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共和时期的诗人维吉尔(Virgil)曾写诗云:“毫无疑问,别人会把青铜像铸造得精美无比,会把大理石雕刻得栩栩如生,会在法庭诉说得头头是道,会用规尺计量天体运行,会预告星辰的升起,但你们,罗马人呵,却要牢记以威力统辖天下万民,这正是你的天才所在——在世界推行和平之道,对顺从者宽宏大量,对桀骜者严惩不贷。”
(1)罗马共和时期的起止时间?
(2)诗人口中的“别人”主要是指哪个文明?这个文明除材料所述外,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3)结合史实描述,罗马是如何“以威力统辖天下万民”的?
材料罗马共和时期的诗人维吉尔(Virgil)曾写诗云:“毫无疑问,别人会把青铜像铸造得精美无比,会把大理石雕刻得栩栩如生,会在法庭诉说得头头是道,会用规尺计量天体运行,会预告星辰的升起,但你们,罗马人呵,却要牢记以威力统辖天下万民,这正是你的天才所在——在世界推行和平之道,对顺从者宽宏大量,对桀骜者严惩不贷。”
(1)罗马共和时期的起止时间?
(2)诗人口中的“别人”主要是指哪个文明?这个文明除材料所述外,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3)结合史实描述,罗马是如何“以威力统辖天下万民”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把上世纪(注:19世纪)欧洲大陆工业化所具有的突进特性看作是落后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诸般特定情境所产生的后果,而且,如果我们把高速工业化的压力看作是根植于这些情境之中的,那么,这些落后国家的政府不时表现出对突进和高速的强烈愿望就更容易理解了。
(1)列举欧洲大陆后进工业化的典型代表国家?
(2)这些国家各自的哪些“特定情境”促成了“高速工业化的压力”?
材料二落后国家还普遍显现出这样一些情况:花大力气引进最先进最昂贵的技术,并且把重点放在规模大的工厂,乐于发展资本型工业。出于类似上述的理由,我们不必非得把这些情形看成是主要由沽名钓誉和好大喜功所致。
(3)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的一项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表述。
材料三先进国家难以恰当地看待它们不那么幸运的兄弟国家的工业化政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个工业化的案例似乎都是把模仿先进国家的演进历程与不同于先进国家的、取决于当地情况的因素相结合。如果说先进国家并不总是能理解落后国家为什么要模仿自己,那么对它们来说搞清楚落后国家的具体情境就更难了。对于落后国家为推行工业发展而采用的特定制度工具,先进国家尤其难以认同;而对于落后国家伴随其工业化而来的意识形态,它们更是不知其所以然。对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本土因素对落后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亚历山大•格尔申克隆《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
(4)近代中国工业化之初,采用了怎样的特定制度工具和意识形态?为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落后国家工业化”的理解认识(要求:700——800字之间)
材料一如果我们把上世纪(注:19世纪)欧洲大陆工业化所具有的突进特性看作是落后国家前工业化时期的诸般特定情境所产生的后果,而且,如果我们把高速工业化的压力看作是根植于这些情境之中的,那么,这些落后国家的政府不时表现出对突进和高速的强烈愿望就更容易理解了。
(1)列举欧洲大陆后进工业化的典型代表国家?
(2)这些国家各自的哪些“特定情境”促成了“高速工业化的压力”?
材料二落后国家还普遍显现出这样一些情况:花大力气引进最先进最昂贵的技术,并且把重点放在规模大的工厂,乐于发展资本型工业。出于类似上述的理由,我们不必非得把这些情形看成是主要由沽名钓誉和好大喜功所致。
(3)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的一项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表述。
材料三先进国家难以恰当地看待它们不那么幸运的兄弟国家的工业化政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个工业化的案例似乎都是把模仿先进国家的演进历程与不同于先进国家的、取决于当地情况的因素相结合。如果说先进国家并不总是能理解落后国家为什么要模仿自己,那么对它们来说搞清楚落后国家的具体情境就更难了。对于落后国家为推行工业发展而采用的特定制度工具,先进国家尤其难以认同;而对于落后国家伴随其工业化而来的意识形态,它们更是不知其所以然。对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本土因素对落后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亚历山大•格尔申克隆《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
(4)近代中国工业化之初,采用了怎样的特定制度工具和意识形态?为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落后国家工业化”的理解认识(要求:700——800字之间)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球通史》记载:“中国人在与欧洲发生第一次冲突后(注:中西基督教传教之争),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他们将西方商人限制在少数海港和边境贸易站;处理国际事务时,仅有些例外地承认纳贡关系;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导表示过一时兴趣,但这些教导最终还是为他们所抛弃和遗忘。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如此缺乏根据。”
(1)“纳贡关系”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2)“耶稣会关于科学”的教导有哪些?
