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蜂巢屋”是叙利亚阿勒颇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圆锥形屋顶,除石质基底外,全用土坯堆砌而成,墙体厚达80厘米。房屋除了一道拱形大门外,没有一扇窗户。这种建筑特点与当地气候相适应。阿勒颇城市内有30%以上的建筑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但在战争中,许多建筑被毁。目前,叙利亚正在着手古迹的恢复与保护工作。下图为叙利亚相关图像资料。
【小题1】叙利亚( )
A.为亚洲东部临海国 | B.西部石油资源丰富 |
C.东部地势北高南低 | D.北部与伊拉克相邻 |
A.墙体厚实——隔热保温,防风防沙 |
B.拱形大门——防止雨水的浸泡 |
C.圆锥形屋顶——利于夏季排泄雨水 |
D.石质基底——防御冬季的严寒 |
A.佛教 | B.伊斯兰教 | C.基督教 | D.道教 |
A.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 | B.有利于今后进行仿造 |
C.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 D.延续历史,传承文化 |
印度一名大学生因发明了聚集空气中水汽的仪器而荣获印度创意大奖。该装置将空气中的水汽收集,再过滤净化。这个简单的发明,可以解决印度的缺水困境。下图为南亚简图及相关图像资料。
【小题1】印度产生缺水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口众多 | B.全年高温 | C.降水季节变化大 | D.水体污染严重 |
A.以热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 B.阿拉伯民族,白色人种 |
C.恒河流域是棉花主产区 | D.全年气候干热,多发旱灾 |


【小题1】右图反映出欧洲西部地形特征是( )
A.地形复杂,多种多样 | B.地势中部低,南北较高 |
C.以山地为主,地势高 | D.地势起伏大,呈阶梯状 |
A.人口稠密,人口增长速度快 |
B.热量充足,降水多,乳畜业发达 |
C.中部平原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小 |
D.地中海沿岸夏季光照充足,适宜晒日光浴 |
①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 ②北部、南部山地地形,坡度适宜
③冬季降雪多,积雪量大 ④开展冰雪运动的历史悠久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 |
B.含沙量大,流域面积广 |
C.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 |
D.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事物(山脉、河流等)为界线,划分了9个区域,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物产、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下图为禹贡九州图。
【小题1】文中“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描述了我国的( )
A.地形特征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气候特征 |
A.山西省 | B.河南省 | C.山东省 | D.河北省 |
A.海陆变迁 | B.火山、地震影响 | C.全球变暖 | D.人类活动的影响 |
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2%。图5为我国2008—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变化及预测图。
【小题1】2008—2020年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
A.2008—2011年 | B.2011—2014年 | C.2014—2017年 | D.2017—2020年 |
A.![]() | B.![]() | C.![]() | D.![]() |
①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②迅速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③实现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上升 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小题1】图中黄河干流所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 )
A.陇、蜀、鄂 | B.鄂、豫、晋 | C.秦、晋、豫 | D.蜀、秦、陇 |
A.自南向北流 | B.多支流汇入 | C.水流清澈 | D.形成“地上河” |
A.分别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
B.分别以水田、旱地耕作为主 |
C.分别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D.分别属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
A.煤炭、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 | B.均被黄土覆盖,土质疏松 |
C.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 | D.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地势 | D.全球变暖 |
A.改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 |
B.增加渭河流域的供水量 |
C.缓解汉江流域旱涝灾害 |
D.改变渭河流域气候类型 |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于2018年6月在北京举办,展示了大运河沿途的省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下图为京杭运河示意图。
【小题1】北京举办此次活动,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 B.文化中心 | C.经济中心 | D.国际交往中心 |
A.杭州西湖龙井绿茶 | B.泰山皮影 |
C.全聚德的烤鸭技艺 | D.徽墨制作 |
A.西气东输 | B.引黄入晋 | C.西电东送 | D.南水北调 |
A.![]() | B.![]() | C.![]() | D.![]() |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台湾省内80%的人口祖籍是福建。2019年3月,来自高雄的首批货物通过海运从台湾运至厦门,再搭乘中欧(厦门)班列发往莫斯科,标志着台湾至厦门至俄罗斯这条新物流通道顺利开通。下图为台湾岛等温线图。
【小题1】台湾岛( )
A.受纬度位置影响,南北温差大 |
B.受海陆位置影响,东西温差大 |
C.受地形影响,东部地区温差大 |
D.受河流影响,西部地区温差小 |
①华人华侨多 ②文化相同 ③旅游业发达 ④距离较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铁矿石 | B.汽车零件 | C.小麦 | D.煤和石油 |
2.解答题- (共4题)
2018年8月,旅友宋伟前往北极三岛旅行。下图为北极三岛旅游线路图。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站:冰岛——“冰火之国”
(1)宋伟来到地处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冰岛,这里气温低,______和光照不足,粮食、蔬菜、水果曾严重依赖进口。为了解决此问题,冰岛人利用地处两大板块的张裂处,______资源丰富的条件,修建绿色智能温室,提高和调节温室内______、湿度和土壤水分,生产出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果蔬,并成为欧洲最大的香蕉种植出口国。
第二站:格陵兰岛——“荒野之岛”
(2)宋伟在旅行手账中记录了他在格陵兰岛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些错误的表述,从中挑出三处。

