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2.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宣扬平等意识 |
B.政治自由有限 |
C.强调依法治国 |
D.必须人人参政 |
3.
“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是程序方面都没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这句话说明罗马法
A.涵盖了现代法制度基本内容 |
B.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 |
C.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
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 |
4.
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
A. 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B. 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C.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D. 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A. 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B. 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C.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D. 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5.
1787年10月25日,国会议员怀特在致布朗的信中说:“如果从他们这各自的遐想的独立之中,却生出许多倾轧顽强、各自为政的主权州来,我们共同的利益还有什么指望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美国各州已一致通过1787年宪法 |
B.已经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
C.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宪法保障 |
D.主张建立中央集权政府 |
6.
“从世界史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思想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C.实行了责任内阁制 |
D.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7.
有学者认为,就俾斯麦的君主制信念而言,“他身上寄有着一个中世纪的灵魂,“俾斯麦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忽视其至压制自由民主、专注于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强权道路”。他将人道主义贬低为无用的“废话”。据此现点可推知
A.德意志君主制违行潮流 | B.俾斯麦致力于复辟帝制 |
C.俾斯麦是君主的代言人 | D.德意志帝国潜伏着危机 |
8.
著名学者高全喜认为“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
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
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
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
9.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割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
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
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
10.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从政治观点看来,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这种判断是基于
A.英法等国惯于出尔反尔 |
B.清政府的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
C.清政府对列强存有较大疑惧 |
D.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 |
1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这段话强调的是:
A.要理性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
B.要正确认识西方的侵略动机 |
C.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
D.要辩证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
12.
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