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8题)
1.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一地形区,即黄土高原 |
B.数字②处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 |
C.图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太行山,④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 |
D.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乙地区,所以④河段形成了“地上河” |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请分析:
①如果转动目镜,污点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blank#}1{#/blank#}上;
②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blank#}2{#/blank#}上;
③如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blank#}3{#/blank#}上。
5.
如下图阴影所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措施相结合 |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
C.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把陡坡开垦为耕地 |
D.引进良种畜禽,实行天然放牧 |
6.
最能全面反映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①地表裸露地较多,缺少植被保护
②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降雨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④开垦、采矿、修路,使得地表疏松.
①地表裸露地较多,缺少植被保护
②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降雨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④开垦、采矿、修路,使得地表疏松.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7.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8.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9.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 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
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 | 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
11.
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A.土质疏松, 过度放牧 | B.降水集中, 过度垦荒 |
C.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 D.植被破坏, 垦荒造田 |
14.
有关黄土高原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B.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 |
C.要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
D.黄土高原的泥沙大量被冲到黄河里,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第二大的河流 |
2.解答题- (共7题)
19.
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中对我国某地形区有一段描述“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玛,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表形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该地形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其中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__。
(3)该地形区所在地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能源输出地,主要能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中我国第二大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此河段初冬初春季节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1)图中A所在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表形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该地形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其中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__。
(3)该地形区所在地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能源输出地,主要能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中我国第二大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此河段初冬初春季节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2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1.___ ,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 ,该水样取自黄河___ (填“上”或“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乙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____ ,水土流失____ ;
D地表植被___ ,水土流失___ 。
观察比较:图甲中水样A与图乙中水样___ (填“C”或“D”)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___ 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_________ 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等。
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图甲)、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图乙)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2)(实验探究)观察图乙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
D地表植被
观察比较:图甲中水样A与图乙中水样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
22.
某地理小组拟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如图甲.
探究主题: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探究过程:两个相同的杯子,两块相同的木板,足量的沙土和清水,两个喷水器,一块草皮.探究过程:选取材料,模拟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

(1)植被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同等坡度,同等喷水强度,没有覆盖草皮,其杯内沙土量 (多或少).
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喷水强度,同样沙土条件,喷水强度大的,杯内沙土量多.
坡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喷水强度,同样沙土条件,坡度大的,杯内沙土多.
归纳总结:
(2)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植被 , 等.
验证迁移:
(3)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分布图如图乙可以看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①为 (地区名称),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不定项选择).
拓展延伸
(4)②是我国新疆地区,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③是我国长白山地区,也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探究主题: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探究过程:两个相同的杯子,两块相同的木板,足量的沙土和清水,两个喷水器,一块草皮.探究过程:选取材料,模拟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

(1)植被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同等坡度,同等喷水强度,没有覆盖草皮,其杯内沙土量 (多或少).
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喷水强度,同样沙土条件,喷水强度大的,杯内沙土量多.
坡度与水土流失相同时间内,同等喷水强度,同样沙土条件,坡度大的,杯内沙土多.
归纳总结:
(2)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植被 , 等.
验证迁移:
(3)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分布图如图乙可以看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①为 (地区名称),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不定项选择).
A.位于地势第三阶梯上 | B.气温年较差大 |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 D.植被覆盖率低 |
拓展延伸
(4)②是我国新疆地区,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③是我国长白山地区,也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2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严重,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2)图中城市①主要的工业部门: 、 .(至少两个)
(3)北京所处的经纬度为 ,其所处的干湿地区是 .
(4)2014年2月26日,重雾霾在京城盘踞整整一周时间.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六级严重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请你说出一项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 .

(1)图中A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严重,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2)图中城市①主要的工业部门: 、 .(至少两个)
(3)北京所处的经纬度为 ,其所处的干湿地区是 .
(4)2014年2月26日,重雾霾在京城盘踞整整一周时间.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六级严重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请你说出一项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8道)
解答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