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站:斯瓦尔巴群岛——“科考基地”
(3)宋伟参观了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从科考队员的介绍中得知,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6至8月,主要是因为此时段北极地区______、______,利于进行科学考察。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是______(选择填空)。
①监测海冰变化 ②开采深海可燃冰 ③考察古环境变迁 ④开展航道综合调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4)宋伟结束旅行之后,结合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旅行的主要注意事项,请将其补充完整。

春节期间,小丽吃着来自智利的美味樱桃,对这个自称“天涯之国”的遥远国度产生了兴趣。她查找资料,了解到这个国家不仅盛产水果,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铜矿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是中国主要的铜矿进口来源国之一。下图为智利示意图及南美洲气候类型图。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小丽查到智利樱桃出口运输方式以海洋运输为主,航空运输为辅。任选一种运输方式,说明其优势。
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下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找出两项能够反映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信息。
(2)图中甲、乙两地是西北地区荒漠中的“米粮川”,据图分别说出甲、乙两地主要的灌溉水源。
(3)丙盆地盛产优质的长绒棉,该地区棉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双项选择)。
A.面积较小,零散分布 | B.沿山施、河流分布 |
C.集中分布在盆地内部 | D.大面积连片分布 |
每年9至10月,新疆棉花成熟时期,铁路部门会开通采棉专列,方便来自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的采棉大军前往新疆采收棉花。
(4)“采棉大军进疆”的现象反映出影响该地区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是______,除了这种方式外,该地区还可以采取______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塔里木河流域是胡杨林的天堂,两岸分布的天然胡杨林,构成一道长达数百公里的天然林带。
(5)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流域大片胡杨林死亡。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反映胡杨林的减少过程。

胡杨耐早、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经过十八年的综合治理,塔里木河流城胡杨林恢复生机。生活在该流域的居民感受最深:沙化面积减小了,干涸的海子有水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起沙、浮尘减少了,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至46种,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6)说出胡杨林的恢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至少答出2点)示例:干涸的海子有水了:涵养水源。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茶香四溢、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主题为“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2019年5月26日在贵阳开幕。此活动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学校开展了贵州的研学活动。图15为贵州示意图及资料。依据研学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资州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载:贵州省种茶历史超过3000年,该省茶叶曾一度成为皇室用茶。近年,东部的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西部的贵州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
A.天无三日晴 | B.下雨当过冬 | C.地无三里平 | D.黔地多良药 |
第二小组以“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了解到:近年,贵州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数据产业发展尤为引人关注。大数据产业是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上,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存储和加工的信息服务业。该产业的特点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其次大数据存储需要洁净的空气。
(2)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河流落差______,年降水量______,______资源丰富,又有丰富的______(矿产)资源,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海拔______,比同纬度地区气温______,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多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尘埃少,空气质量______,可大幅降低大数据中心机房的除尘成本。第三小组以“极具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为主题进行研究。下表为研学资料。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