、峰岭起伏。江清水碧,四季如春。”那么李宗仁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形区( )
A.青藏高原 | B.云贵高原 |
C.黄土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
10.
一位英国游客来到中国乘火车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几天时间,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我就感受到南北的温差很大。”回答小题。
【小题1】这位游客在我国旅游期间, 我国正处于________ 季
【小题2】这位游客乘坐火车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小题1】这位游客在我国旅游期间, 我国正处于________ 季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A.陇海—兰新线 | B.京哈—京九线 |
C.京包—包兰线 | D.浙赣—湘黔线 |
15.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6.
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 B.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垦荒种粮 |
C.东北平原地区大量种植油菜 | D.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水果和林业生产 |
21.
读我国某地2012年月平均气温数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处于我国的(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3.6 | 5.6 | 10.1 | 16 | 21.3 | 24.6 | 27.9 | 26.9 | 22.9 | 17.1 | 8.8 | 6.8 |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处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 B.东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南方地区 |
24.小莉将一颗灵山荔枝放入水中,发现荔枝下沉,如图所示,荔枝受到的浮力{#blank#}1{#/blank#}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荔枝的体积是15cm3,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blank#}2{#/blank#} N.
25.
看下面黄土高原图,回答小题 。

【小题1】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问题是( )
【小题2】黄土高原东起①( )
【小题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小题4】从四大区域位置看,黄土高原位于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第_____阶梯。

【小题1】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问题是( )
A.地震 | B.台风 | C.水土流失 | D.火山爆发 |
A.燕山山脉 | B.吕梁山脉 |
C.阴山山脉 | D.太行山脉 |
A.地表裸露 |
B.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
C.黄土质地疏松 |
D.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不合理活动 |
A.南方三 | B.北方二 |
C.西北三 | D.青藏一 |
26.为了监测水库的水位,小明设计了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的装置.该装置由长方体A和B、滑轮组、轻质杠杆CD、电子秤等组成,且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OC:OD=1:2,如图所示.已知A的体积VA=0.03m3,A所受的重力GA=600N,B所受的重力GB=110N;当水位上涨到与A的上表面相平时,水面到水库底部的距离h=20m.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与摩擦.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31.如图所示,小宁用轻质吸盘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B.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测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2.解答题- (共3题)
36.
读下图,回答问题。

(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增长幅度最小的是______,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条曲线下降幅度大的是_____,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提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人口方面应采取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增长幅度最小的是______,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条曲线下降幅度大的是_____,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提高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人口方面应采取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是___________山脉,它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也是我国季风区与_________区的分界线;其东侧是我国最大的 _____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山脉,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与 ________区分界线。
(2)图中①是 _______河,它发源于 ________高原,最终流入 ________海。
(3)D处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是___________山脉,它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也是我国季风区与_________区的分界线;其东侧是我国最大的 _____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山脉,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与 ________区分界线。
(2)图中①是 _______河,它发源于 ________高原,最终流入 ________海。
(3)D处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
38.
读“南方地区图”,回答问题。

(1)南方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为_______、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
(2)图中A、B等城市都为于___________沿岸(填河流名),冬季河流________(有、无)结冰期,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
(3)上海位于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城市c位于_________(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地区被称为我国的“_______大门”,当地以___________型经济为主。
(5)图中字母E(特别行政区)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
(6)图中台北是_______省的行政中心,该省北临______海,西隔_____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南方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为_______、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
(2)图中A、B等城市都为于___________沿岸(填河流名),冬季河流________(有、无)结冰期,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
(3)上海位于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城市c位于_________(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地区被称为我国的“_______大门”,当地以___________型经济为主。
(5)图中字母E(特别行政区)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
(6)图中台北是_______省的行政中心,该省北临______海,西隔_____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5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