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2131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但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还违反价值规律限价收购手工业产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甲午一战,中国败于原来经济落后的日本,举国震动。《马关务约》签订后,外货倾销,外资涌进,铁路权和矿权纷纷丧失。于是,“设厂自救”呼声遍及全国,群众反对外国人勘测、开矿、修铁路的斗争风起云涌。百日维新中,提倡实业,鼓励商办矿务、铁路,奖励实业方面的各种发明。维新失败,法令被废,但它所代表的思潮,已形成社会舆论,后来还是陆续实现了。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财经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国家增加投放货币,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以提高农村购买力;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大幅减少工商税目;适当收缩国营商业,给私营商业以出路,并使之有利可图;在坚持工人民主权利等原则下,教育私营企业工人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等,从而使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得到调整。当年秋,商品滞销情况全面缓解,全国城乡经济进一步活跃起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工商业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合理调整工商业的特点和意义。
2.
   材料  1945年9月22日,美国公布与《波茨坦公告》精神大体一致的《日本投降后美国初期对日方针》,作为美国占领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指出占领日本的两个最终目的:一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二是最终建立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日本政府,该政府尊重他国权利,支持体现联合国宪章之理想与原则的美国目标。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手段之一就是“日本解除武装且实行非军事化一。随后,通过天皇和日本政府解除了本土及海外711万日军的武装;解散了大本营、陆军省、海军省、军需省、大东亚省等二批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机构;废除了《国防保安法》、《军机保护法》、《治安维持法》、《治安警察法》等一系列为天皇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服务的法令;取缔了在乡军人会、大日本政治会等147个法西斯主义团体;根据《波茨坦公告》对战争罪犯的处罚规定,分三批逮捕了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在内的战争疑犯108名,并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定罪。解除了20余万与军国主义有牵连的人物的公职。

——摘鳊自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非军事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非军事化”的影响。
3.
   材料 早在19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各国之间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人类社会互相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国际机构便根据行业需要而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样的组织已有30多个。此外还有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如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一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1919年4月28日,巴黎和会通过了国联盟约,并把它列为凡尔赛条约和对奥、匈、保各国和约的第一部分内容。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当时的会员国是44个,战败国和苏俄暂被排除在外,以后发展到63个,美国则始终未加入国联。

——摘编自昊于廑等《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立国际联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际联盟的成立。
4.
   材料 屈原从古代典籍中熟知祖先忠君爱国的感人事迹,在这些爱国精神的浸淫下逐渐形成了他强烈的爱国意识。其作品《橘颂》热情歌颂橘树的品格,实际上是他扎根于故国泥土之中、志向如一、永不变节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这种思想一直贯串了他的一生。屈原的作品也常常对人民的颠沛流离生活的同情,为祖国的命运心碎胆裂,同时也流淌着他同情百姓苦难的眼泪,震响着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强烈呐喊。屈原诗篇中的前王都是统一中国的大一统的政治领袖。当时的政治思想家们都毫无例外地主张中国统一,为了给他们这一政治理想寻找根据,他们找出了各族的共同祖先。屈原作品中所涉及的神话人物为南北初民文化系统中所共存。屈原忠于楚王,明知忠言直谏不会有好处,但他热爱祖国,即便是遭受多少痛苦也要说出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国君的缘故。

——摘编自余志慧《屈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屈原爱国思想的体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屈原爱国思想形成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从研究思路上追述了英国兴盛原因研究,指出学术界最初只是从经济因素来考察英国兴盛的原因,之后又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最后则从社会结构、消费社会等方面来谈。与大陆国家相比,英国社会是一种三层式的结构,中层插入上、下层之间,且力量很大,使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社会变得开放、灵活,具有对一些社会压力作出反应的能力,从而使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内部因素发挥了更大的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生产、销售及人们行为的变化,导致一种新型社会——消费社会的产生。

——摘编自《2001年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材料介绍了近代英国经济兴起原因的研究,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单选题(共7题)

6.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7.
清末,经营西式餐饮、住宿的六国饭店“红顶花翎日日来”,成为京中时尚;到了民国初年,官绅宦室则是“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这说明
A.上层社会奢侈之风加剧B.中外商业竞争激烈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D.饮食风俗全面变化
8.
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
A.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
9.
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机车,但还没试制成功,美国就于1807年成功试航了蒸汽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但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对之理解最透彻。这种现象
A.表明美国抓住了崛起的机遇B.使美国成为十九世纪霸主
C.推动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D.表明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
10.
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实行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客观上
A.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B.有利于苏俄经济平稳过渡
C.仍坚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减轻了政府领导经济的职责
11.
据统计,已发现属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50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内蒙、甘、新、川、贵、粤、闽等15个省区。这说明
A.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B.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C.东汉奠定了中国疆域D.中原是当时经济中心
12.
据考证,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营建的北长城建造不在三国原有疆界之内,而远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农牧分界线上。这一状况
A.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B.说明三国国力最为强盛
C.反映了国家统一趋势D.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