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26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制度建设与多元一体

周人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地处边缘或前哨的封国,无不负有融合异族的任务。晋国奉命安抚夏人和戎族。考古发现的燕国遗址,处处显示周文化与当地土著及北方山戎族群的混合。汉水和淮水流域的封国,成串安置在中原的南方前哨。他们分别与当地土著混合。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1)请写出周人在全国建立“封建网络”的制度名称;结合图文和所学,简述此制度的作用。
到魏孝文帝登基时,北魏帝国已历大半个世纪……但是皇帝仍然受制于两种贵族——豪族:一是鲜卑军事贵族,八部大人对皇帝的意志始终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一是中原的豪族,他们维持坞堡经济,隐匿户口,逃避租调徭役,令国家的税基不足,中央财政力量不大,这反过来使得皇帝更加依赖鲜卑军事贵族。

——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2)北魏是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
2.
近代日本的历史观察
日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封建割据让位于中央集权①;社会秩序得以重构②;征兵制的军队取代家族武士,成为政权最终可以诉诸的工具;工厂得以开设,贸易得到奖励③;西式教育经过国立学校系统的建立而得以推广。结果,日本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能在世界文明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英)威廉·比斯利《明治维新》

(1)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上述评论中,序号所述变革对应的明治维新的政策。

1889年10月,日本某杂志记者在《维新改革史之管见其一王政维新与王政复古》一文中指出,此二者并非代表“势不两立之两大主义”,它们的不同在于:“一欲效法泰西,破旧习于纵横,为出色之政;一则力保可存之物,师法古代建设新政府”。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以明治宪法为例,说说你对明治政府的改革既“维新”又“复古”的理解。
3.
某班同学围绕“拿破仑”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拿破仑和他的《民法典》
序号
 
材料
1
16世纪,法国成为复兴罗马法的中心。《民法典》的编制借鉴了罗马法经典之作盖尤斯《法学阶梯》的顺序和形式。
2
在革命之前,法国民法均以地方为单位;其种类之多,以数百计。伏尔泰说旅行法国者之换法律犹如其换马匹一样。1789年革命刚爆发时,法国人民在“请愿书”里就要求“速颁统一的民法典”。
3
《人权宣言》宣告的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成为民众的共识。《民法典》第一次把这些原则“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
4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上台执政。1800年,他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共召开102次会议,他主持了半数以上。最后,他还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获得通过。
 
(1)阅读材料,概括《拿破仑法典》得以颁布的历史条件。
探究二:历史名人眼中的拿破仑
1814年,诗人普希金在《皇村回忆》诗中写道:
“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人间的灾星出现了,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在他们面前,阴郁的草原在沉睡,/田野蒸发着血腥气。”

(2)依据材料,归纳普希金对拿破仑的评价,并简要分析他如此评价的原因。
探究三:不同时空中的拿破仑
材料1 拿破仑之所以能保持法国人领袖的地位,正是因为他尊重了制宪议会的社会立法成果;他的军事胜利保证了这些成果能保持下去,并且使这些成果能够在法国永远根深蒂固。
材料2 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在所征服之地都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取消各地内部的关卡,统一货币与度量衡;各附庸国以法国宪法为蓝本制定了本国的宪法。在反对其征服的斗争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各地兴起。
材料3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盛赞拿破仑“率其彪悍之国民,东征西击,卒能取威定霸,奋扬国威”,我中华民族十倍于法人,难道不能“攘外而立国”。在“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革命军》中,邹容称他和华盛顿二人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
(3)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览”3月12日在云南博物馆开展。主办方为何以拿破仑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主题?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2.单选题(共8题)

4.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其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轻罪重罚
5.
绘制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①  ②、③处应依次填入
A.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积弱”局面、保甲法与将兵法
B.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积弱”局面、市易法与均输法
C.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积贫”局面、保马法与保甲法
D.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积贫”局面、严格“恩荫”制
6.
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需要查阅学术书籍。下列四项分别为《俄国史》一书第三至六章的标题。他们应该重点阅读的是
A.“思想启蒙与文化教育”B.“现代化的艰难启动”
C.“专制制度的覆亡”D.“十月革命的胜利”
7.
据统计,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五日,共有339人次向皇帝上书417件。此现象得益于百日维新期间
A.鼓励官民上书言事B.设立农工商总局
C.在京师设立大学堂D.行宪法、开国会
8.
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戊戌变法的时间线索将以下地点排序,正确的是
①菜市口——戊戌六君子就义地点  ②颐和园仁寿殿——光绪帝接见康有为地点
③松筠庵——公车上书发生地点  ④安徽会馆——强学会成立地点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
9.
以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符合康熙帝的是
A.述而不作,万世师表
B.善于纳谏,完善科举
C.缔造统一,创立新制
D.维护主权,捍卫统一
10.
如图印度钱币的正面为圣雄甘地的照片,背面是纪念1930年“食盐进军”的雕塑。以下对“食盐进军”运动阐述正确的是
A.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这次运动后正式形成
B.这次运动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高潮
C.殖民当局的镇压直接引发了阿姆利则惨案
D.运动的强大声势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
11.
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4枚),如图为其中之一。李四光入选的理由在于

①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②他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③他选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④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