(3)你如何看待“如此自信”和“如此缺乏根据”的悖论?
材料《全球通史》记载:“中国人在与欧洲发生第一次冲突后(注:中西基督教传教之争),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他们将西方商人限制在少数海港和边境贸易站;处理国际事务时,仅有些例外地承认纳贡关系;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导表示过一时兴趣,但这些教导最终还是为他们所抛弃和遗忘。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如此缺乏根据。”
(1)“纳贡关系”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2)“耶稣会关于科学”的教导有哪些?
(3)你如何看待“如此自信”和“如此缺乏根据”的悖论?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这样描述近代中国开埠通商以来的历史变化:“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的泻入,渗开。……于是,两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
结合史实论证“两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
材料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这样描述近代中国开埠通商以来的历史变化:“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的泻入,渗开。……于是,两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
结合史实论证“两千年来的清一色变成了斑斑驳驳的杂色。”
3.单选题- (共18题)
5.
“_______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根据所学推测空格中应为()
A.英国光荣革命 | B.北美独立战争 |
C.美国南北战争 | D.日本明治维新 |
7.
近代某位皇帝在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据此推测,这位皇帝和这个不平等条约应是()
A. 道光帝《南京条约》 B. 咸丰帝《天津条约》
C. 咸丰帝《北京条约》 D. 光绪帝《马关条约》
A. 道光帝《南京条约》 B. 咸丰帝《天津条约》
C. 咸丰帝《北京条约》 D. 光绪帝《马关条约》
8.
用中国干支纪年法冠名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又名辛亥革命。以此为基点,上一个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各有何大事发生()
A.太平天国起义中美正式建交 |
B.英法联军之役中日正式建交 |
C.太平天国起义重返联合国 |
D.英法联军之役尼克松访华 |
11.
以下关于不同阶段中共党员人数变动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A阶段人数减少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
B.B阶段人数增长是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
C.C阶段人数减少是中共执行错误军事路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
D.D阶段人数剧增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大量吸收城市党员; |
12.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4.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其自传中说:“要生产一吨钢,就必须开采一吨半铁矿石,通过铁路运输到100英里外的大湖区,再用轮船运到几百英里外的湖对岸,装上卡车拉走,再装上卡车拉到150英里以外的匹兹堡;还要开采一吨半煤,炼成焦碳,用火车拉到大约50英里外的车间去;还要开采一吨石灰石,运到150英里外的匹兹堡去。这样生产出来的钢,每3磅才卖2美分,还要不亏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承认,这是难以置信的,不愧为奇迹,但又是事实。”该现象说明()
A.二次工业革命洗礼之下生产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加强 |
B.垄断资本家为获取利润的最大化着力压低生产成本 |
C.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
D.美国钢铁业生产组织适应时代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 |
15.
鸦片战争后时人写道:“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为准确的解读是()
A.外国商品凭借质量和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进行倾销 |
B.旧式手工生产方式在时代潮流演变中的退缩与无奈 |
C.机器大生产淘汰传统手工业虽是无情但显历史进步 |
D.欧风美雨浸润之下中国传统手工业逐渐在进行转型 |
17.
某位先贤这样评价当时的政治体制:“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据此推测他是()
A.释迦牟尼 | B.苏格拉底 |
C.奥古斯都 | D.伯利克里 |
18.
“行政权利的委托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人民就可以委托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据此文意推测这句话的作者是()
A.Locke | B.Voltaire |
C.Montesquieu | D.Rousseau |
19.
“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社会制度形式,应当适应于他们所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起初没有这种适应,那么社会制度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而发生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一观点最能体现在以下哪项史实中()
A.秦商鞅变法 | B.汉文景之治 |
C.王安石变法 | D.孝文帝改革 |
20.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 | B.拿破仑 | C.罗斯福 | D.斯大林 |
21.
“如果说商、周之书多是可靠的,那么所传虞、夏之书则多为后人的追述。再往前面追溯便只有零散的传说……,在考古学发生以前,人们不可能获得任何真实的知识,只能构建一个可以任意驰骋想象的神话世界。”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考古学发生以前的神话世界虚无缥缈,没有历史价值 |
B.目前所见虞、夏之书均属于传世文献,信度值得商榷 |
C.商周两代之书中因有当时文献的记载,信度大为提高 |
D.历史的认知随着材料的丰富和方法的拓展而不断清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