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0题)
24.
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 019家,其中使用蒸汽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2.解答题- (共2题)
31.
读“中国山河图”,完成问题。

(1)图中山脉①为 ,其东侧的地形区为 ,西侧的地形区为 ;东西两侧地形的共同特点为 ,不同特点为 。
(2)山脉③为 ,长江切穿此山形成著名的大峡谷,国家正在此处修建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为 水电站,说明此处 资源丰富。长江的L处及其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被称为“水乡”。那么,在L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可行性 (填大或小),因为 。
(3)图中山脉④为 ,其走向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脉是 和 两省的界山。
(4)图中山脉⑥为 ,⑦为 ,⑧为 ;盆地A为 ,B为 ,上述地形区大部分位于 (填省区)境内,由此总结该省区的地形特点为 。
(5)长江发源于图中的⑨ 山,注入G 海。
(6)图中C为 高原,平均海拔在 以上,被称为“ ”。由于地势高,所以该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 的地区之一。
(7)图中河流D为 江,该河流为我国与 国的界河。该河流流域内由于 ,所以该河具有“水量丰富”的特征;由于 ,所以该河流具有“含沙量小”的特征;由于 ,所以该河流具有“结冰期长”的特征。
(8)图中山脉⑤为 ,该山脉主要位于 省境内,该省的的简称为 ,该省的省会城市为 。

(1)图中山脉①为 ,其东侧的地形区为 ,西侧的地形区为 ;东西两侧地形的共同特点为 ,不同特点为 。
(2)山脉③为 ,长江切穿此山形成著名的大峡谷,国家正在此处修建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为 水电站,说明此处 资源丰富。长江的L处及其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被称为“水乡”。那么,在L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可行性 (填大或小),因为 。
(3)图中山脉④为 ,其走向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脉是 和 两省的界山。
(4)图中山脉⑥为 ,⑦为 ,⑧为 ;盆地A为 ,B为 ,上述地形区大部分位于 (填省区)境内,由此总结该省区的地形特点为 。
(5)长江发源于图中的⑨ 山,注入G 海。
(6)图中C为 高原,平均海拔在 以上,被称为“ ”。由于地势高,所以该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 的地区之一。
(7)图中河流D为 江,该河流为我国与 国的界河。该河流流域内由于 ,所以该河具有“水量丰富”的特征;由于 ,所以该河流具有“含沙量小”的特征;由于 ,所以该河流具有“结冰期长”的特征。
(8)图中山脉⑤为 ,该山脉主要位于 省境内,该省的的简称为 ,该省的省会城市为 。
32.
黄土高原部分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以后者更为突出。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极易受流水侵蚀;人为原因是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人们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工程措施治标,以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流干支流修建水库蓄水,在沟道上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水平梯田,蓄水保土。生物措施是种草种树,使土不下坡。为了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还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应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提高经济效益。
(1)通过阅读,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2分)
(2)结合课本,谈谈应该怎样解决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2分)
(1)通过阅读,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2分)
(2)结合课本,谈谈应该怎样解决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0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