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9题)
1.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2】图中③所在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 )
【小题3】下列关于④区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D.一月0℃等温线经过此处 |
A.灌溉便利 | B.土壤肥沃 |
C.热量丰富 | D.光照强,日温差大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
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
5.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图所示的景观,出现在黄河的( )
【小题2】形成该图所示的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该图所示的景观,出现在黄河的( )
A.上游 | B.中游 | C.下游 | D.源头 |
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 |
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 |
C.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D.内蒙古草原严重沙漠化 |
7.
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东南丘陵 |
B.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
C.小兴安岭 塔里木盆地 横断山脉 |
D.天山山脉 内蒙古高原 四川盆地 |
8.
关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饮食、民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人喜欢面食,房屋的墙体较薄,窗户较小![]() | B.北方人喜欢面食,房屋的墙体较薄,窗户较小 |
C.南方人喜欢米饭,房屋的墙体较薄,窗户较大![]() | D.北方人喜欢米饭,房屋的墙体较厚,窗户较大 |
9.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开发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②是我国茶叶、橡胶的重要生产基地③河湖众多,“鱼米之乡”④有滨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②是我国茶叶、橡胶的重要生产基地③河湖众多,“鱼米之乡”④有滨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1.
这里有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胆怯的羚羊,湛蓝的天空,虔诚的喇嘛,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上述材料是下列什么地区的写照
【小题2】(小题2)对人类生产生活而言,该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小题1】上述材料是下列什么地区的写照
A.青藏地区 | B.西北地区 | C.南方地区 | D.北方地区 |
A.太阳辐射强 | B.日照时间长 |
C.森林草原茂密 | D.低温、缺氧、地势崎岖 |
12.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
【小题2】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在已成为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谋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 B.森林资源丰富 |
C.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 D.交通便利 |
A.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
B.东北平原的农作物是一年两至三熟 |
C.东北平原位于亚热带 |
D.东北平原属于湿润地区 |
19.
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打工妹”、“打工仔”纷纷涌向珠江三角洲,其原因是( )
A.珠江三角洲气候条件较好 |
B.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
C.珠江三角洲加工业发展较快、劳力需求大、就业机会多、报酬高 |
D.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 |
2.解答题- (共6题)
20.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 地区,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色是 ,该地区被称为“日光城”的城市是 。
(2)“沙漠之舟”主要生活在 地区.该地区是一个以 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3)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相吻合的是 (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800毫米等降水最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区域④多为水田,传统民居多为倾斜屋面
B.区域③河流众多,内河航运普遍
C.区域①干旱,发展了河谷农业
D.区域②为高寒草原牧区,传统民居为蒙古包
(5)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于④地区的歌舞比产生于③地区的歌舞
①舞姿更道劲有力 ②舞姿更轻柔飘逸③歌声更委婉动听④歌声更粗犷嘹亮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 地区,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色是 ,该地区被称为“日光城”的城市是 。
(2)“沙漠之舟”主要生活在 地区.该地区是一个以 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3)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相吻合的是 (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800毫米等降水最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区域④多为水田,传统民居多为倾斜屋面
B.区域③河流众多,内河航运普遍
C.区域①干旱,发展了河谷农业
D.区域②为高寒草原牧区,传统民居为蒙古包
(5)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于④地区的歌舞比产生于③地区的歌舞
①舞姿更道劲有力 ②舞姿更轻柔飘逸③歌声更委婉动听④歌声更粗犷嘹亮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
读西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___(山脉),大致是我国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图中②是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F是________盆地。
(3)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4)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1)图中①是___________(山脉),大致是我国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图中②是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F是________盆地。
(3)图中从A→B→C,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4)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森林、草原
22.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叶汝求在最近召开的西部环境问题会议上指出,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1%,自然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西北干旱少雨,自然环境较差,西南雨量充沛,降雨集中,青藏高原严寒,空气稀薄。西部地区多山地和丘陵,占西部面积49.7%和14.9%,沙漠、戈壁、岩石和砾质地面积大,分布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西部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较低。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森林退化,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等问题。
材料二:漫画小草的哀求

