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1题)
5.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航拍俯瞰视角,呈现祖国大地无与伦比的美: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四季轮转,冰火交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航拍中国·黑龙江》能拍摄到的场景是
【小题2】“30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见证我国蓝色海疆广阔,保卫责任重大,如我国的最南端在
【小题1】《航拍中国·黑龙江》能拍摄到的场景是
A.阳光沙滩、蓝天白云,椰树婆娑 |
B.林海、雪原壮美辽阔,冰灯、冰雕美轮美奂 |
C.雄伟的长城在群山中逶迤延伸,枫叶红了,群山片片嫣红 |
D.东方明珠塔高耸入云,外滩灯火璀璨,夜景迷人 |
A.帕米尔高原 | B.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
C.曾母暗沙 |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
6.
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要决策,下列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 B.会大大加快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
C.会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 D.可有效提升我国人口的素质 |
7.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都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其东西两则都分布着壮美宽广的地形区.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叙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①是内蒙古高原 | B.②是东北平原 |
C.③是黄土高原 | D.④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
8.
读2006~2011年中国(除港澳台外)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可知,2006年到2011年,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A.人口总量停止增长 | B.人口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
C.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 D.人口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下降 |
10.
A. 北京 B. 兰州 C. 拉萨 D. 广州
【小题2】“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的推出,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
A. 美化城市环境 B. 绿色出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D. 增加就业,加速工业现代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来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如果只考虑降雨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 北京 B. 兰州 C. 拉萨 D. 广州
【小题2】“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的推出,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
A. 美化城市环境 B. 绿色出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D. 增加就业,加速工业现代化
11.
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 )

【小题1】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
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
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 |
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
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
A.福建、台湾 | B.北京、上海 | C.湖北、湖南 | D.西藏、青海 |
12.
读如图“中国政区图”看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B.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全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
C.海域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 |
D.南北跨纬度约57°,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
13.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事物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5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为:
【小题2】(小题2)图中汽车牌照的属地为:

【小题1】5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为:
A.壮族 | B.蒙古族 | C.傣族 | D.藏族 |
A.四川 | B.广西 | C.重庆 | D.云南 |
14.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合作,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民俗活动与对应民族关联错误的是
【小题2】上题中提及的三个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反映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
【小题1】下列民俗活动与对应民族关联错误的是
A.泼水节—朝鲜族 | B.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
C.晒佛节—藏族 | D.端午节赛龙舟—汉族 |
A.东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 B.南方地区 |
C.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 D.西部地区 |
17.
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②冬季我国南北地区温差大 ③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加 ④我国各地降水差别不大
①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②冬季我国南北地区温差大 ③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加 ④我国各地降水差别不大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21.
“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第三阶梯上 | B.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
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 | 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 |
2.解答题- (共8题)
22.
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远方的家”专题片《边疆行》,穿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中国陆路边疆9个省区,展现了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

(1)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__大陆的东部,______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边疆行》专题片“最北之旅漠河”中的漠河位于______省区;摄制组在云南省欣赏并拍摄的民族舞蹈(见图)反映了______少数民族风情.
材料:“远方的家”专题片《边疆行》,穿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中国陆路边疆9个省区,展现了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

(1)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__大陆的东部,______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边疆行》专题片“最北之旅漠河”中的漠河位于______省区;摄制组在云南省欣赏并拍摄的民族舞蹈(见图)反映了______少数民族风情.
23.
小凯一家计划利用假期自驾沿318国道游览,出发之前小凯查阅了一些资料。请你根据地图再帮他补充一些资料。

资料:318国道起点为上海人民广场,途径6省市,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1)318国道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直辖市有上海市和________市;国道上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_______(填全称),这里的人口分布_________(稀疏或稠密)。
(2)318国道的终点是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此桥是连接中国和_______的边境的大桥。
(3)图中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地理分界线,其中腾冲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_______________。

资料:318国道起点为上海人民广场,途径6省市,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1)318国道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直辖市有上海市和________市;国道上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_______(填全称),这里的人口分布_________(稀疏或稠密)。
(2)318国道的终点是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此桥是连接中国和_______的边境的大桥。
(3)图中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地理分界线,其中腾冲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_______________。
24.
读下面我国两大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码)
(2)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治理该河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示意图中的④为________(城市),是中游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
(4)长江含沙量逐年增加,反映出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严重的_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
(5)两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中、下)游河段。
(6)为了缓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正在修建的_________工程将两河联系
在了一起。

(1)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码)
(2)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治理该河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示意图中的④为________(城市),是中游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
(4)长江含沙量逐年增加,反映出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严重的_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
(5)两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中、下)游河段。
(6)为了缓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正在修建的_________工程将两河联系
在了一起。
25.
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_____________高原 B _____________盆地 C _____________盆地
(2)、“______山—祁连山—______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三级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_______平原。
(3)、分析选择: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这是因为:(________)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错
(4)下列地形区与其农业景观组合正确的是:(_______)
A、辽东丘陵——一片片碧绿的茶园 B、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稻田
C、内蒙古高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D、青藏高原——雪山下,棉田广布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_____________高原 B _____________盆地 C _____________盆地
(2)、“______山—祁连山—______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三级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_______平原。
(3)、分析选择: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了巨大水能,这是因为:(________)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错
(4)下列地形区与其农业景观组合正确的是:(_______)
A、辽东丘陵——一片片碧绿的茶园 B、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稻田
C、内蒙古高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D、青藏高原——雪山下,棉田广布
26.
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如图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填字母)。
(2)我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向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灾害。

(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如图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填字母)。
(2)我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向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灾害。
27.
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结合中国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
(2)图中A为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______山脉,该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
(3)图中D是有“紫色盆地”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是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②是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两条河流都在这河段建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③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结合中国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
(2)图中A为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______山脉,该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
(3)图中D是有“紫色盆地”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是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②是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两条河流都在这河段建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③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读黄河及相关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山,流经九省区,是我国第二长河。
(2) 右图应位于黄河的_____游河段,黄河在这一段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____________(地形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4)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特别狭小且无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地区的______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下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山,流经九省区,是我国第二长河。
(2) 右图应位于黄河的_____游河段,黄河在这一段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____________(地形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4)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特别狭小且无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地区的______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下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1道)
解答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