(1)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和_____等。
(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3)西部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中“小草的哀求”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
材料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叶汝求在最近召开的西部环境问题会议上指出,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1%,自然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西北干旱少雨,自然环境较差,西南雨量充沛,降雨集中,青藏高原严寒,空气稀薄。西部地区多山地和丘陵,占西部面积49.7%和14.9%,沙漠、戈壁、岩石和砾质地面积大,分布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西部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较低。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森林退化,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等问题。
材料二:漫画小草的哀求

(1)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和_____等。
(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
(3)西部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中“小草的哀求”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
23.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省东南部,面向浩瀚的_________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之为祖国的_________大门。
(2)珠江三角洲以_________(重、轻)工业为主,这里有我国的两个经济特区分别为深圳和珠海,与之相邻的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本区与A行政区进行经济合作中,不可能从A区(香港)输往内地的是( )
A.资金 B.技术 C.管理 D.劳动力
(4)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重要工业产品生产基地,主要产业部门不包括( )
A.纺织和服装制造业 B.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C.玩具制造业 D.煤炭及能源产业
(5)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很多地方是侨乡③ 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引进资金和技术 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前店后厂”的意思是:( )
A.沿海城市开店,内地城市办厂。
B.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家前面开店后面办厂。
C.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的基本经营模式。
D.珠江三角洲地区个体小作坊合作的基本经营模式。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省东南部,面向浩瀚的_________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之为祖国的_________大门。
(2)珠江三角洲以_________(重、轻)工业为主,这里有我国的两个经济特区分别为深圳和珠海,与之相邻的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本区与A行政区进行经济合作中,不可能从A区(香港)输往内地的是( )
A.资金 B.技术 C.管理 D.劳动力
(4)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重要工业产品生产基地,主要产业部门不包括( )
A.纺织和服装制造业 B.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C.玩具制造业 D.煤炭及能源产业
(5)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很多地方是侨乡③ 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引进资金和技术 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前店后厂”的意思是:( )
A.沿海城市开店,内地城市办厂。
B.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家前面开店后面办厂。
C.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的基本经营模式。
D.珠江三角洲地区个体小作坊合作的基本经营模式。
24.
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第三十届奥运会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行。据此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2)北京和伦敦都位于_________(南/北)半球和_________(东/西)半球,但两城市地方时相差8小时,所以当2008年8月8日20点北京举行奥运会开幕式时,伦敦收看直播时间是_________。

(3)从右图“北京和伦敦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中,可以看出 ,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_________,夏季 _________, 属_________气候;伦敦各月的降水分配比较_________,气温年较差较______,属_________气候。
(1)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 B.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
C.文化中心和工业中心 | D.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

(3)从右图“北京和伦敦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中,可以看出 ,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_________,夏季 _________, 属_________气候;伦敦各月的降水分配比较_________,气温年较差较______,属_________气候。
25.
读下面材料及台湾省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开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纪元,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解、对话、和平和双赢开启了历史性的契机……台湾风景迷人,物产丰富,有“水果之乡”的美称。大陆送给连战的三项大礼中就有“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和18种台湾水果零关税”。
材料二:

(1)文中提到 “海峡两岸”中海峡是指 。
(2)台湾岛为我国第 大岛,地形以 为主。
(3)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A. 海 B. 洋 C. 海
(4)台湾物产丰富,除了有“水果之乡”的美称,你还知道台湾省还有些什么美称?请你列举任意两种: 、 。
(5)台湾的经济特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这种经济特征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
①多优良港口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旅游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台湾多地震的原因是: 。
材料一: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开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纪元,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解、对话、和平和双赢开启了历史性的契机……台湾风景迷人,物产丰富,有“水果之乡”的美称。大陆送给连战的三项大礼中就有“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和18种台湾水果零关税”。
材料二:

(1)文中提到 “海峡两岸”中海峡是指 。
(2)台湾岛为我国第 大岛,地形以 为主。
(3)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A. 海 B. 洋 C. 海
(4)台湾物产丰富,除了有“水果之乡”的美称,你还知道台湾省还有些什么美称?请你列举任意两种: 、 。
(5)台湾的经济特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这种经济特征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
①多优良港口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旅游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台湾多地震的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